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思中传承家国情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4 21:21 2

摘要:今天是岁次乙巳清明,这个日子很特别,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占据一席之地,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如今这个节日更多与祭祀相关,这也是一种传承吧。每年到了这个节日,总会有一些伤感,但想到了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又会有一些期待。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内涵

聞鍾記郵(5262)在追思中传承家国情怀

今天是岁次乙巳清明,这个日子很特别,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占据一席之地,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如今这个节日更多与祭祀相关,这也是一种传承吧。每年到了这个节日,总会有一些伤感,但想到了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又会有一些期待。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内涵的特殊节点,清明既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凝聚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精神血脉。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们不仅要感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意,更要在慎终追远中赓续精神血脉,让家国情怀在时代传承中绽放新的光芒。

今天短视频的平台上都是一些祭奠先烈和英雄的视频,会想起上学的时候,到华北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济南烈士陵园为烈士们献花的情景,不过这都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更多的是祭奠家中去世的亲人们,一年中有两次。《左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近代以来,清明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从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到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为烈士纪念日,清明节逐渐成为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载体,国内的各个烈士陵园中,每年清明都有群众自发前来祭扫,将先烈们的故事世代传诵,这些英烈用生命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崇高境界。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崇敬的英雄,正是这些英雄的群体,时刻激励这后人,建设自己国家,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革命先烈的精神遗产,为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逆行出征;在科技攻关的前沿阵地,南仁东团队用22年心血铸就"中国天眼"。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正是革命精神的忠实传承者。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家国情怀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现实的召唤。

慎终追远的祭祀传统,是清明节最核心的文化基因。《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这种对祖先的追思,不仅是对血脉延续的敬畏,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从皇家宗庙的祭祀大典到民间百姓的家祭仪式,从实物祭品的精心准备到祭祀礼仪的严谨规范,都体现了"祭如在"的虔诚态度。这种文化传统培育了中国人"家国同构"的伦理观念,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

清明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节日双重属性,其文化内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寒食禁火、上巳祓禊、清明扫墓三大习俗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俗体系。唐代诗人韦庄在《长安清明》中写道:"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既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也折射出古人伤春惜时的情感寄托。而书圣王右军在岁在癸丑上巳节挥笔书写的《兰亭集序》,被如今的人们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大文豪苏子瞻在元丰七年寒食节写就的《黄州寒食诗帖》,也成为后世膜拜的天下第三行书。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仲春与暮春的交替。《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此时节,东亚大气环流完成季节性调整,西伯利亚冷气团逐渐消退,东南季风带来湿润气流,我国南北气候呈现显著差异。北方大地麦苗拔节,南方水乡油菜泛黄,长江流域柳絮纷飞,岭南地区木棉竞放,构成一幅生动的春耕画卷。农耕文明的智慧在清明节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此时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土壤墒情良好,正是播种育苗的黄金时节。从黄河流域的棉花播种到江南水乡的水稻育秧,从华北平原的果树嫁接至西南山区的茶园管护,亿万农民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人勤春来早"的生动注脚。这种顺应自然节律的生产方式,正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成为节气轮回中的生命礼赞。

在这个特殊的春日里,翻阅这朋友们寄给我的邮件,其中有几枚放在今日,应该很应景吧,其中有忠健先生游走重庆2024年11月16日从“解放路”邮局寄给哦我的明信片,有吴强先生2024年11月27日寄给我的加盖了“缅怀先烈”邮资机宣传戳和“歌乐山烈士群雕”风景日戳的明信片,帅虎老师在2024年12月12日寄给我加盖了“廖仲恺何香凝墓”风景日戳和南京中山陵日戳的明信片,虽然都是在2024年11月、12月寄给我的,也很想将这些邮戳上的故事记录下来,只不过一直没能有个好机会。好在又逢清明节,一并记录吧。

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既要传承"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意,更要肩负起"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在墓碑前献上鲜花,在烈士陵园重温誓词,在踏青路上感受春意,实际上都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种对话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清明节不仅是追思的时刻,更是前行的起点;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让我们以清明为新的起点,将家国情怀化作奋斗动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

来源:闻锺集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