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加拿大零售巨头阿尔蒂玛集团(ACT)2024年8月正式向日本7-11便利店母公司Seven&iHoldings(日本柒和伊控股)提出收购邀约以来,这场围绕企业控制权的激烈较量,接连上演多次令人始料未及的转折。
自加拿大零售巨头阿尔蒂玛集团(ACT)2024年8月正式向日本7-11便利店母公司Seven&iHoldings(日本柒和伊控股)提出收购邀约以来,这场围绕企业控制权的激烈较量,接连上演多次令人始料未及的转折。
7-11能否成功抵御加拿大资本强攻?这场收购风波背后,日本零售业又何去何从?
7-11回应收购
自彼时起,柒和伊控股便启动了一系列防御策略,试图摆脱被收购的命运。
起初,由公司创始家族——伊藤家族精心策划的管理层收购方案,因融资难题陷入僵局,最终黯然流产。随后,在2025年3月初,柒和伊果断任命美国人斯蒂芬・戴卡斯(StephenDacus)为公司首位外籍首席执行官。
达克斯履新后,迅速推出一套全面且野心勃勃的重组计划。计划涵盖多个重要战略方向,其中包括推动旗下美国子公司于2026年登陆资本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剥离旗下超市连锁品牌YorkHoldings,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同时,实施大规模股票回购计划,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心。
尽管这些举措展现出柒和伊积极自救的决心,但从市场反馈来看,尚未成功说服股东相信公司独立运营能创造更大价值。
柒和伊控股
据彭博社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ACT提出的收购报价较柒和伊股价溢价超过20%。投资银行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栗山俊介(KuriyamaShunsuke)指出:“倘若柒和伊坚持独立发展路径,就必须向资本市场证明,其内在价值远超ACT给出的收购报价。但从目前情况看,市场尚未看到有力证据。”
与此同时,ACT对此次收购仍志在必得。一旦收购成功,这笔交易将打破纪录,成为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外资收购案,交易金额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这一事件不仅吸引了全球商业媒体的目光,更凸显出日本在推动大型企业提升股东价值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反对ACT收购提议的阵营中,柒和伊提出的美国市场反垄断障碍,成为其主要抗辩理由。在美国便利店市场,7-11与ACT旗下的CircleK连锁品牌分庭抗礼,分别占据15%和12%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前两名。
一旦二者合并,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极有可能触发美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面对这一质疑,ACT迅速回应,表态愿意探讨出售部分门店,缓解反垄断压力,并已与多家潜在买家展开初步谈判。
CircleK便利店
7-11在日本本土的重要地位,也引发了各界对此次收购的广泛担忧。
尽管品牌起源于北美,但经过数十年的本土化运营,7-11已深深融入日本社会的肌理,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零售分析师清水道典(ShimizuMichinori)指出,在日本,便利店早已超越单纯的零售功能,作为“日本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便捷的商品服务,更承担着金融服务和应急物资供应的社会责任。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在2019年台风灾害期间,全国便利店累计供应应急物资超过1亿份,有效保障了受灾地区的物资供应。伊藤忠商事(Itochu)董事长公开表示,柒和伊的发展命运,关乎日本的“国家利益”。部分政府官员也对此次收购可能带来的影响表示担忧。
这些争议背后,映射出日本企业界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奉行“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理念,将客户、员工和供应商的利益置于股东利益之上。
近年来,为适应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日本立法者和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14年,日本政府正式推出《企业管治守则》,东京证券交易所也相继出台相关规则,旨在提升企业治理透明度,强化股东价值导向。
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一些积极变化逐步显现。
日本街头7-11便利店
曾被广泛用于巩固企业间合作关系、抵御外部资本冲击的交叉持股现象显著减少。
据野村证券统计,过去十年间,日本企业交叉持股比例从30%降至15%。与此同时,激进投资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其推动下进行战略调整,优化公司治理。
我们再将话题拉回7-11本身,看似日本土生土长的 7-11,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血统。密集选址、共同配送模式、单品管理等等现在零售圈子里经典的概念,多是7-11带火的。
1927年,在美国达拉斯有家公司叫The Southland Ice Corporation,为了给家里没有冰箱的客人卖冰块,他们专门搞了线下店。7-11会叫做7-11,是因为他们早上7点开门,晚上11点关门,1946 年的时候,南方制冰公司就把原先这些店铺全都改名叫做7-11了。
南方制冰公司
大概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本土超市伊藤洋华堂外派了一众员工去美国,美其名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铃木敏文就是其中的一员。回国之后他就一直盘算着要拿下7-11的特许经营权。
