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熙明《法书考》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06:54 1

摘要: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盛熙明的《法书考》序。盛熙明,元代书家。曲鲜人,一作龟兹人。至正间移居豫章(今南昌),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至正四年(1344)尝以所编法书考八卷进,顺帝览之彻卷,命藏禁中。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盛熙明的《法书考》序。盛熙明,元代书家。曲鲜人,一作龟兹人。至正间移居豫章(今南昌),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至正四年(1344)尝以所编法书考八卷进,顺帝览之彻卷,命藏禁中。

《法书考》是是由盛熙明总结前人和自己学习书法的经验编辑而成的一部书法理论著作。此书除在四库著录外,清代曹楝亭(即曹寅)将它搜集在《楝亭十二种》丛书中,上海涵芬楼有吴暻旧藏写本。《法书考》卷首有虞集、欧阳玄和揭傒斯三序。正文有书谱、字源、笔法、园诀,形势、风神、工用等篇,共分八卷,主要研究汉字书法,并对梵文和蒙古新字(八思巴字)做了介绍。。末尾附录专论印章,后有跋尾。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1】

序言

虞集序

伏羲始画八卦而文字兴焉,六书之象形,此其端也。中古简牍之事则史氏掌之,后世有天下者,盖有以书名世者矣。曲鲜盛熙明得备宿卫,有以知皇上之天纵多能,留心书学、手辑书史之旧闻,参以国朝之成法,作法书考八卷上之。

【今译1】

序言

虞集序

伏羲最初绘制八卦,文字便由此兴起,“六书”中的象形文字,就是文字起源的开端。在中古时期,简牍书写等事务由史官掌管,后世统治天下的君主,也有凭借书法而闻名于世的。曲鲜(地名或姓氏)的盛熙明得以担任宫廷宿卫之职,因而知晓皇上天赋异禀、多才多艺,且对书法学习极为上心。于是,盛熙明亲手收集整理书法史上的旧有见闻,并参照本朝的成法,撰写成《法书考》八卷进献给皇上。

【原文2】

燕闲之暇,多有取焉。昔唐柳公权尝进言于其君曰:心正则笔正。天下后世谓之笔谏。勖哉熙明,无俾公权专美前世。史臣虞集序。

【今译2】

皇上在闲暇之时,常常从中获取知识。从前,唐代的柳公权曾向他的君主进谏说:“心正则笔正。”天下后世将其称为“笔谏”。努力吧,熙明,不要让柳公权独自在往昔的时代享有美誉。史臣虞集作序。

【原文3】

欧阳玄序

小学废,书学几绝,声音之学尤泯如也。周秦而下,体制迭盛,西晋以来,华梵兼隆。唐人以书取士,宋人临拓价逾千金,刻之秘阁,法书兴矣。然而循流遗源,士有憾焉。此龟兹盛熙明法书考之所由作欤?熙明刻意工书,而能研究宗原,作为是书。

【今译3】

欧阳玄序

小学(古代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统称)之学荒废,书法之学几乎断绝,音韵学更是全然消失。自周秦往后,书写字体的各种体制相继兴盛,西晋以来,华夏与梵文的书法都很兴隆。唐代凭借书法来选拔士人,宋代时,临摹拓印的书法作品价格超过千金,刻在秘阁之中,法书因此得以兴盛。然而,后人大多只遵循其发展的脉络,却遗忘了源头,这让士人深感遗憾。这或许就是龟兹人盛熙明创作《法书考》的缘由吧?盛熙明潜心钻研书法,刻意求工,而且能够深入探究书法的根源,从而撰写了这部书。

【原文4】

至于运笔之妙,评书之精,则甘苦疾徐之度,非老于斫轮者畴克如是耶!书成,近臣荐达,以彻上览。清问再三,又能悉所学以对,因获赏叹。给事中兼起居注亦思刺瓦性吉时中出资鋟梓,以广其传,庶俾世之学者有所模楷,其用心可谓公且仁矣。熙明以书入官,今为夏官属,盖亦不忘其本者云。

