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胀还是救股市?鲍威尔“不降息”背后的政策困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10:25 1

摘要:2025年4月4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股暴跌的硝烟中作出关键表态: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此前一天,特朗普宣布对欧盟、越南等经济体征收最高46%的关税,引发市场恐慌。当日,标普500指数暴跌4.06%,纳斯达克跌4.07%,道指一度狂泻1656点,创下202

一、风暴中心:特朗普的关税炸弹与美股的黑色星期五

2025年4月4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股暴跌的硝烟中作出关键表态: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此前一天,特朗普宣布对欧盟、越南等经济体征收最高46%的关税,引发市场恐慌。当日,标普500指数暴跌4.06%,纳斯达克跌4.07%,道指一度狂泻1656点,创下2023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然而,鲍威尔并未如特朗普所愿开启降息通道,反而将矛盾直指白宫政策——“关税上调幅度远超预期,可能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速放缓”。

这一表态揭开了美联储与美国政府间持续数月的政策博弈。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已实施超过20项新关税,涉及商品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直接将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从2.3%推高至22%以上。彭博经济测算,若贸易战全面升级,美国GDP增速或从2024年的2.3%腰斩至1.7%。

---

二、鲍威尔的“两难天平”:通胀幽灵与衰退阴影

鲍威尔的选择背后,是美联储政策框架的深层矛盾。一方面,关税直接推高进口商品价格,3月核心PCE通胀预期已升至2.8%,远超2%目标。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未来5-10年的通胀预期升至30年新高,个人财务前景却跌至历史冰点。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意愿因政策不确定性骤降,摩根士丹利预测,关税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激增15%-20%,拖累美国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这种撕裂在美联储经济预测中显露无遗: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2.1%下调至1.7%,但核心通胀预期却从2.5%上调至2.8%。正如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斯旺克所言:“这是最坏的情况——既要对抗通胀,又要防止经济硬着陆。”

---

三、独立性保卫战:美联储与白宫的权力角力

特朗普的“降息催促”并非首次。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他通过社交媒体至少12次公开施压美联储,甚至在3月19日利率决议后称“联储最好降息以对冲关税影响”。这种干预已触及美联储独立性的红线。历史对比显示,2018年特朗普任内也曾因贸易战施压降息,但彼时联邦基金利率仅为2.5%,而当前利率高达4.25%-4.50%,政策空间更为逼仄。

鲍威尔的强硬回应暗含深意:“我们不需要着急降息,可以等待政策影响进一步明晰。” 这既是对白宫政策不确定性的警告,也是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宣示。但代价显而易见——市场对联储政策路径的分歧达到顶点:摩根士丹利坚持“年内不降息”,瑞银却预测至少三次降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创三年新高,显示衰退预期升温。

---

四、市场的血色赌局:投资者为何用脚投票?

资本市场用暴跌表达了对鲍威尔立场的复杂情绪。数据对比显示,3月19日美联储宣布按兵不动时,标普曾单日大涨1%,但仅隔一日便回吐全部涨幅。这种波动性暴露了市场的脆弱逻辑:既恐惧通胀失控,又渴望降息救市。CFRA策略师山姆·斯托瓦尔尖锐指出:“牛市不怕时间,只怕衰退。而关税让衰退从黑天鹅变成了灰犀牛。”

更深层危机在于政策传导失效。尽管失业率维持在4.1%低位,但企业裁员信号已现——3月非农新增就业预计降至14万,消费者支出增速创2024年以来新低。当“充分就业”与“增长失速”并存时,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箱显得力不从心。

---

五、终局猜想: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鲍威尔的“不降息”宣言,本质上是将皮球踢回白宫。若特朗普继续加码关税,通胀压力可能迫使美联储反向加息,导致经济“滞胀”噩梦重现;若白宫妥协,则需承受政治信誉崩塌的风险。而夹缝中的市场,正用4.5万亿美元期权合约的到期豪赌,押注这场博弈的结局。

历史经验表明,当政策制定者陷入“既要、又要”的困局时,系统性风险往往接踵而至。1980年代沃尔克抗击通胀时,美国曾以10.8%的失业率为代价;如今,鲍威尔手中既无沃尔克的决绝,又面临比特朗普更复杂的全球变局。唯一确定的是:在政治与经济的双重风暴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来源:永远的快乐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