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水果最近便宜得能抱着桶吃像嗑瓜子,又靠云南把价格打下来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19:11 1

摘要:因为近两年不论什么水果被捧上神坛、被捧为“中产水果”,没多久都会被种啥啥活的云南把价格打下来。

《爱之初》中女主正在买蓝莓

走高端中产路线商家的一生之敌,是云南。

因为近两年不论什么水果被捧上神坛、被捧为“中产水果”,没多久都会被种啥啥活的云南把价格打下来。

前有牛油果与阳光葡萄,今年又轮到了蓝莓。

从水果店里抓一小把就要近百元的高贵存在,降级为9.9元一盒,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两个月可能还会继续降。

之前贵到恨不得论个数卖、被视为进口水果代表的蓝莓,现在被云南网友们评价为“拿它当瓜子嗑”

让人不得不感慨,云南的动作现在比网红风潮的过气周期更快。

互联网前段时间还在猛吹蓝莓是超级水果,着重强调又有对眼睛好的花青素又抗氧化,试图抬高蓝莓在年轻人心目中的情绪身价。

一转眼云南把蓝莓拉到了和砂糖橘差不多的平民地位——

砂糖橘论筐炫,蓝莓现在也可以论桶吃。

01

从中产专属到“水果届瓜子”

蓝莓自由来了吗

对大部分国人来说,蓝莓算得上是进口洋水果的代表之一。

除了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有少数中国本土野生蓝莓分布,被东北人称呼为“嘟柿”。

其他省份的朋友小时候对蓝莓的认知,大概率来自面包里的工业蓝莓酱、蓝莓味的旺仔QQ糖,以及英语课本里通常和草莓并列一块学的单词“blueberry”。

美剧里倒是常见主角们逛超市时购入新鲜蓝莓,毕竟对北美来说是本地作物,国内水果店与商超里开始广泛售卖新鲜蓝莓也就是近十年的事。

一些老剧里可以窥见蓝莓曾被赋予的昂贵、稀有、洋气标签。

2012年的剧《后厨》中,男主的女儿小时候从朋友那吃过一次蓝莓,对味道念念不忘,男主费劲力气找不同品种的蓝莓给女儿尝试。

最后阴差阳错终于找到女儿当年吃的品种,一打听发现是英国空运来的高级货。

近几年内蓝莓的贵族身份依旧,开始更多与新中产生活方式相绑定。

作为花青素含量高、据说对眼睛好的健康浆果,蓝莓毫不意外地在手机不离身的当下成为了网红水果之一。

低卡路里、低升糖指数、脂肪含量几乎没有等优点完美符合当下多种流行趋势,开始在明星及各大健身博主的vlog里频繁露面。

或是和坚果一块混合在早餐麦片里,被称为一口下去同时补充优质脂肪与维生素,

或是被配在网红酸奶碗里,与干噎酸奶一同组合成性冷淡风的中产下午茶。

via @Red气泡苏打

与此同时昂贵也成为了与蓝莓相伴相生的标签,社交平台上输入“水果刺客”四个字,关联出的第一个词条便是蓝莓。

商超里的蓝莓场过去通常以125g一小盒的规格售卖,被单独存放在开放式冷柜内,不与苹果梨们挤在一块。

特殊的销售模式暗示着蓝莓不同寻常的身价。

但这并不妨碍许多想尝个鲜、大意了的年轻人跌入了价格坑。

那些明码标价的还好,至少钱包死得明白,两三年前盒马、山姆、ole等会员超市销售的品牌蓝莓价格大多在三四十元一小盒。

最惨的是标价在不显眼位置的情况。

一些水果店利用了普通人的思维惯性,“这么小的果子再贵能贵到哪去,我就买一小把试试”。

结果试试就逝世,随便抓点秤点就被告知要100多。

和车厘子刚火起来的时候一样,蓝莓前几年一度成为消费流行中又一个“贵价好物”的标准象征。

健康水果、减脂水果等标签令人眼馋,略高的价格又令钱包畏怯,只能偶尔买买。

对中产生意来说,这是最好的商品状态。

既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多花一点钱、体验更好生活的新中产消费心理,又能满足潜在的阶层虚荣心,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

