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正源(1795-1880年),初名木淳,字羲民,后因避同治之讳,改名正源,丽江白沙古镇人。道光甲午科(1834年)举人。能以身表率门下,教学子以品德修养为本;历任皆有声誉。晚年回到家乡,任丽江雪山书院山长,时已年逾八旬,仍"言动以礼,老而益笃"。
木正源(1795-1880年),初名木淳,字羲民,后因避同治之讳,改名正源,丽江白沙古镇人。道光甲午科(1834年)举人。能以身表率门下,教学子以品德修养为本;历任皆有声誉。晚年回到家乡,任丽江雪山书院山长,时已年逾八旬,仍"言动以礼,老而益笃"。
木正源毕生从事教育与学术研究活动,著述颇多。据记载有《周易杂谈》六卷,《羲民文集》及《羲民诗集》各一卷,《见闻杂录》一部,几乎已全部散失。现仅存有收录在《丽江府志稿》、《丽郡诗文征》及《前贤手墨副抄》中的少数诗篇。其中组诗《雪山十二景》,有诗有序,保存完整,至今仍传诵不绝。
杨邦卫,字即藩,纳西族,丽江白沙古镇人。清同治十年(1871)辛末科第三甲第167名进士。此科全国取323人,第三甲取200名,云南共考中11人。他曾任四川省长宁县知县等。
和耀曾(1834-1897年),字荣轩,纳西族,丽江白沙乡兴都村人,晚清时期贵州记名提督,镇远总兵官。清咸丰二年,袭云骑尉世职,署中营守备。清光绪六年(1880年),奉旨补授贵州镇远总镇总兵。居镇十六年,创立镇远"三义",即义仓、义学、义地。设义仓,储积粮食备灾荒。设义学,建书院。除供军队官兵子弟有书可读外,让贫困家庭的子弟、无家可归的孤儿和苗、侗等少数民族的子弟,都能够进学堂免费读书。修道路,劝农桑,严禁军队官兵无故骚扰苗、侗、土家族等边胞,深得镇远辖区各族人民的拥戴和敬仰。
和廷彪(1861-1910年),字虎臣,号琼崖,丽江白沙兴都村人,清代诸生,历任浙江长林盐务大使,广西思恩知府,粤军统领等职,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是纳西族名将和耀曾之子。
1877年中国饱受外侮,他弃文从武。曾参加过反对新疆分裂抗沙俄、抗击英帝国主义的战争;他上书请求到辽宁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功累累,曾是海军提督丁汝昌的一员将领,后受到李鸿章主和派的诽谤被解除兵权。他目睹了清廷的腐败、被列强瓜分的中国之悲惨,忧国忧民,写了不少抨击时政的诗文,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国之心和爱民的情怀,后云南名宿陈荣昌称廷彪:"人中豪,为诗乃诗中豪杰。"
黄辑熙(1885-1939年),字穆侯,白沙三元村人,光绪末年中秀才。民国初年毕业于云南省优级选科师范学校博物科,曾任云南省甲种农校教员,鹤、丽、剑、中、维、兰联合中学学监,丽江县立小学教员,白沙高级小学校长,后调至省立丽江第三中学任教。
他是民国时期书画名人。1936年,在白沙文昌宫礼门两侧的白墙壁上,他写了高约100公分、宽约80公分的"彰美传盛"四个行书大字,曾轰动一时,其书画作品被丽江市博物院收藏并多次展出。
黄辑熙(1885-1939年),字穆侯,白沙三元村人,光绪末年中秀才。民国初年毕业于云南省优级选科师范学校博物科,曾任云南省甲种农校教员,鹤、丽、剑、中、维、兰联合中学学监,丽江县立小学教员,白沙高级小学校长,后调至省立丽江第三中学任教。
李晨岚(1910-1981年),斋号绿雪斋。1930年到1938年期间,先后在河南艺术师范学校、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研习美术,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等中国画坛巨匠。
抗日战争爆发之际,他随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辗转迁到云南昆明。1940年初,李晨岚与李霖灿一起自昆明远赴丽江玉龙雪山,实地考察和创作。开创了举世闻名的"雪山宗画派",他是旧中国领先水平的著名山水画家之一,也是最早用国画描绘云南山川自然之美的先驱。
和惠桢(1921-1984年),纳西族,玉龙县白沙乡三元村人,美籍华人。1944年毕业于林语堂在昆明开办的留美预备班。同年底到美国之后,先后在科洛拉多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矿冶系本科、选矿专业硕士研究生。1953年获矿物学博士学位,曾在工厂担任工程师;20世纪60年代末改行办一公司,做房地产及投资事业;1984年在美国病故。
和惠桢虽身居异国,但他热爱家乡,早有致力于家乡公益事业的夙愿。病逝后,夫人陆子秀女士为实现其遗愿,设立了"和惠桢奖学金"以奖励和先生早年求学的3所母校﹣﹣白沙村完小、白沙乡中学和地区中学高中部的优秀学生。
克莱尔.李·陈纳德( Claire Lee Chennault ,1893年9月6日﹣1958年7月27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少将、飞行员。1944年,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在白沙太平村设航空站,有14名地勤人员并在县城兴文学校设无线电台。白沙机场是当时昆明、重庆等地至印度航线(驼峰航线)的中转站,飞机常在此暂停加油。
来源:读经典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