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丨尹锡悦被弹劾下台;缅甸华人为震中罹难同胞举行公祭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4 19:37 2

摘要:颁布“戒严令”4个月后,尹锡悦的政治生涯终于走到了终点。韩国宪法法院今日上午就尹锡悦弹劾案做出宣判,8名宪法法官一致认为,尹锡悦严重违反了宪法和法律,并宣布尹锡悦被罢免。对此,尹锡悦4日发表对国民谈话称,没能达到预期,非常遗憾。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颁布“戒严令”4个月后,尹锡悦的政治生涯终于走到了终点。韩国宪法法院今日上午就尹锡悦弹劾案做出宣判,8名宪法法官一致认为,尹锡悦严重违反了宪法和法律,并宣布尹锡悦被罢免。对此,尹锡悦4日发表对国民谈话称,没能达到预期,非常遗憾。

4月4日,人们在韩国宪法法院附近观看尹锡悦弹劾案宣判过程的电视直播。图/新华社

继朴槿惠被弹劾下台之后,尹锡悦成为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韩国总统。这意味着,尹锡悦不仅彻底失去了总统职务,在未来他还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政治清算。

尹锡悦被正式罢免后,也就失去了在总统官邸居住的资格。戒严令事件后,他在这里曾经强力抵抗韩国公调处对他实施的逮捕行动。

暂时而言,目前尹锡悦还能享受韩国前总统的卸任待遇。但是,他10天后就将面临更严厉的指控。

1月26日,韩国“共同调查本部”以涉嫌发动内乱罪拘留起诉尹锡悦。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已决定,在4月14日对尹锡悦涉嫌发动内乱案进行第一次公审。

对此,韩国检方目前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仅公诉状就长达百余页。检方认为,尹锡悦涉嫌与前防长金龙显等人合谋宣布紧急戒严,以扰乱韩国宪政秩序为目的发动暴乱。他还涉嫌“滥用职权,派遣警卫队和戒严军阻碍国会表决解除戒严的决议案,妨碍国会议员行使权力”。

韩国检方向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提交的诉状,与国会向韩国宪法法院提出的五大弹劾事由相当一致。尽管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与宪法法院程序不同,适用法律不同,但宪法法院的裁决仍有可能影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的倾向。而内乱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在尹锡悦黯然离场后,韩国政坛“大戏”远未到剧终时刻。根据韩国法律规定,须在60天内重新举行大选。如果从4月4日算起,那么最迟在6月3日韩国就会选出新总统。

从去年戒严令事件以来,围绕尹锡悦案的种种攻防都在显示,韩国政治和社会分裂程度远超当年的朴槿惠弹劾案。随着尹锡悦内乱罪审判和韩国大选即将进入冲刺阶段,韩国的政治和社会对抗恐将进入又一个高峰。阅读全文>>>

从去年12月3日的紧急戒严令风波,到被捕52天后获释,再到如今被罢免,一图看懂尹锡悦弹劾案始末。

缅甸曼德勒,当地时间4月4日7时许,当地华人在清明节为遇难同胞举行公祭。汽车从曼德勒市80条31附近的云南会馆出发,开往北边Kyar Ni Kan附近的华人公墓。

在缅华人多葬于此。按祖籍划分为广东公墓、福建公墓和云南公墓等,这里安葬着数不清的华人,仅在云南公墓,肉眼可见的墓碑就有上万座。

公墓依山而建,大致分为三排,分别安葬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当地华人多行土葬,分单人墓碑和双人合墓。墓碑上记载逝者出生、去世年月,生平及后代情况。

汽车行驶至墓山最高处,土地堂所在地。当地特有的纸花绽开粉红色的花苞,阳光洒满墓山。按公祭习俗,祭拜者先在土地堂上香、献供品,再去祭拜逝者。人们放上水果、烧鱼等食物,插上鲜花。点香,叩拜。

步行下山,不断有来人带着祭品、花束,到墓碑前祭奠。他们扫墓、焚香、烧纸,跪拜,最后将花束或柳枝放在墓前。人们和逝者诉说着不久前的灾难、家中的损失,祈祷祖先保佑后人。