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庐陵欧阳玄序。

【今译4】

至于书中对运笔精妙之处的阐述,以及对书法品评的精准,其中对于书写时的甘苦、快慢的把握尺度,若不是像斫轮老手那般精通书法,谁又能做到如此呢!书完成后,有亲近的臣子将其推荐给皇上,使皇上得以阅览。皇上多次询问相关问题,盛熙明又能详尽地以自己所学来回答,因此获得皇上的赞赏与感叹。给事中兼起居注亦思刺瓦性吉(人名),字时中,出资将此书刻板印刷,以扩大其流传范围,希望能让世上学习书法的人有所楷模,他的用心可谓公正且仁爱。盛熙明凭借书法进入仕途,如今担任兵部官员,大概也算是不忘本的人吧。

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庐陵人欧阳玄作序。

【原文5】

揭傒斯序

法书肇伏羲氏,愈变而愈降,遂与世道相隆污。能考之古犹难,况复之乎?至顺二年,盛君熙明作法书考,稿未竟,已有言之文皇帝者。有旨趣上进,以修皇朝经世大典。事严,未及录上而文皇帝崩。

【今译5】

揭傒斯序

法书起源于伏羲氏,之后越是演变,格调越是下降,竟与世道的兴衰息息相关。想要考证古法书已然困难,更何况恢复古法书的风貌呢?至顺二年,盛熙明先生撰写《法书考》,书稿尚未完成,就已经有人向文皇帝提及此事。文皇帝下旨催促他上进此书,而当时盛熙明正忙于编纂《皇朝经世大典》,事务紧迫,没来得及抄录进呈,文皇帝就驾崩了。

【原文6】

四年四月五日,今上在延春阁,遂因奎章承制学士沙刺班以书进。上方留神法书,览之彻卷,亲问八法旨要,命藏之禁中,以备亲览。当是时,上新入自岭南,圣心所向,已传播中外。及即位,开经筵,下崇儒之诏,天下颙颙然翘首跂足,思见圣人之治。法书之复,其在兹乎?

【今译6】

至顺四年四月五日,当今皇上在延春阁,盛熙明于是通过奎章承制学士沙剌班将《法书考》进呈。皇上当时正专注于法书,从头到尾阅览了此书,还亲自询问“八法”(汉字书法的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的要旨,随后下令将此书收藏于宫中,以备自己随时翻阅。当时,皇上刚从岭南入京,他内心所关注的事物,已然在国内外传播开来。等到皇上即位,开设经筵,颁布尊崇儒学的诏书,天下百姓都仰头踮脚,殷切期待看到圣人治理下的太平盛世。法书的复兴,或许就在此时吧?

【原文7】

然天下之期复于古者不止法书也,而于是乎观也,则盛氏之书其复古之兆乎?惟盛氏之先曲鲜人,今家豫章。而熙明清修谨饬,笃学多才有文章,工书,能通诸国书,而未尝自贤,或为一时名公卿所知。是书之作,虞奎章既为之序,余特著其进书始末如此。元统二年十月望,文林郎艺文监丞参检书籍事揭傒斯序。

【今译7】

然而,天下人期望恢复到古时状态的,不止法书一项,而从这件事来看,盛氏的这本书或许就是复古的征兆吧?盛氏的祖先是曲鲜人,如今他家在豫章。盛熙明品行高洁,修身严谨,好学不倦,多才多艺且擅长文章,精于书法,还能通晓各国文字,但他从不自恃贤能,因而受到当时一些著名公卿的赏识。关于这本书的创作,虞奎章(虞集)已经为它作了序,我特意在此详细记述进呈此书的前因后果。元统二年十月十五,文林郎、艺文监丞、参检书籍事揭傒斯作序。

全文完。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来源:爱文学的小考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