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到周末,社区居民顾建宇都会带孩子到齐河县大清河新时代文明实践会客厅清河书院“打卡”体验。“大清河畔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可看可学的文化知识很多,不但有历史名人,还可欣赏古今文人名士书写齐河的书法作品、品味美妙诗文,的确是一种非常过瘾的文化享受。”在顾建宇看来,清
每到周末,社区居民顾建宇都会带孩子到齐河县大清河新时代文明实践会客厅清河书院“打卡”体验。“大清河畔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可看可学的文化知识很多,不但有历史名人,还可欣赏古今文人名士书写齐河的书法作品、品味美妙诗文,的确是一种非常过瘾的文化享受。”在顾建宇看来,清河书院聚合了红色文化、水文化、非遗、农耕文化及齐河名人轶事等,在这里,群众可以一站式感受各种文化的魅力。
文化资源整合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供给。为此,齐河县在社区文化书院建设上,依托晏城街道永吉社区辖区内大清河新时代文明实践会客厅文化场馆,打造文化传播的新高地新品牌,建设了清河书院、晏婴书院等,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教育综合体。“大清河是一条景观河,也是一条文化河。我们深入挖掘大清河文化资源,构筑起以文化书院为中心,辖区内民俗馆、历史碑廊、名人园、文庙、党员教育体验基地等文明实践阵地为支点的‘一中心多支点’开放式文化书院阵地服务体系网络。
同时,多元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也为居民构建起充满活力与魅力的社区文化生态。”齐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王建说道,同时,在文化书院的服务内容、管理使用和群众组织方面,融合了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共建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等资源,合作共赢,全面提升文化书院教育服务水平。
据了解,清河书院建有名人讲堂、文明讲堂、廉政文化讲堂、农耕文化大讲堂、民俗讲堂、红色讲堂等,围绕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专题讲座、文化活动等,吸引市民群众共同参与,促进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清河书院历史碑廊陈列着183块描写齐河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的碑文,从中能看出齐河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齐国名相晏婴以廉洁、勤勉、爱民、仁政而得名,依托晏婴祠,打造“晏婴书院”,陈列有与晏子相关的历史文物120余件、石碑100余块,成为居民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的阵地;发挥“清河书院”民俗馆得天独厚的农耕文化优势,打造了“农耕文化大讲堂”,成立了由县农业专家及种粮“老把式”等组成的农耕文化宣讲队,不断挖掘丰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内涵、释放多元价值,让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活力;在“清河书院”历史名人园,选取了与齐河相关的百名历史人物,有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有造福一方的官吏、名垂千古的英雄,还有现代的革命者和英模人物,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却都曾在齐河历史上留下过深深的印痕。
在清河书院文明讲堂,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讲员正在向群众宣讲家风故事;在清河画苑,居民正跟着书画家写字作画;在悦读书吧,书架陈列有儿童读物、文学、人物传记等不同种类书籍5000余册,每逢周末、节假日,孩子们便聚集于此徜徉书海……此外,充分发挥党校(党员教育体验基地)等阵地平台功能,把党校课程等“红色文化”送进社区,将党的理论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社区的各项学习中去。
清河书院正是齐河县全面推进社区文化书院建设的生动体现。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齐河县通过持续完善文化阵地、创新文化活动、培优文艺队伍、办理民生实事、选树先进典型等措施,以社区文化书院为载体、以书院课堂为中心、以特色活动为纽带、以为民服务为落点,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教育综合体,实现优质文化“触手可及”。
为让社区文化阵地“活”起来、参与群众“乐”起来,聚焦于“全域”和“全民”,推出“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公共空间”“文化+商圈”等社区“文化+”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文化多领域融合。“文化先行官”根据社区居民需求,量身定制特色文化服务菜单,精准化策划组织活动、订单化培植文化队伍、特色化开展文艺培训,广泛培育社区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等,充实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民俗社、书画社、摄影社等“三团三社”力量。目前,已为全县20个社区培育“三团三社”文艺骨干1600余名。同时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的节奏,将社区文化书院打造成居民走得进、坐得住的“精神文化家园”。(通讯员 王业婷 孙华美 孙程)
来源:大众网•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