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是如何绊倒七大寡头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4 19:13 2

摘要:2000年,弗拉基米尔·普京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这位克格勃出身的领导人,一上台便面临着来自国内七大寡头的巨大挑战。普京与七大寡头之间的这场对决,不仅关乎个人的权力与威望,更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未来走向。

2000年,弗拉基米尔·普京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这位克格勃出身的领导人,一上台便面临着来自国内七大寡头的巨大挑战。普京与七大寡头之间的这场对决,不仅关乎个人的权力与威望,更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未来走向。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局势动荡不安,经济陷入泥沼。叶利钦政府为挽救每况愈下的经济,贸然采用西方的“休克疗法”,结果却适得其反。短短三个月,物价飙升几十倍,无数俄罗斯人半生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叶利钦的支持率也暴跌至可怜的3%,政府岌岌可危。

为缓解财政危机,叶利钦政府推出“债转股计划”,寡头们借钱给政府,政府则以低廉价格将国有资产股份抵押给他们。这一计划虽暂时缓解了财政困境,却让叶利钦政府与寡头们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1996年俄罗斯大选,为确保叶利钦连任,寡头们联手干预选举,最终将叶利钦再次送上总统宝座,而代价则是俄罗斯几乎所有国有资产落入七大寡头之手。

这七大寡头及其麾下集团在俄罗斯呼风唤雨。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西伯利亚石油集团总裁别列佐夫斯基、阿尔法集团总裁弗里德曼、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梅纳捷普 - 尤卡斯集团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以及诺埃尔斯克镍业 - 辛丹卡集团总裁波塔宁,他们控制着俄罗斯经济的半壁江山,一举一动都能在俄罗斯掀起波澜。

其中,古辛斯基掌控着媒体命脉,他的桥集团控制着俄罗斯50多家民营企业,一心构建媒体帝国以实现幕后操纵政府的野心。在他推动下,叶利钦签署俄联邦大众传媒法,取消舆论审查,为其舆论宣传大开方便之门。他大幅延长独立电视台播出时间,大量投放政论节目,内容多是反思苏联历史、鼓吹西方体制,试图从舆论层面影响俄罗斯走向。而其他寡头也劣迹斑斑,偷税、洗钱、侵占国家资产、勾结境外势力,无所不为,俄罗斯俨然成了他们的“法外之地”。

2000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他明确表态,希望寡头们见好就收,合法经营、按时交税、远离政治。然而,寡头们却将普京的话当作耳旁风,在他们眼中,普京不过是和叶利钦一样可被操纵的“提线木偶”。但他们严重低估了普京的决心与手段。普京出身克格勃,背后有军队支持,绝不会容忍这些贪婪的寡头继续侵蚀国家根基。

普京首先向古辛斯基开刀。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古辛斯基就借助媒体抨击普京,丑化战争,称其为“冷血的战争狂人”,还制作讽刺木偶剧攻击普京。普京上任后,迅速下令对古辛斯基展开税务调查。2000年6月,古辛斯基因涉嫌侵吞国家巨额资产被扣留,企业被强行搜查。随后,俄罗斯总检察院指控其罪行并发布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古辛斯基从风光无限的传媒大亨沦为在逃囚犯,2000年末在西班牙被捕,交了550万美元巨额保释金后获释,后逃亡以色列定居,其绝大部分资产被俄罗斯收购或清算,国际通缉至今仍在生效。

别列佐夫斯基同样难逃清算。他曾是叶利钦政府红人,政治关系错综复杂,堪称寡头中的“教父”。普京上任后,他被控多项金融诈骗和贪污罪名。他辞去国家杜马议员职位,联合其他寡头反对普京。即便逃到英国,他仍公然与普京叫板,组建自由俄罗斯政党抹黑普京,甚至叫嚣武力推翻普京政府、悬赏刺杀普京。但随着资产被大量剥夺,他在英国陷入财政困境,生活落魄,2013年3月23日,68岁的别列佐夫斯基在英国逝世,死因至今成谜。

2003年,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遭到清算。他在全国工业与企业家大会上公然指责俄罗斯政治、司法腐败,要求普京下跪道歉。普京回应他公司存在税收问题。霍多尔科夫斯基企图染指政坛,背后还有西方势力支持,对俄罗斯稳定构成威胁。最终他因多项罪名获刑,尤科斯石油公司因欠税被拍卖。2013年普京签署特赦令,他获释后移居瑞士、英国,仍在西方支持下反对普京。

斯摩棱斯基和维诺格拉多夫麾下银行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斯摩棱斯基2010年因债务纠纷限制出境后隐居;维诺格拉多夫负债10亿美元,2009年因心脏病逝世。

并非所有寡头都走向覆灭。波塔宁和弗里德曼懂得审时度势。波塔宁在2003年积极配合调查,公开表态遵守普京划定的政治与生意边界,还投身慈善事业,扭转了寡头的负面形象;弗里德曼只专注商业,几乎不涉足经济之外事务,闷声发大财,他们都避免了被清算的命运。

普京以雷霆手段对七大寡头展开清算,向世人展示了他重塑俄罗斯秩序的坚定决心。这场权力与财富的激烈博弈,让俄罗斯摆脱了寡头的肆意操控,重新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

来源:读历史正三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