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路走来,她的丈夫,也就是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饶余鉴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两人一起在意大利开川菜馆,演歌剧,从歌唱家跨界开餐馆,在这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在中国歌剧界,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北有郭兰英,南有任桂珍。”一个郭兰英,一个任桂珍,都是歌剧界数一数二的歌唱家。
歌唱家任桂珍,一个一生都非常传奇的人物。任桂珍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更是国家一级演员。
她的歌声一度响彻大江南北,还是中国第一代“江姐”的扮演者,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可在传奇的背后,也充满了很多故事。
一路走来,她的丈夫,也就是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饶余鉴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两人一起在意大利开川菜馆,演歌剧,从歌唱家跨界开餐馆,在这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任桂珍,1933年出生于山东临沂。任桂珍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也非常喜欢唱歌。在她15岁那年,她进入了革大文工团。
在这里,她唱着唱着,就唱进了革命的队伍。和她一起在文工团演出的,还有后来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的冯笑。
两人曾经在台上一起合作表演过《白毛女》,任桂珍饰演的角色是喜儿,冯笑饰演的是大春,虽然角色不同,但两个人在台上的表现,都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1952年,任桂珍来了上海歌剧院,在这里担任演员。凭借出色的嗓音条件,任桂珍来这里不久后,就成了剧院的台柱子。
那时,她主演的第一部民族歌剧是《小二黑结婚》。不过,真正让她走红的,并不是她主演的第一部民族歌剧,而是歌剧《红霞》。
该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名为红霞的农村姑娘,为掩护红军撤退,机智勇敢的和敌人周旋,最终牺牲的故事,歌剧展现了崇高的革命者精神。
剧中饰演红霞的任桂珍,以她清澈嘹亮的嗓音,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舞台表现力,成功塑造了红霞这一英雄女子形象。
任桂珍的演唱既保留了民族唱法的淳朴,又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让她这个角色充满了感染力。
歌剧播出之后,看过的观众们也都知道了,在上海歌剧院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歌剧演员,这位歌剧演员就是任桂珍。
而任桂珍后来也由此成为了知名歌唱家,奠定了她在中国歌剧界的地位。任桂珍同志的大半生都在从事歌剧艺术,她喜欢歌剧艺术,同时也把自己喜欢的歌剧艺术,更好的诠释给了观众。
她的一生演过不少歌剧,比较知名的有《红梅赞》、《江姐》等。这些歌曲都成为了中国几代人的回忆,尤其是歌剧江姐。
该歌曲融合了四川民歌,戏曲等多种元素,旋律激昂悲壮,再加上任桂珍生动的表演,让该歌剧成为了中国歌剧史上的不朽之作。
不同于单纯的英雄化表达,任桂珍在饰演江姐这个角色时,她赋予了江姐更多的母性,妻子等多重身份的情感层次。
看过任桂珍歌剧的观众,无一不被她的音色所折服。任桂珍的唱音纯净圆润,吐字清晰真切,赋予了台词淳朴的细腻感。
正式退休后,任桂珍也没有闲下来,在从事歌剧演员的大半人生中,她一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这个愿望简单而淳朴,却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当她在2010年唱出《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时,她内心充满了对党的真诚。
这是一个政治生命的崭新的开始,也是77岁的任桂珍终于完成自己心愿的一天,她终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她深刻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把爱党,爱人民这几个字,深深的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一年后,当正式党员任桂珍再一次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时,她有了不一样的心境,心中仿佛再次燃起了当年饰演江姐时的那股激情。
一路走来,有苦也有甜。在成为歌唱家这一路中,任桂珍也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好在她的丈夫饶余鉴一直陪伴着她。
两个人都曾在上海歌剧院工作,那时,上海歌剧院的演员,经常在一起排戏,他们也因此有了交集。
他们有着共同的音乐理想,有着共同的梦想和追求。也正是因为有着同样的目标,所以他们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不过,当时有很多人都不看好两个人的感情。而不看好的第一点就是两个人年龄相差了3岁。
不是饶余鉴比任桂珍大了3岁,而是任桂珍比饶余鉴大了3岁。歌剧院里的演员都觉得,任桂珍比饶余鉴大了3岁,两个人如果在一起,对方可能不珍惜她。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任桂珍知道大家不看好两个人的感情。可她也知道,她喜欢饶余鉴。
在日渐相处过程中,她看到了饶余鉴对自己的细心贴心,也看到了饶余鉴身上的责任感。特别是演戏的时候,饶余鉴对歌剧的那份认真,更是让她着迷不已。
任桂珍并没有觉得,找一个大富大贵的对象,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她对幸福的定义就是自己能找一个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对象。
