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乃至制造业最难的项目——汽车,小米似乎都信手拈来,战无不胜。这实在太强悍了。或许是,小米掌握了某种独特能力,足以在多个领域同时作战,却不受“战线太长”影响;或许是,小米创造了某种方法,提升了价值创造的效率,乃至逃脱(生产/管理/销售)规模效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一家公司终其一生,能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稳定地、常年地创造利润,回报股东、回馈社会,已经非常厉害。
但小米却强悍到,进入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屡战屡胜,对原有玩家发起进攻、威胁龙头行业地位,而且动辄“掀桌子”、“打破价格底价”、“颠覆玩法”。
从消费电子,到白色家电,乃至制造业最难的项目——汽车,小米似乎都信手拈来,战无不胜。这实在太强悍了。或许是,小米掌握了某种独特能力,足以在多个领域同时作战,却不受“战线太长”影响;或许是,小米创造了某种方法,提升了价值创造的效率,乃至逃脱(生产/管理/销售)规模效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就像是一个同时会七十二绝技的武林高手。中国智驾的唯一敌人,不是技术进步本身,而是过度宣传和对用户的误导。
截至目前,小米事故尚未有完整的调查结果公布,但仍能看到智驾宣传对购车决策的影响。驾驶员小罗的母亲曾向媒体透露,“在开上小米后,小罗不止一次向妈妈推荐过智驾功能。”妈妈还曾多次劝阻她。
而在去年底,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曾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了小米端到端的智驾技术,并多次公开强调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能力上限非常高”,并在演示相关功能时尽量做到全程不用人工干预、零接管。
来源:国合发改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