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荷风,金代中都名儒梁斗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10:25 1

摘要:八百年前的金代,有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在自己的故里栽种了六百多亩清荷,以淡泊隐世的情怀一一这个人就是梁斗南。

八百年前的金代,有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在自己的故里栽种了六百多亩清荷,以淡泊隐世的情怀一一这个人就是梁斗南。

梁斗南,中都良乡人,金章宗明昌年间进士,官至河南都运,这是一个从四品的官阶。由于缺乏正史记载,后世对梁斗南在金朝的经历知之甚少,金人有诗称赞他:“先生名大夫,黼衣华四朝。”

由此,我们知道梁斗南在金代晚期是位赋有声望的官员,金明昌年间中进士后,力辅章宗、卫绍王、宣宗、哀宗四朝,直到金代亡国。

文献上说他“有干局,长于吏事,能剖繁治剧,时辈服其通敏。”在风雨飘摇的金代晚期,他绝对是位能臣。

他还是金中都地区声闻朝野的名儒和名盛一时的诗人,他甚至影响到晚金和元初诗坛。

梁斗南和号称一代文宗的赵秉文交谊颇深。赵秉文,磁州滏阳人,今河北省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比梁斗南稍早进入仕途,算是梁头南的前辈。

金代著名诗人刘从益、张本,都是梁斗南的好友。刘从益,字云卿,山西浑源县人。金卫绍王大安元年(1209)进士。

张本,字敏之,号讷庵,河北武邑县人。金宜宗贞祐元年(1213)中词赋科状元。

刘从益、张本算是诗坛后昆。

可见梁斗南在晚金诗坛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金亡元立之际,文坛翘楚王恽也慕名和梁斗南交好。王恽,河南卫辉人。后来成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

梁斗南和元好问、耶律楚材的交谊,成为后世乐道的一段佳话。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州人。他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耶律楚材,字晋卿, 号湛然居士、玉泉老人。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金贞祐三年(1215)金中都陷落,身为金朝左右司员外郎的耶律楚材,应成吉思汗之招前往漠北,随成吉思汗西征,成为元初的重要宰臣。

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四月二十日,金代南迁后的都城南京即汴京陷落。两天后,元好问向耶律楚材上书,希望耶律楚材能够对梁头南等一些金朝的儒士进行保护。

于是,梁斗南得到耶律楚材的举荐,成为元初的汉臣。

梁斗南和耶律楚材经常吟咏唱和,耶律楚材有一首《用梁斗南韵》:

丁年学道道难成,却得中原浪播名。否德自惭调鼎鼐,微材不可典璣衡。

谁知东海潜姜望,好向南阳起孔明。收拾琴书作归计,玉泉佳处老余生。

诗中把梁斗南比作辅佐文王兴周的姜望,和支撑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孔明,足见在耶律楚材眼中,梁斗南是何等人物。面对梁斗南,耶律楚材求贤若渴的心情表露无遗。

只可惜,梁斗南原诗已无从查考,历史也没有留下他的任何文字。

更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除了金元时期文献的点滴记载,无论《金史》还是《元史》均无记载。

首先把梁斗南载入史乘的是成书于明天顺五年(1461)的《明一统志》,其次是明晚期万历年间的《万姓统谱》。

清代的《畿辅通志》对梁斗南也有简略记述,依据的应该是《明一统志》。记载文字最多的则是清代的《良乡县志》。

《明一统志》卷一《京师·人物》这样记载:

“梁斗南,良乡人,第进士,累官至河南都运。性颖悟,读书精熟,尤喜作诗。有干局,长于吏事,能剖繁治剧,时辈服其通敏。”

既然正史阙如,《明一统志》的记载,应该是依据梁斗南的墓碑或墓志,是可信的。

《万姓统谱》卷50,有关于梁斗南的记载,沿袭了《明一统志》,与一统志的文字完全相同。

清代的《畿辅通志》卷61《选举》这样记载:“梁斗南,良乡人,进士第一,河南转运使。”

《明一统志》“第进士”,《畿辅通志》载成“进士第一”了,有关学者已经指出,当年梁斗南并非进士第一名。显然是清代编者的误会发挥。

《畿辅通志》卷79《文翰》也有梁斗南的记载:“梁斗南,良乡人,第进士,官河南都运。性颖悟,读书工诗,有干局,时辈服其通敏。”

《明一统志》说梁斗南“读书精熟,尤喜作诗”。《畿辅通志》载成“读书工诗”未尽其意。《畿辅通志》还删略了《明一统志》“长于吏事,能剖繁治剧。”两句。

显然,《明一统志》有关梁斗南的记载最早,也最详细完整。

对梁斗南文字最多的记载,是清代的《良乡县志》。这部县志,依据《畿辅通志》的记载,把梁斗南说成“进士第一”又加入“天赐夫人”的故事。

“天赐夫人”的故事,出自元好问的《续夷坚志》,主人公是梁肃,而不是梁斗南。梁肃是奉圣州今河北涿鹿县人。梁斗南是良乡县人,县志的编著人,因两个人都姓梁,不求甚解,误会混淆,张冠李戴,把原本属于梁肃的事迹,贴到梁斗南身上。误古误今,以讹传讹几百年。

不过《良乡县志》对《明一统志》的记载也有一些补充,县志记载,梁斗南,字拱辰。还记载了梁斗南的两个儿子,长子梁敬,次子梁恭。梁敬,在金末任左司郎;梁恭,为元世祖忽必烈的臣子,官至金紫光䘵大夫中书平章事。

有学者认为,梁斗南,和良乡县一个叫梁陟的是同一个人。但文献中两个人的记载颇有相左之处,说是一个人,似乎讲不通。

先说名字,梁斗南,字拱辰。斗南,是相星的意思,相星在北斗之南。而拱辰,是北斗的意思。梁斗南的名和字,符合古人名和字意思相辅的习惯。而梁陟的陟,是登高;上升的意思,无论如何,与斗南、拱辰的意思也不相干。

两个人的官职似有不同,梁陟任同知南京路都转运司事;梁斗南则任河南都运。

所以说两个人是同一个人。显然有些牵强。

梁斗南和梁陟的儿子的名字和官职也不相同:

文献记载,梁陟的儿子叫梁衎,金末是个承奉班祗候,属金代宫廷禁卫体系,是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员。

梁斗南的儿子是梁敬和梁恭,梁敬,虽然也任职金末,但官职是左司郎,属尚书省。梁恭则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臣子,官至金紫光䘵大夫中书平章事。

应该指出的是,原本明清两代文献梁陟和梁斗南是按两个人分别记载了,提出两个人是同一个人的是当今学者,两个人惟一的交集是,两个人都姓梁,都是良乡人,都是金代进士。对两个人的名字官职的不同,两个人儿子的不同,学者则缺乏解释的文字,没有给出说法。

作者:亦武古今谈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