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先聊聊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宁德时代拿下宝马大单这事儿,是不是感觉特牛?这可是妥妥的-出海-成功案例啊!想当年,推特上-中日韩自贸区凉了-的话题可是热搜榜的常客。
咱先聊聊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宁德时代拿下宝马大单这事儿,是不是感觉特牛?这可是妥妥的-出海-成功案例啊!想当年,推特上-中日韩自贸区凉了-的话题可是热搜榜的常客。
现在回过头看看,这自贸区就像老古董CRT显示器一样,out了!但这事儿真像某些西方智库说的那样,-东亚经济整合失败-了吗?我看未必!咱得好好琢磨琢磨这背后中国产业链的-骚操作-。
站在洋山港码头,看着装满蔚来ET9的滚装船开往汉堡,那叫一个气派!十年前,咱们出口的汽车还贴着三菱的标,现在呢?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都超过60%了!宁德时代在德国的工厂,用2170电芯生产线跟松下在北海道的工厂正面硬刚,这可是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抢市场-的华丽转身!半导体领域也一样,中芯国际14nm工艺良率稳得一批,都99.3%了!韩国那边都慌了,他们的产业白皮书都说了,中国企业在存储芯片市场的份额蹭蹭上涨,从7.8%涨到了24.6%!怪不得东京大学的丸川知雄教授都感叹:-东亚产业分工的钟摆,正不可逆转地向长三角摆动。
-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
虽然RCEP让90%的商品都免税了,但日韩汽车零部件进口量却掉了18%。
这是为啥?因为咱们自己也能造了啊!宁波均胜电子替代了电装的毫米波雷达生产线,沈阳新松机器人也在3C领域抢了发那科的市场。
更绝的是,虽然上半年中国对日韩服务贸易逆差还有87亿美元,但在工业设计、数字内容这些高端服务领域,华为鸿蒙系统吊打三星Bixby,装机量占比从1:9逆袭到3:2!这-硬件顺差对冲软件逆差-的操作,像极了当年日本用汽车赚外汇填补石油进口窟窿的套路,只不过现在风水轮流转了!
地缘政治这玩意儿,最先影响的就是产业链。
美日韩签的《华盛顿半导体协议》要求三国企业把30%的产能搬到北美,搞得SK海力士都关了无锡的厂。
但神反转来了,长江存储立马宣布在武汉扩建3D NAND闪存产能,招标公告里居然还有东京电子和日立高新技术!这-政冷经热-的戏码,在新能源领域更精彩:现代汽车把氢燃料卡车产线搬去了得克萨斯,亿华通却在北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氢能发动机生产基地,还跟丰田Mirai签了专利交叉授权协议,有效期到2035年!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研究员说得对:-产业链的候鸟迁徙从未停止,但中国市场的磁极效应正在重构迁徙路线。
-
在南宁的东盟数字贸易峰会上,大疆的-无人机+AI巡检系统-吸引了一大波东南亚客商,跟釜山冷清的中日韩中小企业对接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东盟6.8万亿美元的贸易额背后,是北部湾港自动化码头的高效运转,是老挝磨丁经济特区里中国建的5G智慧物流系统。
这些都证明了-地缘经济重心南移论-不是空穴来风。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日立在苏州的研发中心升级成了亚太区AI研究院,三星SDI在西安的工厂也在偷偷测试固态电解质材料——这些暗地里的技术合作,才是区域经济整合的另一种玩法。
回想2002年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就像当年的DVD播放机,承载了美好愿景,最终还是被时代淘汰了。
但现在,徐工的挖掘机开进了北海道矿山,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用在了首尔的公交车上,-凉凉-的真正含义不是合作结束,而是合作方式变了!就像深圳湾实验室里中日韩科学家一起研究量子计算,表面上跟关税减让没关系,实际上却孕育着更深层次的技术融合。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全球专利池中,中日韩企业联合持有的基础专利占比都43%了,这比任何自贸协定都更有说服力!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