怡颗莓、佳沃等蓝莓品牌正是在这一时期集中走红引发关注,俘获中产与向往中产生活人群的心智。

建立起以品种、果径为主要划分标准的蓝莓鄙视链,旗下的品牌蓝莓价格由大几十到几百一斤不等。

前者是美国加州发家的百年浆果品牌Driscoll's,后者是联想旗下的佳沃农业。

两家大品牌先后在2012、2013年进入中国,并分别压宝云南与山东两个省份,在中国本土进行包括蓝莓在内的浆果种植。

via @毕导

《中国蓝莓产业报告2023年年鉴》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蓝莓的需求年增长率约40%,和其他多个主要水果类别3%~5%的平均年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

2016年怡颗莓的浆果产品正式登陆中国市场,第一年的销售额是500吨。

2022年在华销售的数额变成了15000吨,30倍的增长,年销售额达17亿。

蓝莓不仅成为网红水果,也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好生意,越来越多地区开始尝试蓝莓种植。

其结果便是蓝莓的高贵光环,在今年被彻底击碎。

02

本土化和产业化

让一切祛魅

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143.82万亩,比2020年增加了44.38%。

去年全国蓝莓总产量78万吨,比2020年增加了197%。

国产蓝莓的种植面积也持续扩大,种植区域从最初的10个省(区、市)增加到了27个。

尽管如此,目前的增长速度依旧赶不上大众的需求量增长。

via @榴莲不要钱

随着供给变多,市面上进口蓝莓的份额逐渐被本土蓝莓挤占,价格也随之下降。

据广州日报的走访,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商户表示最近市场上蓝莓价格天天下跌,相较于半个月前跌了20%~30%。这两天更是一下子跌了15%左右。

天气也在影响蓝莓的价格,“前期产量高,供需关系导致价格下降,温度太高,蓝莓不耐放,所以品质这块占的比重会大一些”。

降价带来了一大直观改变,从前按125g一小盒卖的蓝莓,近期开始流行按桶的规格来卖。

线下门店里一桶花香蓝莓价格普遍六七十元左右,重量一到两斤。

蓝莓个头小,一桶蓝莓的数量其实不少,网友们描述“超市促销时买了一桶回家猛吃,第一次吃蓝莓吃到嗓子有点齁。”

“边看电视边吃,看完一集才吃下去小半桶。”

潇湘晨报报道,相比于春节前,山姆、盒马等门店的蓝莓价格降低了30%,部分品种价格腰斩。

在山姆,直径18mm+的大果价格为59.9元/斤,几年前同等规格的大果价格上百都有可能。

蓝莓降价并不是一朝一夕发生,早在2021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蓝莓生产国。

前两年也有降价的相关报道,下图便是2023年6月关于蓝莓价格下跌的新闻报道截图,但当时并未引起大范围讨论。

这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当时的降价额度有限,没有到如今9.9元一盒、促销时甚至10元2盒的惊人程度。

另一方面,两年前的低价蓝莓往往也和品控低的难吃蓝莓划等号,便宜没好货。

前文有提及,蓝莓的价格与品种、大小息息相关。

市面上的蓝莓通常分为12+(12mm~14mm)、14+(14mm~18mm)、18+(18mm~22mm)以及22mm(22mm及以上)几种等级,越大价格越高。

