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4日中午12时左右,山西省沁源县、平遥县交界处发生山火,目前灭火扑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由于现场风力较大,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据了解,过火面积正在统计中,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清明防火之我见。
郭天印讲故事。
4月4日中午12时左右,山西省沁源县、平遥县交界处发生山火,目前灭火扑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由于现场风力较大,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据了解,过火面积正在统计中,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清明期间回家乡一趟,身处林区更明白清明放火是重中之重。譬如我的故乡山西省沁源县,那里是整个华北最大的油松基地,也是全华北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县域。全沁源2549平方公里的山川之间,60%的地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油松,其中许多有着上百年、几百年的树林。
著名景区灵空山、景风一带的原始森林更是给人一种奇妙的幻觉,说实在那里的春天是城里人游春赏春的最佳场所。可是这些年来,整个太岳山、整个沁源县的春天却成了人们避之不及、近而远之的地方。
无他,沁源一县护林防火已经到了真正的临战状态。每逢清明前后,每一道山口、每一个村头、每一处交通要碍无不布满胳膊上裹着红袖章的防火队员,每一辆汽车开来都必须登记在册,然后是不厌其烦的检查,总之是一切可能引火助燃的东西都在查禁之列。
说实话如此认真防火,沁源人上下一心有着共同的认识、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不希望家乡的森林再来一次2019年3月29日那样毁掉上万亩森林的无情山火。然而经历过那场大火的人们应该记得似我等,从小在林区成长的人们也应该记得。
为什么从前的时候山上的树同样的多,而且清明时节也没有这么多的护林防火专员,更没有禁止在坟头上香烧纸?可是很少听说,就是那时候很少听说发生什么火烧连营般的森林大火?原因很多,譬如天气变暖。但在下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恰恰在于这些年来的封山育林和对于山间动植物的过分"保护"。
其实所有这些论点都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2019年那次大火之后,我在采访许多森林防火的真正专家探讨之后的结论。且举一例,从前农村的牛羊是在山上放牧的,春、夏、秋三季的青草甚至冬季的百草都会被牛羊啃个十存一。这样的好处在于既养肥了牛羊,又促进了青草来年的生长。因为对于野草来说,不仅仅是春风吹又生,更在于啃干净了长得更快,这个叫新陈代谢。
所以那时候的山上林间小路,清清爽爽,举目四望,低处是草,高处是树。即便发生火灾,也会很快给予控制,而不会让火焰瞬间变成火轮,更不会像2019年3月29日的山火那样,那条恶龙在半小时内窜遍三道山岗,上万亩地区。
更不说我们在村里的时候,村里每年初冬还要放火烧荒,同样是为了来年青草能够长得更快。而与此同时,也防止了一旦有山火的蔓延,形成事实上的隔离带。可是这些年来,我们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树是确实长了,可草的蔓延也更加无可控制。
今日之山中,荒草接天连地,漫无边际,几十年无人去动,更牛羊啃噬,就那么让这些草不受机制的生长。而原先因为人与牛羊的走动而劈开的道路,也因为人与牛羊不再走动,而成为更大的草场。许多地方,草与树已经连为一体,这就使得一旦有星星之火,便立刻有燎原之势,山火越发成为不可控制的灾难。
这样说不是反对风扇雨淋,因为当初提出这项政策,肯定是有着特殊的因素,也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时过境迁,随着形势的变化,政策是否也应该有所变革和调整?草民鱼见,但请指正。古天乐讲故事,欢迎收看。
来源:老花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