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靴子终于落地,冲击波最先撞到谁身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10:06 1

摘要:也就是全世界都知道他会憋不住要在关税上做文章的,而且这个必然是为他后续的各种动作打前哨,属于虚空造牌之后再逼各方面进行谈判的动作。

美国关税砸下来,你认为最先怼到谁脸上?

要我说呢,除了美国自己,紧接着就是日本。

中国甚至排在挺后边,因为前面一堆美国的盟友在等着被处刑呢。

我知道这个结论有点“巧克力”,那么到底会不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个简单的预测和分析吧。

至于我们的预测靠不靠谱,大家可以先收藏,等着以后来印证嘛。

点个赞,我们开始吧。

特朗普是真的太有活儿了,我这安安静静写着《泽连斯基传》呢,他就平地一声惊雷起,给全世界带来了一场堪比慈禧的超级大戏。

当年那老娘们对全世界宣战,荒不荒唐的咱们就先不说了,就看最后是什么结果就完事儿了。

这才过去多少年?特朗普就又来一次在关税上对全世界宣战。

他宣战也就宣战吧,这个行为其实本身就已经是被各方各面预期着的了。

也就是全世界都知道他会憋不住要在关税上做文章的,而且这个必然是为他后续的各种动作打前哨,属于虚空造牌之后再逼各方面进行谈判的动作。

比如先拉高关税然后让大家都难受一轮之后愿意来跟美国谈判一下美债的问题,或者是选边站队的谈一下新冷战地缘问题等等,这些也都是被预期的。

而且这样做,能产生效果的机制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就拿关税对经济的影响然后给美国创造谈判条件来举例子吧。

比如中国,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6%,中国从美国进口仅仅只有1636.24亿美元。

这么大的顺差,涉及到多少人的利益?关税上来之后,这部分是百分百受到影响的,很多人会被关税造成的市场动荡传递到,轻则赚钱变少或者业务没了,重则失业甚至亏钱。

这一条利益链上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怎么样?要么转型嘛,但是转型需要成本,时间的、金钱的、机会的,各种成本都不少,所以能转型成功的未必多。而且一般公司或者人都有很重的路径依赖,以前靠这个东西赚钱,想突然换个方向或者方式,很难的,甚至有些不想转。于是就很难跳脱出关税带来的冲击了。

这种冲击下,有了损失之后当然就会反映到民生和舆论上嘛。而舆论上想形成主流话语其实要的人数并不多的,按照美国自己的研究,只要在社交媒体上有3%的人在说同一个事情,就会对所有受众造成影响,让大家认为“大多数人”都这样了。

所以只要中美顺差利益链条上的人因为关税而“生活艰难”,然后把这个生活艰难当成主流话语在互联网上到处刷,尤其是评论区和弹幕上去刷,就很容易让人民觉得怎么处处都是因为中美关系不好而生活艰难的人,进而被自己脑补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跟美国关系不好的话大家生活都要变差哦。

而且马斯克准备离开国家效率部了,这段时间中文互联网上的节奏又开始逐步恢复过去的样子了。所以,不管是不是真的那么多人生活艰难,也可以搞出那么多的评论和弹幕来给人制造一样的氛围,无非就是费用的问题嘛。此前被马斯克阻断了一下,现在人都要撤了,那么经费恢复似乎也不奇怪。

好了,有了这样一个“民生事实”和足够的舆论造势,接下来是什么呢?

如果是一个宏观调控和对舆论把控力度不够的国家,特别是选举制,需要搞选票的国家,那么恐怕就只能妥协于“民意”,做出各种让步了。

这时候美国是不是就有了很好的筹码了?这可不是美国逼这些国家的哈,是这些国家的“民心所向”的,那么谈判起来,美国还是响应这个国家的人民呼声的呢,简直是天降神兵对不对?

这就是虚空造牌的逻辑,不难理解。而且更进一步,还能有更大的动作,这方面就不展开了,05年和14年的乌克兰,11年的阿拉伯世界,乃至于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的例子就摆在面前,应该不需要再强调了。

当然,对于这些声音,我个人认为可以宽容看待。

毕竟就像此前我们视频说的,受到这种时代性冲击的人其实向来都有,当年90年代下岗大潮、此后2000年前后的农民工失业潮、08年的危机等等,其实都冲击了一大批人,受到影响的人要抱怨一下,无可厚非,我觉得可以表示理解。

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地方让他们发评论和弹幕,而现在发评论和弹幕的恐怕未必是真的,因为那些话术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对这些真正经受苦难的人的理解和同情,话里话外无非四个字,叫“贵国药丸”而已。

所以我才会说,特朗普通过关税去虚空造牌这个是没什么的,全世界都知道他要这样做。

真正让人绷不住的,是他造牌的姿势实在是有点太抽象了。如果他不是一个帝国主义霸权国家的领导人,我甚至会认为他是某个搞抽象的财经类主播。

因为他计算关税的方式简直是太过于超前,以至于我一时间都跟不上他的思路了。

特朗普制定的依据叫做“关税差额”,这东西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跟它稍微能擦点边但也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是一个叫做差价税或者叫差额税的税务术语,两者的差别甚至比奥巴马和棉花机的差别还大。

这个所谓“关税差额”怎么来的呢?

