当语文课遇上清明节!他们这样探寻青团里的文化传承基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4 18:54 3

摘要:当语文课遇到清明节,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二年级的孩子们以清明节为契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让青团的清香弥漫校园的同时,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探索出一条“学科打底、情感升温、实践深化”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当语文课遇到清明节,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二年级的孩子们以清明节为契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让青团的清香弥漫校园的同时,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探索出一条“学科打底、情感升温、实践深化”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据悉,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识字为核心,引导孩子们游神州大地、过传统节日、学中国汉字、品中国美食。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汉字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的教师构建了“游神州·品节日·学汉字·传文化”四位一体教学框架。通过清明专题学习,将节日文化、汉字溯源、民俗实践融入语文课堂,实现知识习得与文化浸润的双向赋能。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对清明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从认知到情感,再到实践,孩子们全方位体验清明文化:溯源清明历史,解析扫墓、踏青等习俗背后的“慎终追远”精神,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深厚文化底蕴;共读《奶奶的青团》,引导孩子们体会“追思与新生”的节日哲思,感受清明节里对家人的思念与对生命的敬畏;收集家族故事,建立个体与传统的生命联结,并策划了“寻味·清明”——小小青团的诞生记延伸活动。

在制作青团的过程中,孩子们与家长们一起分享了清明节的故事和习俗,交流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也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链接。

活动中,家长们走进校园,与老师们一同带孩子们体验青团制作。他们演示传统青团制法,揭示艾草处理、染色技艺中的古人智慧;与孩子合作完成揉面、包馅等工序,在劳动中传递“食育即德育”的理念。活动还巧妙地融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元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更多。

清明假期里,孩子们通过撰写《我的青团制作日记》,用汉字记录制作心得,完成从体验到表达的深度学习闭环。这些日记和青团制作过程中的照片、视频将被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德育处主任王彩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次‘寻味·清明’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通过亲子课程的形式,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家长们不仅参与了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

通讯员 邵甜甜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