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卷王” 成为勋章:我们正在用优秀惩罚自己|播客003-1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15:31 1

摘要:大家新年好,我是曹怀宁。2025年,我将开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播客上和工作室的合伙人雨哲进行对谈。我们会提炼出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话题,结合我十几年咨询工作的经验及思考,与大家进行深入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

大家新年好,我是曹怀宁。2025年,我将开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播客上和工作室的合伙人雨哲进行对谈。我们会提炼出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话题,结合我十几年咨询工作的经验及思考,与大家进行深入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

这是我们的第三期播客——《当 "卷王" 成为勋章:我们正在用优秀惩罚自己》。由于一期音频长达1小时,因此将分集推送。请听第三期第一集:《当"抗压能力强" 成为枷锁:程序员如何识别职场PUA 并平衡自我价值》

收听播客点击这里:网页链接

1 当"抗压能力强" 成为枷锁:程序员如何识别职场PUA 并平衡自我价值?

雨哲:曹老师,自从前两期博客播出后,许多网友想请您谈谈关于职场焦虑的问题,这也是当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今天我们选取了四份具有代表性的读者来信,从他们的问题中简单描述,然后讨论相关话题。

第一封来信是一位28岁的程序员,他入职独角兽公司已经两年了。他这样写道,每天凌晨2点下班后,我常收到领导发来的微信,上面写“辛苦了,年轻人抗压能力强”。我看到这条微信时感到浑身发冷。上个月体检,我发现甲状腺结节,想要提离职,领导却说,你现在放弃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和权利吗?我想问曹老师,当抗压能力强变成枷锁时,我如何分辨,这究竟是鼓励还是PUA?让我们就先从这封来信来谈一谈。

曹怀宁:从刚刚阅读的这封来信中,我能深刻体会到他内心的恐慌和矛盾。一方面,正如我刚刚所说,他的身体已经传达给他具体的信号,告诉他目前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自己可能无法承受。另一方面,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渴望,相信这位来访者有抱负和期待,希望能够做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如果工作能够带给自己未来好的收入和保障,那么才能对得起他之前的努力和付出。现在二者产生了矛盾。如果想要身体健康,那些曾经期待的东西似乎无法得到。如果要为未来拼搏,似乎注定只能牺牲健康,似乎他把自己摆在了两难的位置。

我知道在这里轻易地说一句,例如,要尽量让自己减压,或者,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说这些话,会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隔靴搔痒的感觉。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在很多公司,压力是客观存在的,甚至很多时候打工人会认为没有选择。因此在这时,我们内心更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地体会,这其中我们的需要以及当下的感受。

这句话到底是一种鼓励还是一句PUA,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点。PUA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说话的人,巧言令色地让你接受了原本与自己内心截然相反的价值观。第二层,这个人带有主观恶意和操纵性,他为了自己利益,恶意篡改和扭曲现实,利用权威或者各种情感力量等手段,设法让你接受这种说法。所以首先,

第一点,我们需要判断这个人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是否相符,如果相符,那么PUA价值观矛盾的部分便不存在。来访者自身渴望通过努力拼搏,获得物质层面的保障或精神层面的东西,我认为这有价值。如果他确实非常认同努力拼搏带来的一切,那么这句话更多的是肯定,因为领导的话与你内心的期待相符合,二者并没有矛盾。

第二点,这个人是否存在主观恶意和为了满足自己利益需要并蓄意篡改事实的行为。我们需要观察,在职场中是否出现其他人都不需要这么累和辛苦的情况,是否你被领导安排了很多工作,别人不需要加班到很晚,而你需要加班到凌晨2点,并且没有加班费和其他认可等。但如果你的同组小组成员都在加班,领导在这里也并非把所有工作都推给你们,自己什么也不做。那么称之为PUA就并不能成立,最多只能说你内心更期待有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状态,而不是一味拼命工作、牺牲健康,领导与你的价值观不合而已。

曹怀宁:在我们区分清楚这两点之后,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点,那就是确立自己想要的,也适合自己的生活。不要小看这个“确认”,有时它是很困难的,因为可能当下“想要的”与“适合的”可能并不兼容。要确认这一点,情绪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我们的理性一直浸润在主流价值观中,我们所产生的价值判断是,我认为我还是需要追求一些相应的社会地位,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我们似乎在理性上面认同这样的价值观,但在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情绪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信号,例如一想到上班就想哭、拖延、早晨起不来,在上班之前会经历非常强烈的焦虑痛苦。有的来访者一想到明天要上班、或者第二天要面对任务工作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躯体化的反应,比如胃痛、手脚麻木、浑身发冷、控制不住地想哭等。

如果已经出现躯体化和情绪上的明显负面信号,我们就需要意识到,身体和潜意识已经在向你表达,它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和情绪信号是最好的指南针,它会指引着我们,甚至像警报一样,警告着我们,不能再按照我们原本以为的或者之前被内化进来的社会价值观形式,我们需要尊重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最真实的状况。

雨哲:正如来信的网友,大多数人会提到,已经付出了很多,或者忍辱负重,这些都是曾经的选择。如果当下转身,或者改变了努力的原则和方向,反而放弃曾经的付出,会认为很不划算。从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坚持原先的做法,不肯放弃和逃离,反而延长了他们的心理创伤。

曹怀宁:正如我们刚才所说,如果已经出现身体和精神上的信号,反而忽略它们,一直坚持这样做,就为了不希望之前的努力白费,这会更加加重身体和精神上的负担。我认为之前我们提到的矛盾,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状态,这往往是视野狭窄的体现。

在心理学上,这也称之为隧道视野效应。所谓的视野狭窄,指的是我们只关注某一个得失进行价值判断。正如这位网友对工作的描述方式——我离职相当于之前所做的事全部白费。如果我不离职,之前付出的努力才有可能回本,它变成非黑即白的选择。这相当于拿着手机对着目标拍照,视野范围非常有限、狭窄,只能看到目标,却看不到旁边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和得失。

请把屏幕缩小,让视野扩大,将旁边的东西加入,你会看到视野范围里不仅仅是单纯的得失,还有更多其他东西。例如,如果我们将视野立足于整个人生的得失上,我们就会看到之前的路程,体会到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身体能够承担多大程度上的压力,内心真实的渴望是什么,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判断,这些问题都不是平时凭空在脑中单纯思考得到的,因为这里有很多内容,需要切实地体验才能了解。这些部分相当于你对自己进行了整个身体评估,使你对自己身体的各项参数有了更多了解,否则之前的参数可能都是模糊的,甚至是未知的。这些认知恰恰是未来选择的基石。放弃不等于失败,而是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的目标是最终获得幸福。达成幸福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并非只有眼前这么狭窄的一个——在工作上能否得到升职加薪。我们肯定知道,即使这个公司不行,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司,并不是所有的公司的工作方式、强度、领导和同事们的氛围都一模一样。因此,我们可以将视野扩大,不必过于计较短时间内或者狭窄范围内的得失。将时间频段拉长,范围扩大,就不会认为,当下更换公司,或者不选择这条路,单纯是一个没有得、只有失的选择。

来源: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