1974年,日本的第一家7-11还是顺利开业了。打那之后,7-11在日本的门店数量就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对赌协议”的8年之期,日本7-11的门店已经远远超过了1200家。
反观90年代大洋彼岸的南方制冰公司,把自己整得都快破产了,最后还是他们请求伊藤洋华堂出手,子公司毫不吝啬地收购了母公司超过70%的股权,这才给7-11正式上了日本户口。
后面伊藤洋华堂干脆把名字改成了Seven & i Holdings ,把美国7-Eleven INC.的股权全给收了,统一管理旗下的一众业务。
靠着当年美国公司制定的特许经营授权, 7-11全球扩张的步子是一天比一天快,截至2024年3月 31日, 7-Eleven便利店在全球一共开了84762家门店。
7-11也可以看作是共同配送这种物流模式的一个经典案例。
共同配送的概念,最早是在1961年的时候,美国有个仓储公司把好几家不同公司的日用食品啥的,全都放在同一辆车里运输,这么做大大节省了运输的成本。
因为之前7-11的门店,是由不同的批发商供货,他们也都有自个成熟的物流团队,你就比如送牛奶,可能有明治、森农好几家品牌单独送货,一天下来店门口不知道要停多少辆车。
所以 7-Eleven 干脆直接建了个共同配送中心,说服几个同品类的友商们把东西塞进一个仓库、塞进一辆车,也就是让供应商先把货送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按照规定时间往门店送货。
柒和伊与ACT之间的收购博弈表明,日本企业界的变革仍任重道远。
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的分歧不断加剧,紧张关系持续升级。
在2025年3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ACT首席执行官阿兰・布沙尔(AlainBouchard)公开表达了对柒和伊缺乏沟通诚意的失望。他强调:“ACT对柒和伊的商业成就怀有深深敬意,我们始终希望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合作。”
但从目前情况看,随着谈判陷入僵局,ACT不排除采取敌意收购的可能性,这场收购大战的最终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日本零售业长期秉持“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将客户、员工和供应商利益置于股东利益之上。
这种理念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有助于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但在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弊端逐渐显现。当其他国家的零售企业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股东价值时,日本零售业因对股东回报重视不足,导致资本吸引力下降,阻碍了企业的扩张与创新。
在全球电商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日本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
以便利店为例,虽然7-11等品牌通过提供多种服务在实体零售领域取得成功,但在数字化运营、线上线下融合方面,与中国、美国等国家的零售企业存在差距。线上业务的不足,限制了日本零售企业的市场覆盖范围和客户服务能力,使其在面对新兴竞争对手时处于劣势。
日本零售市场相对饱和,行业竞争激烈。
一方面,本土零售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展开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零售巨头的进入,日本零售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零售企业因缺乏核心竞争力,经营陷入困境。
从柒和伊收购案来看,外部资本的介入为日本零售业的变革提供了契机。若ACT成功收购柒和伊,可能凭借其全球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7-11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整合与创新。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柒和伊的市场竞争力,也可能为日本零售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技术,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日本零售业需加大在数字化领域的投入,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优化商品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的步伐,拓展电商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日本零售企业需要在“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和股东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在关注客户、员工和供应商利益的同时,更加重视股东回报,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经营业绩,吸引更多资本投入。此外,零售企业应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增强抗风险能力。
柒和伊与ACT之间的收购博弈,是日本零售业变革的一个缩影。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将决定7-11的未来命运,也可能对日本零售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日本零售业唯有积极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奇葩综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