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芒怎样选择、研究和看待一家企业?(精选篇之巴芒犯过的错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4 16:10 2

摘要:很长一段时间,巴菲特始终停留在格雷厄姆的破产清算式投资模式,喜欢捡烟蒂股,总是喜欢以极低的价格买入有利可图的坏公司的股票,不愿意以合理价格买入很难达到低估价格的优秀公司的股票,过于看重安全边际。

在巴芒的思想宝库里挖呀挖呀挖,挖出宝藏来分享给大家。

巴菲特和芒格是人,不是神,也会犯错。被尊称为“股神”的他们也是在错误中通过反思和学习一步一步地从“猿”进化成“人”的。

在他们的投资史上,他们犯过哪些错误呢?

最大的错误是宁愿以低价买烟蒂股,也不愿以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

很长一段时间,巴菲特始终停留在格雷厄姆的破产清算式投资模式,喜欢捡烟蒂股,总是喜欢以极低的价格买入有利可图的坏公司的股票,不愿意以合理价格买入很难达到低估价格的优秀公司的股票,过于看重安全边际。

1978年,49岁的巴菲特和55岁的芒格走到了一起,成为他们终生事业的转折点。你或许并不知道,作为投资史上的最佳拍档,这两位后世眼中的大师,却刚好是个性相反的两个人。巴菲特少年时读书成绩只能算中上,因此第一志愿报名的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芒格则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巴菲特性格内敛,不爱社交,因此工作几年之后,就回到了家乡奥马哈自己炒股,芒格却一直住在大城市洛杉矶,各种折腾。巴菲特的心中只有股票,只有老师格雷厄姆传授的一套内功心法;芒格却是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各样的东西,除了股票,也搞房地产、股权投资,涉猎广泛。但在七十年代,巴菲特过的不顺心,芒格也好不到哪里去。巴菲特被困在了低价烟蒂股里,走不出来,他苦恼的地方在于,为何看似科学的安全边际模型,竟然也有如此可怕的价值陷阱。芒格的问题在于,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容易冲动。结果,在成为巴菲特合伙人之前的两年,芒格的投资生涯出现了连续多次巨额亏损,这使得他心灰意冷,一度清算了自己的投资公司。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芒格善谋不善断,在古代适合做军师,在当代适合做分析师;巴菲特善断不善谋,在古代适合做将军,在当代适合做交易员。当交易员巴菲特遇上分析师芒格,巴菲特问:“我一生恪守安全边际法则,但看着安全的低估值股票里,竟也有如此大坑的价值陷阱,请问先生如何能破之?”芒格回复道:“我这里有三条锦囊:第一,与其把时间与精力花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好企业。第二,如果一家公司的成长性足够好,即便股价高一点,也是值得买入的。第三,投资股票,不仅是买的这家公司的行业机会、产品与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是一群有抱负、善管理的人,如果是的话,即使价格再高出2-3倍,也是便宜的价格。”巴菲特闻之,醍醐灌顶,后来跟友人说:“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要贫穷得多。”可以说,自从巴菲特和芒格联手之后,他的投资方法论就升级了。不再纠缠于低价烟蒂股,而是选择优质的、具有稳定成长性的好公司、以合理的价格去投资,你们认为连高管都想在目前价格减持的股票是好股票吗?相当于格雷厄姆加上费雪,两者融会贯通,珠联璧合。世间再无敌手。哦,不,还是有敌手的~~~1980年代,投资界出了一名天才,成长股第二代大师彼得林奇。

巴菲特以前一直投资烟蒂股,经历了太多的烂生意,所以他知道烂生意是多么令人头痛。只有经历过烂生意的折磨,才知道什么是好生意。后来学习芒格开始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买入好生意,并长期陪伴优秀公司一起成长,他才知道买入了一门好生意是多么令人惬意,基本上就是躺赢。除了偶尔关注一下公司的价值变化,抓大放小,其余时间只需要呆坐,根本不需要关心起起伏伏的股价变化,因为他知道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一帆风顺是好公司的特质之一,只要公司在赚钱,公司价值在增长,股价早迟会跟随价值涨起来。投资烟蒂股只能赚一次破产清算的钱,投资好公司并长期持有可以享受好公司持续不断的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买到了有安全边际的最优秀公司的股票,就好比坐上了通往财务自由的复利快车,谁还愿意下来呢?所以,巴菲特说:‘‘假如我们既喜欢企业又喜欢管理企业的人,那么我们是真的很不愿出售企业。就算价格上天,你也能够捂住不卖。好公司太难找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好公司了。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么连10分钟也不要持有。’’

