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4月4日,全球资本市场经历“历史性撕裂”——美股三大指数单日暴跌超5%,纳斯达克指数正式跌入技术性熊市;而中国A股同日宣告进入技术性牛市。这一极端分化场景,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迁与资本流动的底层逻辑重构。
当地时间4月4日,全球资本市场经历“历史性撕裂”——美股三大指数单日暴跌超5%,纳斯达克指数正式跌入技术性熊市;而中国A股同日宣告进入技术性牛市。这一极端分化场景,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迁与资本流动的底层逻辑重构。
标普500指数单日重挫5.97%,创2020年3月疫情崩盘以来最大跌幅;纳指较历史高点回撤超20%,正式迈入技术性熊市。暴跌背后是三重利空共振:
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升温:3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市场押注5月加息50基点概率飙升至80%,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3.5%,科技股估值逻辑遭受致命冲击;俄乌冲突外溢风险加剧:欧盟对俄能源制裁升级触发原油价格暴涨,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推高通胀预期;经济衰退信号显现:2年期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幅度创2000年来新高,历史数据显示此信号后平均22个月出现衰退。与美股形成鲜明对比,上证指数自3月低点反弹超20%,正式迈入技术性牛市。驱动逻辑清晰:
“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4月降准降息预期升温,基建投资、消费刺激等一揽子计划提振市场信心;估值比较优势凸显:沪深300动态市盈率仅12倍,远低于标普500的20倍,外资3月净流入A股超500亿元;疫情防控模式优化:精准防控政策下,物流与生产链修复预期增强,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本轮市场分化背后,是中美经济周期错位与货币政策分化的必然结果。美联储为抗通胀被迫收紧流动性,而中国央行通过定向宽松托底经济,形成“西收东放”的货币格局。同时,地缘政治风险推动全球资本重新评估资产安全性,人民币资产“避风港”属性获得国际投资者认可。
短期看,美股仍面临“通胀-加息-衰退”的三重压力,科技股盈利预期下修或引发二次探底;而A股需警惕政策利好兑现后的获利回吐压力,特别是疫情反复对消费复苏的扰动。中长期而言,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红利释放,或使中资资产成为新一轮资本配置的核心战场。
结语
美股暴跌与A股走牛的同日上演,绝非偶然。这既是全球经济“东升西降”的微观投射,也是资本用脚投票的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于短期波动,不如深度把握**“双循环”下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这一历史性机遇。毕竟,当潮水退去时,只有真正具备内生增长动力的市场,才能守住时间的玫瑰。
来源:老践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