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眼 | 可知可感可及:解码济南民生实事里的幸福刻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07:44 1

摘要:2025年开年以来,济南市以“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为纲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便民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密集发力,推动民生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5年开年以来,济南市以“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为纲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便民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密集发力,推动民生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从智慧养老到“公园城市”建设,从教育均衡发展到交通网络优化,通过整合消费升级、社区改造、公共服务优化等举措,泉城正以系统化、精细化的治理思路,推动城市温度与品质双提升。笔者透过数据与案例,梳理济南民生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规划,探寻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幸福活力的深层逻辑。

养老服务升级

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失智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测算,济南市患有认知症等失智老年人群超过11万人。

济南市在今年的20件民生实事中明确提出“加强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计划年内完成老年人认知症筛查10万人次,新增社区认知症筛查康复服务点10个,新增认知症专业照护机构1家,增设认知症照护专区20处,新增认知症照护床位800张。这一举措不仅通过“社区筛查+专业照护”这样的创新模式降低家庭负担,更能提升全市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营造了关注、关心、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良好社会环境。

据了解,济南市民政部门聚焦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从今年2月份开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着力加强老年认知障碍风险测评、服务设施建设、机构照护服务等工作,有效破解认知障碍老人家庭在预防干预、养老照护等方面面临的困境。预计11月底将完成全面总结评估。

“老有颐养”,是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热切期盼。

聚焦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济南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年,济南将健全县域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年内推进2个区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培育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0家,持续完善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

激发养老服务消费是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育产业、促消费、优供给、提质效,今年,济南将策划推出一批民生项目,进一步激发我市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活力。例如,持续优化全市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满足刚需老年人专业化养老消费需求,年内新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700张,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80%以上。开展面向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类改造工作。此外,济南还将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年内建设“智慧养老院”3家、社区“虚拟养老院”3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养老服务。

从硬件覆盖到服务提质,济南以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让“老有所养”成为看得见的温暖。

生态治理提质

黄河畔崛起“公园城市”新样板

4月3日,天空碧空如洗,春日暖阳驱散了最后一丝料峭寒意。在济南森林公园,踏青赏花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粉红海棠缀满枝头,如云似霞,花瓣随着孩童的嬉闹声簌簌飘落。

“天暖了,我们每周末都会带孩子去公园里、黄河边骑行,水清岸绿,景色真美!”市民陈明涵的感受,印证着济南生态环境的蝶变。

2024年,济南PM2.5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0%。良好生态环境更加可见可感可得,这背后,是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挥发性有机物管控等109项治污举措的落地见效。

“以前垃圾随便扔,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村里还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点,可方便了!”家住济阳区新市镇段家村的李大爷感慨道。

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近年来,段家村以“无废村庄”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细小的变化折射出济南农村人居环境的蝶变。2024年,济南完成201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对105处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实施长效管控,全市16处城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济南市民的生活常态。济南累计获评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个;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省评估中获“好”等次;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生态治理从单一修复转向系统重构,济南正以绿色为底色,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泉城画卷。

教育均衡攻坚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优质”

教育是民生之基。

从2025年开始,济南将迎来“教育扩容潮”:加快推进一批新建普通高中项目的落地,高标准建设盛福高中,启用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同时推进莱芜区雅鹿山中学、章丘四中绣源河校区南校等项目,此外,德润高中、长清区岳渎高中、高新区实验中学、莱芜第四中学、济北中学等高中改扩建项目加速推进,通过“挖潜扩容”提升现有学校承载力。

教育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济南深化“校地融合”,今年重点遴选支持驻济高校70个左右的市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同时,为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济南实施体质强健行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开设3—5节体育课,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则通过建设“为爱赋能·护航成长”泉城家长工作坊,开展“泉城心理汇”公益心理辅导行动,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团队,为青少年成长撑起“心灵绿荫”。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济南以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为城市发展积蓄人才动能。

交通网络优化

轨道交通“加速跑”,城乡路网“舒筋活络”

3月18日,两台盾构机正在济南地铁4号线山师东路站—山大路区间(均为工程名)全速掘进。

截至3月18日,地铁4号线全线32座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座车站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全线共计35处区间,其中33处区间实现双线洞通。全线现有3台盾构机正在掘进。铺轨已实现25站26区间进场施工,机电装修、强电专业等工序正在有序推进。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预计2025年底前开通运营,运营后将在拉伸济南城市框架、引领城市东西发展轴线、支持功能区发展、疏解城市东西向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济南地铁4号线的全速推进,正是济南公共交通体系升级的缩影。2024年,济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90公里;扎实推进123个城市道路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建设,其中3号线二期通车运营,市民可乘坐地铁到机场,实现空轨换乘;开通优化公交线路55条,填补公交线网空白80.7公里;41个轨道交通站点综合整治;新建非机动车停车位19704个,基本形成了“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

跨黄河通道的建设同样令人瞩目,建成了济南黄河大桥新桥、齐鲁大桥等四座跨黄河桥梁,济南“四桥四隧”跨黄河通道中,“四桥一隧”已经实现通车,济南规划的34条过黄通道已建成21处……这些“咽喉工程”的突破,让“跨黄半小时生活圈”从蓝图走向现实。

2025年,济南将继续优化出行服务,计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179个,开通优化公交线路40条,年内公交与轨道接驳线路达到240条,推进凤凰黄河大桥南延、黄河大道二期等城市道路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潍坊路、淄博路等瓶颈路建设,力争实现4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年内建成通车,市民出行效率将大幅提升。

从“堵城”到“通途”的跨越,济南以交通先行提升城市承载力,为高质量发展铺就快车道。

民生改善的“进度条”不断刷新。一季度的济南,以养老服务的“贴心”、生态治理的“匠心”、教育攻坚的“安心”、交通建设的“舒心”……展现了民生工程的速度与温度。随着计划的递次启动、基建的全面铺开、方案的论证落实,这座城市的惠民蓝图正从规划走向实景。

站在春天的节点上,济南用行动诠释: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泉城百姓的获得感正沿着这些“微实事”的脉络,将在持续攀升的“幸福曲线”中找到新注脚。

(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张茜)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