宁愿合理价格买优秀的公司,也不要买廉价的平庸公司。这是巴芒投资史上艰难的跳跃、非凡的进化。

巴菲特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不是我们正在犯的最大的错误呢?投资,我们不能只贪便宜而不管公司的质地,公司的确定性才应该放在第一位,确定性的高低决定了公司的生死,而价格的贵贱可以用时间来治愈。

二、好公司,买得太贵

在卡夫亨氏整个交易中,巴菲特说:‘‘我们买入卡夫那部分的价格太高了。好公司,买得太贵,能变成烂投资;烂公司,买得很便宜未必能变成好投资。’’必须以低估价格或者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才会成就一笔好投资。

虽然巴菲特在买入一家好公司时很注重安全边际,但给公司估值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买贵了的情况在所难免。为了避免买入好公司出价太高,最好在市场出错的时候采用加大间距分批买入的方式买入。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也要讲求安全边际,宁愿错过,也不能出价太高。

三、错过了投资能看懂的好公司的机会

巴神和芒神反思自己应该抓住,却没有抓住的机会,这些损失实际上比那些亏了钱出去的损失更大,只不过人们通常不把它们算成损失:错过了Googe,错过了沃尔玛,错过了亚马逊。对于应该抓住而没有去抓住的机会,错过的机会成本>做错的机会成本。

我认为,巴神和芒神错过了谷歌和亚马逊,更多的可能还是他们对科技公司的偏见,尽管他们完全看懂了其商业模式和赚钱能力,但是因为对科技公司充满变化的特点可能带来的某种说不清楚的不确定性而心怀犹豫,如果再来一次,他们也许还会错过吧。除非这些优秀的科技公司的股价出现了低估的情况,因为便宜抵消了一部分不确定性,他们可能会出手买入。

四、由于认知缺陷,自以为看懂了其实并没有完全看懂造成的投资错误

非常有信心的东西也可能错,这是投资中的常态,也是赢利的“成本”。所以,看错是大概率会发生的,适当分散是必须的,根据确定性分配仓位,配置3~5支股票是比较合适的。在企业评估上犯错是进步的必经途径,关键是投资的基本原理不能错。

我们买到过一些优秀企业,但也有很多一般般的企业,以及一些不怎么样的企业。其中优秀企业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伴随着时间的增长,复利效应自然而然地会用优秀企业的光辉去遮蔽一般般以及不怎么样带来的损害。所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赚钱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对。

股市的巨大优势是,我们可以用X元/股的价格去购买优质企业的少量股权。这种企业,如果我们要整体收购,通常是需要给出大额控股权溢价的,每股价格也许就是2X了。股市的存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宜的价格,还给了我们巨大的流动性优势,让我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最新思考结果随时进退,能较为迅速地抓住机会或纠正错误。当然,前提是我们不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不会自己作死,将流动性优势变成流动性诅咒。

1、巴菲特:相比从你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最好从其他人的错误中学习。就像佩顿过去说过的那样:"为国牺牲是一种荣誉,不过这种荣誉还是让别人获得吧。”(笑声)我们的方法其实就是试着间接学习。不过,我们重复犯过很多错误。我可以给你说说。我犯过的最大的错误或者说错误类型是,当我发现某企业是伟大的企业时,我不肯支付较高的价格,或者在它的股价涨得较高的时候,我没能继续买入。这一错误的代价是几十亿美元。我可能还会继续犯这种错。当我遇到比尔·盖茨的时候,我没有购买微软的股票。对于像这样的事情,我一点也不在乎。因为这完全不在我的能力圈之内。但是当我发现了一家我懂的企业,且它的价格也很有吸引力的时候,如果我没有采取行动,这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查理芒格:对。我想,大部分人遇到我称之为想都不用想的绝佳机会的几率都非常小。这些机会的吸引力如此明显,以至于投资它们肯定能赚钱。因为这些机会少之又少,并且几十年才出现一次,因此我认为人们必须学会当这些稀有的机会出现的时候,要有勇气和智慧以重金下注这些机会。

