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料·上车 | 13万不到的零跑B10,让智驾“平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12:40 1

摘要:我们知道,年轻人的预算有限,但是他们又热爱科技,追求时尚,那么有没有一款车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呢?零跑B10或许是个答案,它的入门版带有激光雷达的车型,预售价仅为12.98万元。

打工人的第一辆“智能伙伴”这次真的来了!点击解锁“平价时代”的真香定律

文 |动点科技

作者|Icebin

排版|罗慧君

本文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点击查看近期热门车:

🔸腾势N9,想掀桌子

🔸小鹏P7+为什么卖爆了

🔸领克Z20,精品在哪里

13 万不到的零跑B10,希望让年轻一代可以平价享受智驾,并且在规格配置上也能够面面俱到。

我们知道,年轻人的预算有限,但是他们又热爱科技,追求时尚,那么有没有一款车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呢?零跑B10或许是个答案,它的入门版带有激光雷达的车型,预售价仅为12.98万元。

零跑B10通过“魔术拓展坞”自由搭配折叠桌板、手机支架等配件,打造出个性化的多功能空间。

零跑B10以“科技自然美学”为核心,前脸采用分体式LED灯组与三段式涟漪曲线引擎盖,灵感源于自然界的引力场,光影交错下呈现动态美感。车身线条流畅紧凑,隐藏式门把手、悬浮式车顶及贯穿式尾灯设计强化了运动感,即将发售的几款车身颜色都比较活泼,成为年轻用户表达个性的新载体。此外,尾迹云腰线与星芒运动轮毂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车辆蓄势待发的视觉张力。

零跑B10的常规形态下,后排空间也符合预期,地板纯平,坐垫的舒适度也超越了这个价位段的感受。

零跑B10的前排座椅拆掉头枕之后,可以放平,和后排座椅形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露营床。

零跑B10的灵活座椅设计,也是为了吸引年轻用户,这部分用户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出去户外或者近郊游玩。

细节方面,零跑B10也加入了一些人性化的设计,配备了悬浮式折叠杯托;后排专门打造的抽纸储物盒,提高了后排乘客的便捷性;后排翻折扶手带杯托,兼具置物平台,放零食拿取自如。后排座椅中间还配置了两个接口的数码产品充电。

内饰以“悦动几何”为理念,通过圆角矩形元素与悬浮式设计营造灵动感。14.6英寸2.5K中控屏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支持Leapmotor OS 4.0 Plus系统,交互流畅度较前代提升7.5倍。副驾区域首创“百变空间”,用户可通过魔术拓展孔自由安装折叠桌板、手机支架等配件,兼顾办公与娱乐需求。座椅采用竹碳健康舒享材质,门板融入“竹叶刺绣”工艺,细节处呼应年轻群体对环保与品质的双重追求。

需要指出的是,零跑B10的一些智驾功能上市之后会通过OTA更新上车。

零跑B10基于LEAP3.5技术架构打造,搭载8295智舱芯片与8650智驾芯片,硬件性能可以说是用的非常到位。激光雷达+高精传感器的组合支持高速/城区NOA功能,端到端大模型智驾实现精准环境感知与决策,雨雾天气仍可稳定运行。底盘由零跑与玛莎拉蒂团队联合调校,50:50前后轴荷比配合前窄后宽胎,兼顾操控乐趣与舒适性。超级热管理系统则通过超宽温域热泵技术,将冬季续航衰减控制在10%以内。系统还提供了大车智能避让、后方来车提醒、前碰撞预警等常用的功能。

车机系统集成通义千问与DeepSeek双大模型,支持自然语言指令(如“创建每天6-8点导航回家并播放音乐的场景”)与多模态交互,模糊语义理解准确率提升40%。B10的智能座舱不仅支持多轮对话、方言识别等丰富功能,还通过AI语音大模型与零动空间的无缝对接,让年轻用户用起来很顺手。3D灵动桌面可实时映射天气、昼夜变化。手机APP远程控车、多任务分屏等功能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移动智能空间”的概念。从实际体验来看,语音助手的唤醒和执行都比较到位。方向盘的抓握手感也比较饱满,左右都配备了滚轮按键,可以快速切换选择车内功能。

此外,零跑B10拥有同级领先的手车互联,支持HUAWEI HiCar、Carlink超全投屏生态,累计已覆盖市面上约70%机型。

后备箱空间上下两层,两档可调;上层容积420L,下层拓展深度平均达125mm,容积轻松增加约95L,扩展后容积515L;当后排座椅放倒后可扩展至1415L容积。新车还配备了同级领先的1.83㎡星空全景天幕和电动遮阳帘,B10提供510km和600km两种CLTC续航版本,最快支持19分钟30%-80%的快充能力。

车型未过度强调外观张扬设计或奢侈品牌溢价,转而聚焦年轻用户对“技术平权”的需求:双旗舰芯片算力支撑全场景智能驾驶、全域自研系统带来的OTA升级潜力、以及中欧双安全标准认证等细节,更契合注重实用价值与长期成本控制的消费群体。相较于新势力品牌的高端化路线,零跑B10更倾向于以工程师思维解决主流市场的智能化刚需。

当前新能源市场存在“高配高价”与“低质低价”的两极分化,零跑B10通过全栈自研能力,在保证技术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客观上推动了智能驾驶从“选配”到“标配”的普及进程。这种定位策略不仅考验企业的技术整合能力,也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普惠”落地的可行性样本。

- - - - - - - - END - - - - - - - -

精彩好文值得推荐!

一键转发,戳个在看!

来源:动点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