工作人员说,在公墓不可以选择位置。根据去世的时间排列,最早去世的人,便葬在高处,近来去世的,安葬在低处。

山脚,嘈杂的机械声不断。挖掘机轰隆隆地开挖新墓地,老中青三排墓地前,都已掘出近50米的狭长坑道,工人在坑中测量、搭建墓穴。切割机作响,工人在赶制石质墓碑。

这都是为地震中的罹难华人而准备。“以前是人工挖。这次不行,人太多了。”云南会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统计,在地震中遇难的华人中,祖籍在云南的有50余位。

山下云南公祠内,公祭亭前,祭拜者摆上供品,点燃三炷香,躬身祭拜。灵牌上写着:“云南旅缅瓦城故同乡之灵位”。公祠两侧挂着对联:“骨月尽同乡夜雨秋风怀故旧”“沧桑成底事夕阳芳草唁孤魂”。阅读全文>>>

3月28日,缅甸实皆市强震波及中泰。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损失尤为严重,这里的最大朝圣地之一马哈穆尼寺建筑部分坍塌,有华人居住的天空公寓呈“叠饼式”垮塌,中国救援队目前还在高温下争分夺秒营救幸存者。

曼德勒当地时间4月3日18时许,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接到当地群众紧急求助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由专业队员组成的救援小组携带消杀装备、破拆工具等重型救援装备,搭乘运输货车火速赶赴灾区。

57岁的阿包觉得,人的一辈子从娘胎里出来就带着几分天定的命数。而她的命,像是被荆棘缠绕的藤蔓,从根上就扎进了苦楚。8岁丧母后,阿包辍学回家,在饥饿和忍耐中挨过整个童年;20岁还不知婚姻为何物,就被推入了大她18岁的男人家门,三年间生下两个女儿。

阿包。受访者供图

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个头仅有一米五的她卖菜、倒煤渣、扫厕所,可命运并未因此宽待她——急于谋生的她走进人才市场,却被人贩子诱骗,从贵州的山沟拐到了几千里之外的河北平原。

身无分文、大字不识,她凭着求生的本能,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一路逃回贵州。满怀期待地奔回家,却发现丈夫已经把前妻接回,两个女儿衣衫褴褛,脸上沾满泥垢。

她咬紧牙关,咽下所有委屈。后来,她在医院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省吃俭用,把两个女儿供到了大学。可每当日子要透出一丝光亮,命运便又挥下更重的拳头——哥哥与丈夫接连患病去世,而她辛苦攒下的积蓄,又被电信诈骗洗劫一空……

直到50岁,她的生活才终于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流入平缓的河道。她对着手机录音,一字一句讲述自己的故事,再一笔一画誊抄到笔记本上,最终,这些字句凝结成了一本书——《阿包》。

这不仅仅是一个“苦尽甘来”的故事,更是一个女人在命运一次又一次的碾压下,始终没有松开攥住希望的手,也从未让心底的善意被苦难磨灭。

现在的阿包,写作成为了她的新工作。她的第二本书已经完稿,第三本正在创作中。随着《阿包》出版后,她跟着出版社去了深圳、广州、北京,参加分享会,接受记者采访。

今年4月,她来到北京参加活动,这是她当年被拐后逃亡到的地方。与之前不一样的是,那时的她战战兢兢地待在收容所,而这次,她吃了北京烤鸭、南门涮肉,逛了故宫,伴着鼓楼的鼓声起舞。

几乎每场线下分享会,都有读者红着眼睛说,家里有长辈跟阿包有着相似的经历——她们来自大山,经历早婚、早育,辍学、被诈骗,拼了命也要托举自己的下一代读书。

苗语里“包”是一种长满刺的植物,夏秋开花、冬季结出红色的果实,在贵州的山野里随处可见。阿包的人生,就像这株小小的植物,在极少的资源下展开。她没有逆袭,也没有世俗意义上“成功”的结局。她不完美,但足够鲜活。阅读全文>>>

来源:上上默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