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蔚来卖出了22万辆车,同比增长38.7%;全年卖车收入582亿,同比增长18.2%,平均每台入账26万,整车毛利率12.3%。
“全网都在教李斌做CEO。”
在蔚来最新年报披露后,这是调侃,也是事实,更多还是对蔚来的怒其不争——
2024年,蔚来卖出了22万辆车,同比增长38.7%;全年卖车收入582亿,同比增长18.2%,平均每台入账26万,整车毛利率12.3%。
但增长没有带来利润。一年净亏224亿,比2023年又多亏了17亿元,创下新高。
更主要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度被以“蔚小理”并称的新势力三强,理想2023年就第一个实现全年盈利,年销量突破50万大关;小鹏今年亏损也大幅收窄44%,而且重新找到了节奏,爆款车型一辆接一辆。
但2024年报里的蔚来,销量似乎上去了,收入似乎也在增长,但为啥始终无法盈利?
关心者担忧,买车人犹疑,看热闹的人更多指向供应链——是时候找个“王凤英”查查了。
但蔚来盈利,究竟卡在哪儿了?
谁在阻碍蔚来盈利?
蔚来一度能够在造车新势力中率先盈利。
2021年,蔚来全年净亏40亿,特别是第一季度亏损4.5亿,和当季的理想亏损情况差不多,也是蔚来之前最接近盈利的时刻。
但当时的汽车市场,远没有如今的战况激烈,华为、小米也还没有真正搅动风云。
造成蔚来2024现状的伏笔,埋在2022年。那一年蔚来开始进入新的扩张周期,也是从2022年开始,蔚来的净亏损额陡然增加。
在至今的蔚来三年大投入期,三年累计亏损超570亿,具体都体现在成本开支上:
研发费用三年累计373亿元,2024年一年就投入130亿元。
作为对比,去年开始烧钱投技术研发的理想汽车,研发投入110亿元;自嘲“臭搞技术”的小鹏汽车,年投入56亿。两家之和,才将将超过蔚来一家。
销售、管理费用三年累计投入374亿元,和研发费用基本持平。
同样作为对比,理想的销售管理费用276.62亿,小鹏则是201.18亿。但高投入没有换来高回报,去年一年,蔚来卖了22万辆车,理想卖了50万辆,小鹏19万辆。
按照坊间的粗略算法,蔚来的单车销售成本约为7.1万元,几乎是理想的3倍——二者销售的车型价位都在30万档左右区间。
所以问题是,蔚来的钱究竟花去哪里了?为什么花了更多的钱,却换不来更好的数据?
原因很直接,蔚来的大笔投入,都花到了长期业务上,很难直接获得短期回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换电站,开销大概有两方面:
前期建设费用:单座换电站建设达百万级成本;
后期运营成本:包括电费、人力、维护保养在内。
负责蔚来换电业务的蔚来副总裁沈斐曾表示,蔚来换电站的盈亏平衡线大概在一天50~60单。不久前他在直播时还透露,上海等城市的换电站一天累计9000单,马上要接近1万单,已接近盈亏平衡:
只要能建下去,是挣钱的。
这也让蔚来的盈利陷入了某种循环——
要想改善利润就得减少类似换电站之类的业务投入,但减少换电站投入不仅无法实现换电业务盈亏平衡,更有损于蔚来核心竞争力。
问题是,还有多少时间和空间,留给蔚来兑现规模化飞轮?
这也是为什么,在给出最新指引——第四季度盈利之后,外界评价不仅关系的是蔚来的未来,更关系蔚来的生死。
李斌也说得很清楚:
如果我们四季度不能如期盈利,对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商业模式都将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四季度盈利。
注意斌哥的措辞:必须。
北大高材生、连续成功创业者李斌,再次来到了背水一战时刻。
李斌如何实现蔚来盈利?