巴菲特:没错。你一定得下重注,如里你不这样做,就是疯了。当这些机会出现的时候,如果你投入的资金量很少,也是疯了。

(巴菲特:对于伟大的公司,我们认为不需要那么多的安全边际,在合理价格就可以开始买入,否则,你就可能错过它。芒格:如果伟大的公司出现显而易见的低估机会,这种机会几十年才有一次,你必须抓住机会下重注。)

2、巴菲特:对我来说,很容易弄清楚可口可乐是软饮料公司、吉列是剃须公司、迪斯尼是娱乐公司,而我很难弄清楚哪个是制药公司。但我不是说你做不到。我只是说这对我来说很难。我们几年前就开始买了其中的一家公司。我们应该继续,但是我们没有,因为它上升了八分之一,而且--(笑声)

(因为买了之后价格涨了一点,就想等等再说,然后就永远错过了心仪企业。优秀的公司我们倾向于合理价格买入。制药公司是我看不懂的行业。)

3、芒格: 没错。我觉得喜诗糖果的案例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提供了有趣的教训。就像沃伦所说的那样--这是我们第一次购买品牌企业。对我们这些习惯于以50美分买1美元的人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跳跃。

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当初喜诗糖果的卖方要价再高10万美元,我们就不会买了。我们那时就这么傻。这可是沃伦在接受了本·格雷厄姆这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金融教授的培训,以及每周和他共事90个小时之后的情况。

巴菲特:我们那时候还一起吃了很多巧克力 (笑声)。

芒格:没错。我们当时学习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事情。我的意思是,我们只是没有受过足够的训练来做出正确的决定。碰巧的是,他们没有要求额外的10万美元。于是我们买下了喜诗糖果。然后随着它的成功,我们也不断学习。

我觉得,这表明投资这项游戏的名字叫不停地学习。即便你接受过良好的训练,即使你天赋异禀,依然需要不断地学习。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有些微妙的问题--人们有时说我和沃伦是两个“不断老去的高管”。(笑声)

我不知道“不断老去的”这个形容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不知道有谁会越活越年轻。(笑声和掌声)

(宁愿合理价格买优秀的公司,也不要买廉价的平庸公司。这是巴芒投资史上艰难的跳跃、非凡的进化。)

4、巴菲特:我们在投资中贯穿始终的一条线就是持续学习,如果我们没有持续不间断地学习,各位肯定不会坐在这。各位肯定还活着,但不会坐在这。(笑)只有经历过烂生意的折磨,才知道什么是好生意

芒格:我有位朋友对我说,钓鱼的第一原则是去有鱼的地方钓鱼。

巴菲特:1966年我们买过巴尔地摩的一家百货公司,总要和竞争对手抢着开店,我们在不断尝试中明白了哪些事是不要做、不能碰的。很多生意太烂了,根本别碰。只要不碰它们,就成功一半了,我们可吃过苦头。

芒格:那些经验永远难忘,就像吃苍耳一样。

巴菲特:好吧,不多说了。(笑)

(投资,需要持续学习。只有经历过烂生意的折磨,才知道什么是好生意。 别碰烂生意,你就成功了一半。不碰烂生意,可以通过排除低净资产收益率企业开始。钓鱼的第一原则是去有鱼的地方钓鱼,投资是去寻找那些天生好赚钱的行业。)