而饶余鉴就是她想要找的这个人,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目标,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她相信,两个人可以携手共度余生。
在众人的质疑下,谁也没想到,两个人相濡以沫了半个多世纪。老来伴,老来伴,两人即使年纪大了,也没有放弃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也没有放弃把声乐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他们一起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比如廖昌永,常燕等人。饶余鉴和任桂珍都是歌剧界响当当的人物,但谁又能想到,两个人还曾在意大利开川菜馆。
那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很多艺术家都慢慢的走出了国门,去开阔自己的眼界,任桂珍和饶余鉴也不例外。
1986年,饶余鉴被邀请到意大利讲学,任桂珍也跟着去了。讲学期间,两个人抽空还在意大利转了一圈。
两个人都是中国味,也吃惯了中餐。可当吃饭时,他们发现,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几个中餐店,更别提他们喜欢吃的而正宗的川菜了。
两个歌唱家因为吃不到正宗的川菜,正宗的中餐,就突发奇想,在这里开一家川菜馆。这听起来确实有些离谱,可两个人确实这么做了。
身边人知道后更是大吃一惊,两位著名的歌唱家,在歌剧界有那么高的地位,竟然要跨界开川菜馆,这不是大材小用。
但两个人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他们之前并没有开过餐馆,也知道想开一家正宗的餐馆,而是非常不容易的。
两个人虽然没有开餐馆的经验,但他们有一个想要开好这家餐馆的决心。万事开头难,他们相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两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为了开好这个店,两个人费了不少的心思,无论是菜品又或者是菜单的设计,两个人都亲自参与。
甚至连每一道菜的味道,两个人都是连续试了好几遍,才写在菜单上。他们是真的希望,能够在这里开一家正宗的川菜馆,让来到这里的中国人,都能吃上一口正宗的中国菜。
想让这里的外国人都亲口尝尝,正宗的中国菜是什么样的,让他们更多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味道。
为了保证菜品的正宗,有时候,两个人还会亲自下厨,给大家做正宗的中国菜。也正是因为菜品正宗,味道好,他们家餐馆吸引了不少客人,餐馆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当时,曾经有人问过任桂珍为什么要开这么一家店,任桂珍只说了一句话:“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让外国朋友尝尝真正的中国味道。”
凭借这样的初心,两个人把店开的越来越火。不过,因为两个人签证到期,他们也不得不离开这里。
从川菜馆开业到关闭,中间也只不过是两年的时间。川菜馆关闭的时候,很多意大利人还有些不舍,毕竟,他们很难在意大利找到这么正宗,价格又那么实惠的中餐馆。
饶余鉴和任桂珍又何尝不觉得惋惜呢?可他们也知道,任何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无论是他们成为歌唱家,又或者是开餐馆,都有完美不完美的地方,他们会始终坚持走下去。
离开了意大利后,两个人继续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歌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年纪大了,岁月也开始不饶人。
2004年,任桂珍突发脑溢血住院,好在治疗及时,侥幸躲过了一劫。但经此一病,她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了。
在医院养病期间,饶余鉴放下了自己所有的工作,一直陪伴在任桂珍身边,照顾她。此时的饶余鉴也已年事已高,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他也减少了自己公开演出的次数。
2017年,两个人一起在沪同台,共同演绎了意大利歌剧和中国民族歌剧选段。这次的演出对于两个人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相当于是他们的谢幕演出。
自此之后,观众们就很少在公共场合看到两个人的身影了。2020年,疫情席卷了全球,任桂珍的身体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状况也急转直下。
2020年10月10日,任桂珍同志在华山医院经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8岁。令人唏嘘的是,半年过后,她的丈夫也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5岁。差了3岁的这对“姐弟恋”,半年内相继离世,让不少人都觉得惋惜。
回顾两个人的一生,似乎都充满了对艺术的那份坚定与执着。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到了极限,两个人还想给大家办一场音乐会,让大家一起共享音乐盛宴。可这个愿望永远也没办法满足了,只能徒留遗憾。
任桂珍和饶余鉴的故事,不仅仅一对歌唱家一生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影响了几代人,也感动了几代人。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才是对艺术的追求和执着。时光易逝,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两个人也离开几年了,可他们身上的艺术精神并没有因此消失。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痕迹,而在于过程,他们的飞翔就是存在的证明,让我们向饶余鉴和任桂珍这两位歌唱家致敬!
友情提示: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娱圈牛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