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分走进山东大学档案馆、校史馆仿佛步入了历史的浩渺长河一张张老照片静静陈列呈现着山东大学的奋斗史诗恰似百廿繁星照亮长夜万千风骨永镌稷下春秋今天,借助AI的力量那些模糊的面容再次变得鲜活我们打破时空界限回溯百廿岁月看山大学子在校园中目光如炬,求知若渴看学术泰
清明时分
走进山东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仿佛步入了历史的浩渺长河
一张张老照片静静陈列
呈现着山东大学的奋斗史诗
恰似百廿繁星照亮长夜
万千风骨永镌稷下春秋
今天,借助AI的力量
那些模糊的面容再次变得鲜活
我们打破时空界限
回溯百廿岁月
看山大学子在校园中
目光如炬,求知若渴
看学术泰斗在山大讲台上
激昂慷慨,传播思想火种
闻一多
爱国诗人、民主战士
曾任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
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任上紧密团结知名文学专家
共同为学校赢得“文史见长”的学术口碑
冯沅君、陆侃如
文坛双璧,古典文学研究伉俪
联袂编撰首部《中国诗史》
他们与山东大学一生相伴
将心血倾洒在山大的学术沃土
助力山大文学领域蓬勃发展
▲罗荣桓在私立青岛大学(后并入国立山东大学)
罗荣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曾就读于私立青岛大学
(后并入国立山东大学)
从这里走出的他
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书写了一段不朽传奇
▲华岗(右一)给师生上政治大课
华岗
新中国成立之后
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
创办《文史哲》杂志
缔造学校发展历史上第二次辉煌
他的精神和品格
铸就了山大文化和精神的灵魂
臧克家
人民诗人,“世纪诗翁”
山东大学在青岛开校以来的第一届学生
在校期间发表《难民》《老马》等诗篇
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成就了山东大学中文学科的一段佳话
孙鸿泉
中国耳鼻喉科拓荒人
曾在山东医学院
(今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开办国内首届耳鼻喉科学
四年制大学本科专业班
造就大批专业人才
为中国耳鼻喉科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邓从豪在从事科学研究
邓从豪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
曾任山东大学校长
专长量子化学与分子反应动力学
先后在化学系、物理系和光学系
讲授二十余门课程
开设诸多全国首门课程
为人民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
奋斗近五十度春秋
▲艾兴(左二)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艾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切削加工研究的先驱之一
山东大学终身教授
山东大学切削加工学科奠基人
为使山东大学成为“切削加工的圣地”
奠定决定性基础
▲潘承洞在进行科学研究
潘承洞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解析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引领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曾任山东大学校长
是学校数学学科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带领山东大学进入综合发展的蓬勃时期
▲蒋民华(右一)在指导研究生
蒋民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功能晶体研究和开发的先驱者
他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后任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带领山东大学晶体实验室
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让中国晶体研究有了走向世界的实力
在跨越百余年的凝望中
先辈们从未远去
穿透时光的重重帷幕
始终与我们并肩同行
激励我们续写
百廿学府的辉煌篇章
来源: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