在李斌这里,车企“盈利”有一个算术公式:
盈利 = 销量x毛利率-费用
拿之前最接近盈利的时刻举例,蔚来2021年交付9万辆,毛利率在20%以上,当时还没有进入大规模扩张周期,因此费用相较于后来也还控制在较低水平。
这里提一句,毛利率20%,被业务普遍认为是新势力能否跨过盈利线的临界点。
和当初相比,如今的不同在于,蔚来正处于大规模投资阶段,包括十二项全栈技术,比如芯片、操作系统等,“都需要几十亿量级资金投入”。
而且李斌表示,蔚来的这些投入没有水分,例如研发费用,全部当期费用化,不做资本化,也可以说是不去做“粉饰”。
这样做的结果,体现在财报中就是亏损高一些,资产少一些,但在李斌看来,这是在为盈利打好基础,如今钱投得差不多,已到了收获季节。
但和当初相同的是,蔚来如今走的盈利之路,还是用那“盈利公式”的三板斧:销量、毛利率和成本。
销量想保障,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能打的产品,出爆款,爆订单。
今年也是蔚来的产品大年。
产品侧,今年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为了赢,将陆续推出9款车型:
蔚来品牌5款车,ET93月底交付,2025款蔚来“5566”车型(ET5、ET5T、ES6、EC6)预计第二季度上市,李斌透露下半年还会推出一款“高定位的重磅新车”。
乐道品牌新车2款,旗下第二款车乐道L90将在4月亮相,第三季度交付;第三款产品大五座SUV(被猜叫乐道L80)第四季度上市。
萤火虫品牌首款车也计划4月上市,并且其后续新车型,将会适时导入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标准和网络。
三大品牌侧重不同策略和细分市场,覆盖30万-80万元市场区间。
技术侧,蔚来的满血版天枢SkyOS操作系统、神玑芯片、“NWM”世界模型的端到端城区智驾,将从今年3月开始陆续交付。
其中,基于5nm工艺的神玑NX9031芯片,单芯片算力等效四颗行业旗舰芯片,已经在ET9上车,这也是蔚来今年没有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的底气。
毫无疑问,芯片等关键供应链的自研,对成本和交付,都有助益。总裁秦力洪也说了:改款车型都实现了加量不加价。
而蔚来也希望通过蔚乐萤三大品牌合力,新技术降本,冲刺年交付目标44万辆——一年翻一番。
既要爆款,更要盈利,根本性扭转局面。
蔚来盈利的关键财务指标
当然,除了大道至简的销量目标,摆在李斌面前的还有更具体的财务指标——提高毛利率、降低成本。
李斌给出的毛利目标:
今年蔚来品牌毛利率达到20%,乐道毛利率到15%。
对比2024年,蔚来整体的汽车毛利率为12.3%,比2023年提升2.8个百分点。实现起来挑战并非轻而易举。
具体行动上,蔚来一系列降本增效行动也已经展开,主要有三板斧。
首先,是市场争议已久的投入大头——换电站,主打“开源节流”。
“节流”就是面向内部,通过研发迭代实现降低成本,比起第一代单站300万元左右的建设成本,目前最新的第四代换电站成本已经砍掉了多半。
“开源”则是扩大充换电“朋友圈”,与交通、文旅等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另外还有政策背书,例如合肥经开区专门设立了换电补贴。
李斌透露,如今换电的规模化效应已经显现:
今年建换电站的钱,绝大部分都不需要我们出。
因为蔚来跟加电合伙人合作,既能省下资本开支,合伙人也能赚钱,各自发挥优势。
蔚来还和宁德时代合作,共享换电标准(巧克力电池),降低基建成本。
按照今年规划,蔚来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实现全国充电县县通;12月31日前,累计完成27个省级行政区、超2300个县级行政区的换电站全覆盖。
也就是说,到第四季度,其换电站建设就会基本完成阶段性布局。
降本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管理和技术上。
管理方面降本,一方面是供应链透明化,进行尽可能细节的数据对接,以减少浪费,精准控制成本,这一点和苹果管理供应链类似。
另一方面则针对集团内部的变革,蔚来正在推行一个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将公司所有经营工作拆分为多个互不重叠的单元,每个单元都要考核ROI(投资回报率)并建立业绩奖惩制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要“听到回响”。
技术方面降本,芯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斌表示,神玑NX9031单颗芯片至少可以抵4颗,蔚来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第二代车比至少降本 1万元,李斌为此算了笔账:
1万元,按照100万辆思维,对应100亿,24年交付的20万辆就对应20亿,“很多钱就是这样省下来的”。
这种思维模式,是李斌派团队借鉴学习立讯精密(苹果三大组装厂商之一)后总结出的成本管控经验。
市场都在说,蔚来终于听劝,连“好人”李斌都发怒了——尽管李斌并不认可这个标签。
不久前的交流会上,李斌表示在过去十年,蔚来劝退的高管人数,“比任何一家公司都多”。
大家希望在管理这件事上看爽文,很不幸,我不是一个爽文的人设。
蔚来不会有王凤英式的空降,有的只能是CEO李斌的挺身而出。
在所有公开的场合,李斌依然是最能传递蔚来有光明未来的那个人,甚至他不介意以最低的姿态去倾听,每一个给他发微信提建议的他都真诚致谢,每一篇社区里车主的吐槽帖他都回复,他也知道对蔚来的批评和意见,是希望蔚来能够长久下去。
李斌的复杂性也体现于此。
一方面,他从谏如流,说错了就道歉。另一方面,蔚来依然头铁地坚持纯电路线、换电模式,坚持更长远才能看到回报的事情。即便全球范围内,如此执着于纯电的,赛道内只剩下另一家特斯拉。
李斌多次苦口婆心劝其他CEO“增程”短视总会被热议,李斌常说蔚来换电模式的价值,要等到电车经历7年电池衰减周期的时候才能真正被看见……对用户真正的负责,就需要以终为始投入,而不是只是卖一次车、赚一笔钱。
这时候的李斌,多少能透出北大高材生的底色和风骨。但市场务实,白热化竞争的环境里,六便士比月亮更够得着,成功才有舞台谈理想主义,理想主义也只有成功了才有资格谈。
李斌必须要让蔚来盈利,盈利的蔚来才有未来。
来源:人与财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