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消遣,然而,随着短视频的火爆,一些不良内容也逐渐浮现出来。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消遣,然而,随着短视频的火爆,一些不良内容也逐渐浮现出来。
近期,“嫂子揉面”之类的擦边视频于网络引发热议,以其内容低俗、猎奇,挑战伦理底线,严重污名化女性形象。
当"揉面"成为暧昧的隐喻,当"嫂子"被符号化为猎奇的流量密码,短视频平台正在用低俗内容重塑当代人的伦理认知。
以家庭伦理为幌子的擦边视频泛滥成灾,从"嫂子揉面"到"姐夫小姨子",这些精心设计的暧昧场景正在撕裂网络空间的文明底线。
中国妇女报的点名批评如同一记警钟,敲响了流量经济时代内容生态的危机。
“嫂子揉面”视频看似是普通的家庭生活记录,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明晃晃的性暗示与种种伦理挑战。
视频中的“嫂子”穿着暴露,动作夸张,揉面的过程被刻意放慢,配合着扭动的腰肢和眼神的挑逗,整个画面充满了暧昧和挑逗的氛围。
这些视频的拍摄者常以“小叔子”或“亲属”身份现身,而评论区满是不堪入目的留言,充斥着对女性身体的凝视物化与种种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形成了一种畸形道德伦理观主导的“产业链”。
这些视频通过不断异化亲属关系、性化物化女性形象,将视频中的女人彻底变成性幻想的投射对象,对社会风气与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不仅如此,诸如以外卖员为顾客身材容貌打分、男性用各种充满性挑逗的话语在厨房“做饭”等等,各种充斥不良诱导的视频正逐渐淹没清正的网络空间。
面对这种现象,中国妇女报等官媒迅速发声,痛批这些视频“又丑又污”。
中国妇女报的批评文章措辞严厉,直接点出这些视频以低俗挑战伦理底线,用女性身体换取流量,是对性别平等的巨大倒退。
不仅如此,它还指出这些视频通过充满色情暗示的“扭腰摆胯”与“污言秽语”内容吸引流量,不仅异化了亲属关系,对女性形象严重污名化,还对网络生态造成了极大污染。
官媒的批评引发了广泛共鸣,然而在视频的评论区,还是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部分网友认为,这些视频只是娱乐化的表达,只是博眼球的手段,不必过于认真,所谓“法无禁止即可为”,只要没有直接违法,这些内容就可以被接受。
还有网友表示,“不要多管闲事!”
然而,这种观点表明他们已经将女性身体视为公开的商品,将伦理挑战当作娱乐谈资,却忽略了这些视频对社会风气的潜在影响。
这种态度折射出消费主义对人性的深度侵蚀,身体的商品化已从广告领域蔓延至家庭伦理场景。
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这些充斥着各种“有悖人伦”的色情暗示的内容可能会扭曲他们的性别认知和伦理观念。
也有人觉得,平台审核已经很严了,现在这种擦边媚俗的视频大行其道,问题出在用户审美太low。
然而这种观点是妥妥的试图将责任转嫁给受众,却忽视了算法推送的推波助澜。
“越看越推,越推越看”,肆意放纵各类在伦理与道德边缘的平台推荐审核机制,通过捕捉用户的猎奇心理,构建出"越低俗越推荐"的恶性循环。
大行其道的不良视频,实际是平台的商业利益与内容低俗化形成恶性循环的现实。
另一些网友则对这些视频表示强烈反感,觉得相关视频充斥着对女性的物化和性化,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侮辱,确实应该被整治。
他们指出,当低俗内容披上家庭生活的外衣,其对伦理秩序的破坏更具隐蔽性,而这些视频不仅破坏了家庭伦理道德,更助长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更有网友呼吁平台强化审核,甚至有网友恳请政府出面封禁这些账号,从而杜绝此类内容的传播。
还有评论指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道德不应仅停留在不违法的层面。
诚然,这些视频虽然没有直接违法,但其对伦理和社会风气的破坏实在不容忽视。
“嫂子揉面”现象的出现,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
为了流量,平台常对低俗内容姑息纵容,更有甚者,借助算法推送进一步扩大其影响。
对此,官媒呼吁平台加强审核管理,不能为了流量而放任不良内容的传播。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不良视频、不良直播的跨平台传播网络。
当某个平台加强监管时,这些账号会迅速迁移到审核较松的平台,并通过暗号识别同温层用户。
"揉面"可能变成"擀面","嫂子"可能变成"表姐",内容形式不断变异,但低俗内核始终不变。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不良内容的打击力度,形成整治合力,让这些逐流量而生的恶俗账号“凉凉”。
“嫂子揉面”现象的出现,不仅是短视频平台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对伦理和道德认知的反映。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今天可以容忍'嫂子揉面',明天就会有'妈妈厨房',后天就是整个网络空间的伦理崩塌。
当"揉面"成为性别隐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短视频平台的道德失守,更是整个社会在流量洪流中的伦理挣扎。
这些视频就像文明社会的试金石,考验着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承诺、对家庭伦理的坚守、对青少年未来的责任。
这场文明保卫战,既需要官媒的监督利剑,也需要平台的技术自觉,更需要每个网民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
只有通过平台、监管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网络空间回归健康、文明。
毕竟,文明社会的基石,从来都不是流量,让“嫂子揉面”这样的不良现象彻底“凉凉”,才是对基本伦理的共同守护。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嫂子揉面”爆火?中国妇女报:挑战伦理边界,该“凉凉”了--2025-04-04
来源:青橘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