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网上疯传的"2035年养老金耗尽"消息让不少上班族心头一紧。社科院那份报告到底说了什么?咱们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真要打水漂吗?作为经历过三次养老金改革的从业者,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事。
最近网上疯传的"2035年养老金耗尽"消息让不少上班族心头一紧。社科院那份报告到底说了什么?咱们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真要打水漂吗?作为经历过三次养老金改革的从业者,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事。
先看官方最新回应:人社部明确表示当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没问题,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超7.4万亿。但社科院报告确实指出,按现有模式测算,累计结余可能在2035年前后见底。这两个说法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在经历的关键转型。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占总人口19.8%。更严峻的是,2022年已有11个省份出现养老金当期收支缺口。这就像个超大号跷跷板,一边是加速老龄化,另一边是年轻劳动力减少。我走访过东北某老工业城市,当地退休人员与在职职工比例高达1:1.3,远超全国平均的1:2.8。
但问题真像某些自媒体说的那么可怕吗?咱们得看清改革动向。国家这两年推的三大招数值得关注:①全国统筹调剂制度,把广东、浙江等富裕地区的养老金结余调剂到困难地区;②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已超1.68万亿;③即将落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让年轻人自己存"养老小金库"。
说到个人养老,最近支付宝上线养老专区就是个信号。我算过账,25岁开始每月定投1000元,按年化5%收益,到60岁能攒下近120万。这可不是画饼,看看隔壁日本,个人养老账户普及率超70%,咱们正在走这条必由之路。
延迟退休这事也别急着骂。我采访过社保专家,渐进式延迟不是简单多干五年,可能允许提前退休但少领养老金,或者分段领取。就像吃蛋糕,现在整个蛋糕在变大,关键是怎么切得更合理。韩国去年把退休年龄提到63岁,德国计划提到67岁,这都是应对老龄化的国际经验。
之前热播剧《三十而已》里有句台词:"钱是女人的底气",养老何尝不是?除了指望国家,咱自己得早做准备。我认识个90后姑娘,把每月工资分成五份,专门划出养老储蓄,这种未雨绸缪的劲头值得学习。毕竟,等到2035年,现在30岁的人正好面临退休,时间不等人啊。
说到底,养老问题就像场马拉松,既需要国家调整呼吸节奏,也离不开个人的持续发力。人社部这次回应释放了明确信号:既要保当前,更要谋长远。作为普通百姓,咱们该做的就两条——对国家改革保持信心,对自己的养老规划上点心。毕竟,谁不想老了能跳广场舞、旅旅游,而不是为生计发愁呢?
来源:老杨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