5、巴菲特:最值得买的公司,是那些你觉得从数字上看很贵,舍不得买,但还是很想买的公司。这说明你太看好这家公司的产品了,这样的公司不是别人抽剩了、扔掉的烟头,而是让人难以抗拒的好生意。我曾经买下了一家生产风车的公司。生产风车的公司,绝对是烟头,真的。我买得特别便宜,我买的价格只有营运资金的三分之一,我们从这笔投资里赚钱了,但是这个钱只能赚一次,不能重复赚,买这样的公司,盈利是一次性的,投资不能一直这么做,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我还买过电车公司,各种各样的烟头都捡过。在定性方面,我在电话里和对方聊几句,就能把定性因素搞明白。我们买入的所有公司,我们花在分析上的时间都只有五分钟、十分钟左右。今年我们收购了两家公司,其中 General Re 是一笔180亿美元的交易。我都没去过 General Re的总部,希望它不是一家皮包公司。(笑)别只有几个人在那边,每个月编一些数字发给我,我从来没去过这家公司。

Executive Jet是一家分享租赁喷气式飞机的公司,我收购它之前,也没去这家公司看过。三年前,我为我的家人购买了一项租赁计划中四分之一的服务。我体验过这家公司的服务,感觉它发展得相当好。我看完它的财务数字,就决定买了。一门生意,要是你不能一眼看懂,再花一两个月的时间,你还是看不懂。要看懂一门生意,必须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行,而且要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是关键。我常说的能力圈就是这个意思,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重要的不是能力圈有多大,而是待在能力圈的范围之内。如果主板中有几千家公司,你的能力圆只涵盖其中的 30 家,只要你清楚是哪 30 家,就可以了。

(最值得买的公司通常都很贵,这事情怎么解决呢?不断研究那些你非常想买,只是嫌贵的公司,尽可能多地将它们纳入能力圈,然后在它们其中任何一家或多家变得不贵甚至便宜的时候,迅速出手,收入囊中。要有一眼看懂一门生意、一家公司的能力,但这需要足够的知识背景。我们以前喜欢捡烟蒂股,但这个钱只能赚一次。我们现在进化到陪伴优秀的好公司一起成长,这样的公司可以让我们不断地赚到更多的钱。它们是我们的摇钱树。我们要有自己的能力圈,重要的不是能力圈有多大,而是要学会待在能力圈,做到不懂不投。)

6、股东:伯克希尔拥有几家公司--几家公司的股票--被称为永久控股。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曾两极分化,有的股票有着高达50到60倍的市盈率。假如那种情况再现,伯克希尔的那些股票是否依旧是“死了都不卖”呢?如果开价足够高,是不是所有的持有物都可以出售掉呢?

巴菲特:有些东西是无价的,我们已经受到过高价的考验,但我们没有卖掉它们。不过我的朋友比尔·盖茨说,在某些价位下这么做肯定是不合逻辑的。若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我们会乐意出售我们的可交易证券,但是我们控制的企业是打死也不卖的。我很怀疑我们以后会不会受到高价的考验,其实我们那个死了都不卖的列表中只有几家公司。实际上,我不愿对此评论。(笑声)假如我们既喜欢企业又喜欢管理企业的人,那么我们是真的很不愿出售企业。所以我不认为将来会有很多出售。不过今天在座的各位,假如真的涨到60到70倍市盈率,你们可要盯紧我。(笑声)

芒格:两极分化的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很多高价公司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好公司。这些公司只是暂时被认为是好公司而已。假如你对公司很满意,那么你可以在价格涨上天的时候依旧持有不卖。

巴菲特:就算价格上天,你也能够捂住不卖。好公司太难找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好公司了。所以我必须要自问,“我能有机会以更低的格再把它买回来吗?我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和它一样好的公司吗?”我们认为在这些方面我们不怎么擅长。我们宁愿干坐着,持有我们的企业,假装股市不存在。其实,我们的买入并持有的策略效果远胜我们在25年前的预测。这种策略给我们带很多出乎意料的财富。

芒格:你又炫耀你自己在不断学习的秘诀了,不少人认为买入并持有是骗人的呢。(笑声)

(遇上有优秀的管理层的伟大的公司,我们真的是不愿意出售的。其实打死都不卖的公司只有几家。股价很高的公司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好公司。假如你对公司很满意,那么你可以在价格涨上天的时候依旧持有不卖。好公司太难找了,我们害怕卖了就买不回来了,我们买入并持有,呆坐,假装股市不存在。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远远好于我们25年前的预测。)

7、股东:在你最近给股东的信中,你写道,很明显,你让NetJets陷入如此境地是辜负了我们,在我们拥有公司的11年里,NetJets的税前亏损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你和时任CEO具体犯了哪些错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将如何防止未来我们的其他业务发生这样的事情?