同时,常见的知名品种有L25、F6、优瑞卡、珠宝、春高和绿宝石等等。L25、优瑞卡、F6属于脆甜类型,适合分级售卖,其他属于皮薄类型。

盒马曾向界面新闻表示,蓝莓的品质优劣,品种因素占比6成。

网友吐槽自己买错了蓝莓品种

相同培育条件下,果子越大、品种越好的蓝莓,整体风味与甜度越稳定,比如整桶都可能是纯甜的。

与之相反,果子小、品种普通的蓝莓吃起来更可能像开盲盒,同一盒里上一个还甜度适宜,下一个就让人酸出痛苦面具。

上一个还果形饱满汁水足,下一个内部却已经坏了一半、成了一泡酸苦果浆。

在这一背景下,哪怕用低价格买到蓝莓也并不令人开心,因为品尝体验大概率不好。

并不会觉得自己赚到了,只记得自己的命都好像没刚刚吃进嘴的酸蓝莓苦,早知道用同样价格买西瓜吃。

《向往的生活》中彭昱畅被蓝莓酸得呲牙咧嘴

不过随着蓝莓高质量品种的引进、国内种植产业技术的提升,国产蓝莓的“下限”逐渐提升。

近一年蓝莓的口味口碑在消费者端慢慢升高,量变积累出了质变。

不少普通人都能察觉到——市面上的蓝莓怎么都变得又脆又大又甜了?价格还比之前低。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被称为“中国蓝莓之父”的李亚东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实际上进口蓝莓的品质赶不上中国”

这是因为中国巨大的蓝莓隐藏市场吸引了多家国际企业在云南入局蓝莓产业。

除却前文提及的怡颗莓、佳沃,出名些的还有澳大利亚鲜果蔬菜巨头科思达(Costa)、英国农业种植系统供应商黑革萝(Haygrove)和浆果巨头爱寺恩(S&A)、智利浆果巨头霍特水果(Hortfruit)以及西班牙果蔬巨头普拉纳萨(Planasa)等等。

跨国企业看中了中国的市场、优势的种植条件。

而对本土农户与地方企业来说,这些跨国企业带来现成的蓝莓基质栽培技术、专利品种的合作交流,也推动了中国蓝莓产业的革新。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蓝莓优势产区之一,不同省份的地理气候差异大,许多种蓝莓在中国都能种活。

相比于进口蓝莓,本地蓝莓运输环节少、更新鲜,大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莓。

今年电商平台上卖得火爆的云南花香蓝莓,就是靠更大更甜的品种优势取胜。

据封面新闻报道,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蓝莓专家王迅介绍,“花香蓝莓”是目前云南、四川攀西地区主要种植的蓝莓品种。

该品种具有果大、硬度高、甜度高、香味浓郁、产量高、早熟等特点。

且属于低冷温或无冷温需求品种,对运输要求不那么高。

蓝莓产业的整体变化落到消费者感知上,便是最直观的蓝莓降价了、也变好吃了。

产业化与本土化会让一切祛魅,算起来蓝莓的祛魅甚至发生了两次。

历史上蓝莓从野生品种被驯化、开始推广种植的时期,恰逢美国战后经济繁荣期。

营养科学研究盛行,并为饮食观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切常见食物都被拆分成元素。

1996年一篇名为《植物色素画出一道抗氧化彩虹》(Plant Pigments Paint a Rainbow of Antioxidants)的论文中,把蓝莓列为了研究列表里的“抗氧化能力排名第一”。

尽管当时大多数人对“抗氧化”有何益处毫无概念,但北美野生蓝莓协会并没有放过这个商机,把蓝莓捧为“超级水果”。

经典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一幕能看出蓝莓抗氧化当年有多深入人心,众人比拼不用手吃蓝莓派之前,谢耳朵突然提问:

“吃这么多抗氧化物,要是我的氧化物用光了怎么办。”

当年的蓝莓神话在健康杂志、养生电视节目上传播,后随着蓝莓在美国变得普遍而式微。

大家逐渐意识到花青素不是蓝莓独有,许多常见果蔬上都有,它的维生素含量在水果中也只是正常水平。

前些年蓝莓神话在社交媒体上流行,抗炎抗氧化等概念再度席卷。

到了现在,蓝莓的神化之路又要暂且要按下休止键,目前蓝莓市场的价格分布已趋于正常——

市面上仍有有贵价的高级品种在售卖,但普通品种的价格已被打下来,和苹果梨们一样。

蓝莓的价格继续降下去、品种继续优化下去,对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件好事,日常买水果时多了一种不错的选择。

抛开它曾经被赋予的“超级水果”“中产水果”等光环,蓝莓倒是挺适合打工人的牛马水果。

便携好吃,不会太甜,一口一个不用剥皮、不会脏手。

就普通人正常吃水果的频率与数量,想靠某种水果产生可被观测到的身体素质提升几乎是天方夜谭。

不如让水果归于水果,凯撒归于凯撒。

就让蓝莓成为水果届的瓜子吧,别再造出什么幺蛾子噱头抬高它已被打下来的身价。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