比如印尼,美国对它的逆差是179亿美元,然后印尼对美国的总出口是280亿美元,完了天才的特朗普就用179除以280,得到了63.92%,约等于64%。

于是这个64%,就是关税差额。

当然,这个算法会有一定的偏差,但也八九不离十。

比如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逆差是3610.32亿美元,然后中国对美出口额前面说了,是5246.56亿美元,用同样的算法得到的结果是差不多69%。距离特朗普的67%也就差一点,只能说数学算不清楚也是北美特色了,作为在那边生活过挺长时间的人,我对此只能说深有体会。

于是在这个算法之下,全球各个国家都被特朗普算计了一轮,得出了它们与美国的“关税差额”。

然后仁慈的特朗普要施行对等关税,但他考虑到大家给美国打工造东西不容易,于是“大发慈悲”地只对等一半。

这就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结果,中国差额67%,收一半,34%。其它国家,一视同仁,管你什么英国、欧盟、日本的,有杀错牟放过,通通排队过来领上特朗普大统领“爱的号码牌”。

真的,这要不是我没机会,不然我高低得提上一个花篮加一个超级贵的水果礼篮,去好好看望一下特朗普,然后大声告诉他,以后三楼楼长就是他了。

而且这个关税是叠加的,并不是新调整成这个额度的。

什么意思呢?

比如中国的关税,18年以前,美国对华关税是3.1%,其实对大家都好。然后特朗普第一次上台,调整到了19.3%,之后的拜登其实根本没有做出改动,延续了特朗普的政策。完了到特朗普2.0了,他又把部分关税提升到了39.3%,如果叠加这一次的34%,那么美国对华商品中,部分关税就突破了66%的贸易阈值,去到了73.3%的危险位置。

这给美国带来了什么呢?截至特朗普宣布政策当天的下午6点35分,道指、标普500和纳指分别暴跌2.43%、3.6%和4.35%。

而美国未来的物价恐怕是肉眼可见的又要起飞了。而根据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已经在3月份飙升到了5%。

看来美国人也已经很清楚,这些关税是需要自己买单的了。

此前的历史也已经证明,关税在当下这个全球格局里,对美国的破坏远大于对中国的破坏,这点不管中文互联网是什么节奏,都并不影响这个客观事实。

那么除了美国,还有谁受影响最大呢?

感谢这次特朗普把关税大棒舞得跟吕布的方天画戟一样,连盟友都被狠狠打击到了。

日本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外部经济,自身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和发展资源的国家,在一个关税壁垒高企的局势下,恐怕连韩国都不如它受的伤害大。

根据大和宗研的测算,特朗普这一手砸下来,日本GDP在25年第二季度之后恐怕要开始大幅下降,日本的实际GDP很可能最高下降1.8%。而要知道,24年日本前两个季度GDP是负增长,后来也才堪堪在第四季度爬回1.3%,全年很可能同样是负增长,这时候还要下降1.8%,日本经济是个什么情况,可想而知了。

在经济很可能负增长的情况下,日本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也会随着关税大战的到来而剧增。

首先是国内,日本CPI很可能会到2029年底下降1.7%。物价下跌虽然在目前日本连大米都贵得离谱的情况下对居民可能是好事,但它会抑制企业投资意愿,在经济下行时企业如果再不愿意投资,那么整个经济状况就会进一步恶化,进入恶性循环。那些看着物价逐步下降的普通民众或许迎来的并不是自己生活变好,而是自己失业了,连便宜货都买不起的局面。

其次是海外。根据日本帝国数据银行的调查,如果关税真的启动,至少有1.3万家日本企业的活动会受到影响。

同时日本企业在北美和中国都有大量投资,也从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发货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如果有关税,日本汽车产业将会有灭顶之灾。

毕竟汽车,占日本对美国出口总额的28%,接近三分之一。

而根据野村证券的统计,假如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对中国加征20%的关税,那么马自达在美国的营业利润会下降44%,本田可能会下降28%,丰田可能是17%。如果再加上特朗普计划对进口汽车征收的25%关税,可能导致日本六家主要汽车制造商额外缴纳高达210亿美元的关税。

如果这个情况再叠加前面日本在GDP增速变负,CPI再次下降,社会消费萎缩,企业不愿意投资,等等情况,那么大规模的产业裁员恐怕已经可以预期。

产业的萎缩会给日本带去什么,恐怕不言自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考虑台海等地缘问题,那么日本后续的历史抉择就变得非常关键。这时候,日本的生存空间恐怕不是什么鞠个躬就能换来的。

也许这一次,借助特朗普的关税,我们真的能对一些历史问题,展开它早就该有的梳理和清算了吧。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至于到底会不会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发展,大家可以慢慢验证,我们下期见。

来源:域外编撰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