巴菲特:嗯,我可能没法阻止以后犯类似的错误。(笑)

我们会时不时地犯错误,我们的一些管理者也可能会犯错误,有时你会遇到非常特殊的情况。

但NetJets犯的最大错误是我们保留了--我们购买飞机的价格是虚构的,以我们后来能出售的价格计算,而在这当中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对此有很多解释,但最终,我们没有为明显发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损失了很多钱,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飞机的减记,你可以称之为我们的库存,我们以X的价格购买它们,但我们不能以X的价格或X的90%出售它们。

其中一些是我们本不该接手的新飞机,还有许多是从主人那里买回来的飞机。

我们还让我们的运营成本与经常性的入脱节。

但是,你知道,我犯了很多错误,我在纺织行业干了20年,我知道这是个糟糕的行业,查理告诉我,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生意都很糟糕。

20年后,我醒来。我就像瑞普·凡·温克尔。我的意思是,当你想到这件事的时候,你会变得很压抑。(众笑)

但我们要保证的一件事是,我们会犯一些错误,NetJets是一个大错误,现在这个损失的数字是7.11亿美元。

(诚恳地承认错误,并表示下次还会犯。股神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误。)

8、股东:沃伦,多年来,您一直说科技公司难以预测,没有护城河,不投科技公司。后来,您却投资了ⅠBM,最近又买了Apple。周五,您说IBM没达到预期,卖出了三分之一左右。您认为Apple与IBM有何不同吗?您通过投资科技股学到了什么?

巴菲特:我确实认为Apple和IBM有很大差别,六年前,我开始买入IBM,六年过去了,IBM 的表现不如我的预期。我觉得Apple 和IBM 有很大差别。从对护城河和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来看,与其说Apple是一个科技公司,不如说它是一个消费品公司。Apple的产品确实有科技含量,不过Apple的客户群与ⅠBM的客户群完全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我说的未必对,等时间证明吧。投资 Apple 和投资IBM 的决策依据不一样,我投资ⅠBM 判断失误了,现在投资Apple是对是错,等待时间检验吧。

我认为,Apple 和IBM有相似之处,但不是特别具有可比性。

查理,请补充。

芒格:我们以前不投资科技股,是因为我们觉得别人比我们更有优势,不能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要说我们在科技股方面,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我觉得是我们能看懂 Google,却错过了。

(二老在科技领域算得上成功的投资也就是苹果了,但核心原因其实是是因为苹果更像是披着科技外衣的消费品公司。他们偏爱诸如可口可乐、喜诗糖果、吉列这样的消费品公司。消费品公司的护城河,在于用户粘性。)

9、巴菲特:我们早期在 Google 投放的广告效果显著,我们没投 Google,不应该,对不起股东了。我们能做到的,却没做,这样的错误,我们总是犯。

我们是Google的客户,Gelco很早就在Google 上投放广告,数据虽然是很长时间以前的了,但是我记得我们要为每一次点击支付 10美元、11美元左右的费用。每次有人点击,Google 都赚钱。只要别人抢不走,这绝对是好生意。我们亲眼看到了Google多赚钱。

对了,要是你们晚上回到酒店闲着没事,可以一直点击Progreesve保险公司的广告玩(全场笑)。

别当真。我开玩笑的,想到就随口说了。我们从没见过像Google这么好的生意。我记得像视力矫正那样的广告,每次点击费用是60-70美元,Google根本不需要付出额外成本。我当时认识Google的创始人。撰写Google招股书的人还来找过我,我有很多机会问问题,深入了解 Google,结果我眼睁睁错过了Google。

