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工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坚持吃雷尼替丁,1年后身体如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0 01:38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小王是南京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因反复上腹痛被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医生开具了规范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却被他婉拒。

他选择仅服用雷尼替丁控制症状,认为"只要不痛就行"。

然而一年后,他因为剧烈腹痛紧急入院,胃镜检查结果令所有人震惊:胃粘膜严重糜烂,局部已有癌变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容小觑,错误用药酿成大祸。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螺旋形革兰阴性菌,主要寄居于人体胃黏膜表面。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有着密切关系。

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4.3%,约有6亿人口感染。该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不洁饮食、共用餐具、亲密接触都可能导致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期,约有70%的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这也是其危险性所在。当症状出现时,常见表现包括:持续性或间歇性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多在进食后加重;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口臭明显。

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黑便或血便等警示症状。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包括:非侵入性检测(13C/14C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和侵入性检测(胃镜下黏膜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培养)。

其中,13C呼气试验因其准确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5%)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

对于感染者,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标准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两种或三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疗程为10-14天。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案有:

标准三联疗法: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四联疗法:PPI+铋剂+两种抗生素(如甲硝唑和四环素)

序贯疗法:先用PPI+阿莫西林5天,后用PPI+克拉霉素+甲硝唑5天

而雷尼替丁(ranitidine)作为一种H2受体拮抗剂,仅能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症状,无法清除幽门螺杆菌

长期单独使用雷尼替丁而不根除病原体,不仅会导致细菌持续存在,还可能因症状缓解而延误诊治,最终增加胃癌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020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撤回所有雷尼替丁产品,原因是发现部分产品中存在可能的致癌物N-亚硝基二甲胺(NDMA)。

我国药监局也相应发布了安全警示,并对市场上的相关产品进行了检测和管控。目前临床已有更安全有效的PPI类药物可替代雷尼替丁,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慢性活动性胃炎持续存在;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显著增高,且复发率达60-80%;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风险增加;最严重的是胃癌风险增加2-6倍

根据国际胃癌研究机构数据,约75%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治疗过程中及康复期,患者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不自行停药或减量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3. 戒烟限酒:尼古丁和酒精会加重胃黏膜损伤

4. 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5. 治疗后4-8周进行复查,确认是否彻底清除感染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包括:

1.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共用餐具、牙刷等个人物品

2. 安全饮食:饮用安全水源,食物充分煮熟

3. 避免生食:特别是未经严格消毒的生冷食物

4. 家庭成员同治:由于家庭内传播风险高,建议确诊患者的家庭成员同时进行检测和治疗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治疗领域有多项新进展。2021年欧洲幽门螺杆菌研究共识建议,在高耐药率地区(如我国),应考虑以下治疗策略:

1.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个体化治疗

2. 延长治疗疗程至14天以提高根除率

3. 联合使用益生菌减轻抗生素相关副作用

4. 新型药物组合如伏硝唑(vonoprazan)替代PPI的三联或四联疗法

疫苗研发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3年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研究显示,一种新型口服疫苗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有望在未来5-10年内进入临床应用。

对于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时的家庭应急处理,可采取以下措施:

1. 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半卧位,减轻胃部压力

2. 热敷:用温热毛巾敷于上腹部,缓解疼痛

3. 少量饮水:避免空腹,但也不宜大量进食

4. 避免自行服用抗酸药:可能掩盖症状而延误诊断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不容忽视的疾病,科学规范治疗是关键

单纯依靠雷尼替丁等对症药物控制症状而不根除病原体,无异于掩耳盗铃,长期来看会增加严重并发症风险。建议广大市民:

1. 出现持续胃部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2. 一旦确诊,严格按医嘱完成全程规范治疗

3. 治疗后进行复查,确认根除效果

4.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个人和家庭卫生水平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科学防治幽门螺杆菌,远离胃病困扰。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22年,北京)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科普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