芒格:我们也错过了沃尔玛。当初,沃尔玛明显值得投资,我们能看明白,就是没投。

巴菲特:是看明白了,关键是行动。

我可能在ⅠBM上犯了两次错误。查理,你说有谁能打造这样一台经济机器,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同时大获成功?而且是完全从零开始,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Jeff Bezos在零售业和云计算领域都有所建树。他作为CEO,白手起家,在两个行业同时取得了成功。英特尔的 Andy Grove 说过,保设你有一把尚方宝剑,可以除掉任何竞争对手,你会选择除掉谁?无论是在零售业,还是云计算领域,很多人应该都想干掉Jeff,他不是通过投资取得的成就,而是亲手打造的企业。查理?

芒格:Jeff 不是凡人。

巴菲特:我们完全错过了Amazon(亚马逊),一股没买。

(巴神和芒神反思自己应该抓住,却没有抓住的机会,这些损失实际上比那些亏了钱出去的损失更大,只不过人们通常不把它们算成损失:错过了Googe,错过了沃尔玛,错过了亚马逊。对于应该抓住而没有去抓住的机会,错过的机会成本>做错的机会成本。)

10、巴菲特:Precision Castparts公司做的是非常非常好的生意。它最重要的客户是飞机制造商。飞机制造商等客户特别注重两点:一个是必须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另一个是必须保证交货及时。一架飞机,价格在7500万美元到2亿美元之间,怎么可能等得起一个小小的零件。所以,飞机制造商特别注重供应商是否可靠,质量必须信得过,交货必须及时。我们一签合同就是许多年的合同。有很多合同,飞机还没开始制造,我们就签下来了,前置时间(lead time)很长。

去年,其他一些供应商没做到按时交货。飞机制造商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帮忙。我们的答复是,我们很乐意帮忙,但是我们希望能签一个五年的合同,因为我们不想总是给其他供应商救急。总之,这个行业的前置时间很长,生意是非常好的生意。………

芒格:如果明天能遇到一个像Precision Castparts那样的公司,我们马上买下来。

巴菲特;说得对。查理话不多,但总是说到点儿上。(全场笑)

(巴神:精密铸件公司做的是非常非常好的生意。芒神:如果明天能遇到一个同样的公司,我们会马上买下来。然而,两年后亏了一百一十亿美元。幸亏没有遇到另一个,否则就是220亿。非常有信心的东西也可能错,这是投资中的常态,也是赢利的“成本”。所以,看错是大概率会发生的,适当分散是必须的,根据确定性分配仓位,配置3~5支股票是比较合适的。在企业评估上犯错是进步的必经途径,关键是投资的基本原理不能错。)

11、巴菲特:其实,我的原话说的是我们买入卡夫的价格高了。在整个交易中,亨氏那部分没问题。我们最开始拥有亨氏一半的股权,我们支付的价格很合理,收益也不错。我们为卡夫支付的价格高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的参与,导致了卡夫的价格被拉高了。

卡夫亨氏,粗略地讲,70亿美元的有形资产,能赚60亿美元的税前净利润,实在是了不起的公司。但是,公司再好,也可能买贵了。当年我们买入喜诗糖果。后来,事实证明,我们买得很值。要是我们当初买的价格太高,那就不行了。即使是喜诗这么优秀的公司,买入的价格太高,也赚不到钱。你出了多少钱买入,公司可不知道,公司能赚多少钱是由它的基本面决定的,它能赚多少,还是赚多少。

在卡夫亨氏整个交易中,我们买入卡夫那部分的价格太高了。实际上,与过去相比,卡夫享氏的经营情况得到了改善,只是我们买贵了.……假设我们出500亿美元的大价钱买下卡夫享氏,它本身该赚多少还是多少。好公司,买得太贵,能变成烂投资;烂公司,买得很便宜未必能变成好投资我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是以很便宜的价格捡烟头,买那些走下坡路的烂公司。我们早不这么干了。我们现在是以好价格买好公司。

(好公司买得太贵,能变成烂投资;烂公司买得很便宜,也未必能变成好的投资。必须以低估价格或者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才会成就一笔好投资。)

12、巴菲特:我们持有股票是基于我们对企业长期业务表现的预期,而不是拿来作为交易的工具,这一点至关重要:查理和我不是在选股票,我们是在选商业模式和企业。

我也曾犯了很多错,所以最终结果是,我们广泛投资的企业中,包括一些具有真正非凡的企业,以及一些表现还不赖的企业,当然也有不怎么样的。

我们通过股票市场来投资,因为有时确实可以用便宜价格买到非常优秀的企业。这种″守株待兔"的做法在谈判交易中太罕见了,也不太会普遍存在。但在二级市场,可以随时交易,错了也容易纠正。

(我们之所以能够能够为我们的股东在过去56年里赚到3.6万倍,是因为我们从来不将股票视为一种高抛低吸的交易凭证,而是一家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很少"操作",我多数时候就是静静地坐着,为管理层和企业的表现鼓掌,完全无视股价上上下下。过去一年赚几百万美元的时候,我们如此,现在一年赚上千亿美元时,我们依然如此,我们只会这一套笨办法。赚3.6万倍,并不需要日光如炬,只只神牛。我们买到过一些优秀企业,但也有很多一般般的企业,以及一些不怎么样的企业。其中优秀企业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伴随着时间的增长,复利效应自然而然地会用优秀企业的光辉去遮蔽一般般以及不怎么样带来的损害。所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赚钱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对。股市的巨大优势,是我们可以用X元/股的价格去购买优质企业的少量股权。这种企业,如果我们要整体收购,通常是需要给出大额控股权溢价的,每股价格也许就是2X了。股市的存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宜的价格,还给了我们巨大的流动性优势,让我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最新思考结果随时进退。当然,前提是我们不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不会自己作死,将流动性优势变成流动性诅咒。)

13、股东:您一直倡导长期投资,几十年来,您对美国运通(Amaricnn Express)公司的长期投资就是很好的例证,您之前讲过美国运通有创新和适应能力。现在美国运通看来没有开拓什么新业务,美国运通这个品牌也没以前那么流行了,一个谨慎的投资者,或者说伯克希尔,难道不应该定期重新审视买入一家公司的理由吗?

巴菲特:这件事我们一直都在做,我们做的所有投资,我们都会重新审视当初买入的理由,我和查理都在做这件事。我们的看法大体上都是一致的,毫无疑问,许多非常聪明的人都特别看好支付这门生意,而且他们手里也有资源。这个行业还变化特别快。我们也会改变。我觉得美国运通还行,还是看好美国运通。几十年来,美国运通从来不缺少竞争对手,就是这几年竞争更激烈了。将来还会有更多竞争。这个行业太大,很多人看好,都会进入这个行业。有些非常聪明人的在这个行业里会如鱼得水。很多公司要进入这个行业,这很正常,蛋糕很大。

芒格:很多伟大的公司都没过去那么辉煌了,例如,宝洁、通用磨坊(GeneratMills)等非耐用消费品公司。与它们如日中天之时相比,当你会觉得它们比较弱了。

巴菲特:还有汽车公司。

芒格:是啊!我年轻的时候通用汽车多强啊,后来呢?所有股东都跟着赔光了。我年轻的时候,通用汽车就像轰鸣的火车头,带着整个美国经济往前飞奔,哪有敌手?

世界一直在变,但我们不可能因为世界发生了一点变化,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比过去多了或少了一点,就调整投资组合。

巴菲特:但是要保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思考,盯着是否出现了可能改变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一点,不仅是对美国运通适用,我们对待我们的所有投资,都要这样思考。我们有时会犯错,比如没跟上节奏,有时也会做对,我们其实是很关注各种威胁的,不是我们没这个意识。我们一直在衡量这些威胁,判断它们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这没那么容易,但是也很好玩。

(二老分享在持有期对公司的跟踪和思考:抓大放小。大的必抓,小的不管。所有的阅读和思考,就是要厘清对于具体某家公司而言,什么是大问题,什么是小问题。)

来源:天高任鸟儿飞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