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币收藏暗藏法律红线:辽宁某工地私卖出土钱币遭查处,江西摊贩盗销古币获利2.7万被端。真伪难辨、来源不明、新出土钱币交易皆成雷区,警方近年查获案件均证据确凿。专注流传有序的古币收藏,安心把玩时切记申报出境手续,免蹈"非法出口文物"覆辙。
古币收藏暗藏法律红线:辽宁某工地私卖出土钱币遭查处,江西摊贩盗销古币获利2.7万被端。真伪难辨、来源不明、新出土钱币交易皆成雷区,警方近年查获案件均证据确凿。专注流传有序的古币收藏,安心把玩时切记申报出境手续,免蹈"非法出口文物"覆辙。
新版的文物保护法规已经正式发布,通常情况下,那些热衷于收藏高古玉、瓷器等古董的玩家,会对此感到忧虑。由于未经合法授权,私下进行这类物品的交易,可能会显著提升法律风险,甚至可能触犯“非法交易文物”的法律条款。
然而,收藏古币的爱好者们近期陷入了忧虑之中。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实例,意在突显投资古币所伴随的风险,让我们一同了解其中的情况。有泉友提及,一些古币交易中出现了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实例,提醒同行们注意古币市场的复杂性。一些古币可能涉及真伪难辨的问题,有的则因历史背景复杂而难以定价。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增加了收藏古币的风险。另一位收藏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在一次交易中不慎购入了伪造的古币,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这个例子再次提醒人们,在收藏古币时,必须谨慎鉴别,以免上当受骗。还有泉友谈到,一些古币因来源不明或存在法律纠纷,而给收藏者带来了麻烦。这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它们要求收藏者在选择古币时,必须充分了解其背景和来源,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综上所述,收藏古币虽然充满乐趣,但也伴随着不少风险。爱好者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审慎对待每一次交易,以确保自己的收藏之路平稳顺利。
图片出处:中国国家法治网
今年在辽宁省发生的一起事件中,警方经过多地追踪,成功拘捕了两名交易钱币的个体。据报道,这两名人士因将钱币转让给他人而被指控犯有“文物非法交易罪”,尽管有人辩解说他们的交易行为是“常规”的。
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据报道,经充分物证确认,两人在某工地发掘出大量古代钱币,并私自携带转卖。
据悉,近期发掘出的不合格物品被私自扣留并未上报,此事因被他人察觉且证据确凿,最终被查处并不令人意外。
图片出处:江西省公安厅
另一条新闻报道了几名男子在街上摆设摊位,贩卖包括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古币、大顺通宝铜钱、银元及银质饰品等多种古董钱币和饰品。在被警方抓获时,他们已通过此非法交易获取了超过27000元的违法所得。
众多网民感到困惑,为何在街头摆设摊位也会遭到管制,难道未来这样的活动将无法继续了吗?
经过查询后我得知,那几名男子实为一个盗窃团伙,他们贩卖的钱币与古玩均系非法所得。他们从江西抚州连续盗窃至福建南平,目标都是普通民众的家中藏品。最终,这个团伙被警方全部捉拿归案。
存在确凿的犯罪行为,理应采取拘捕措施,不是吗?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的案件模式颇为相似,主要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他们将盗取的资金进行非法转售,随后被执法部门逮捕。查阅各类官方公告,不难发现,这些逮捕行动均基于确凿的证据。
在市场中,日常的买卖活动频繁进行,各大拍卖行、直播平台、微型拍卖、二手交易平台以及各类网站上,交易活动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大量的快递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然而,我们鲜少听说有收藏钱币的爱好者,仅仅因为参与了钱币交易就被查处的情况。
总而言之,只要确保来源正当合法,即可安心进行娱乐活动。
究竟何谓合法来源?关于钱币的监管措施,相较于其他古董文物而言,已显得较为宽松。只要避免涉及近年来新出土的未经处理的钱币,一般而言,就不会面临太大风险。
简而言之,刚出土的文物与窖藏品应避免交易。有些人心存侥幸,认为挖出的文物无人知晓便可安然出售。然而,无论是未经处理的新出土文物还是经过一定时间流通的文物,只要遇到行家,通过简单触摸就能辨别出来。常做违法之事,迟早会被发现。
多位主播及泉商因触及这类规定界限,最终遭遇了失败。
如今市面上流传的钱币数量颇丰,即便是历经多年岁月的旧币,也鲜少会触及到价值的极限。在各大交易平台上,人们可以自由买卖,无人干涉。然而,总有人愿意尝试冒险,他们认为当前市场上品质上乘的钱币价格日益高涨,优质资源已被瓜分殆尽。因此,他们希望通过非正规途径来寻找一些新的优质钱币。
承担高风险,结果却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人最终只得到一堆破损的宋代或清代铜钱,得不偿失。贩卖文物并非依据文物价值量刑,无论其贵重与否,一旦非法挖掘并贩卖,都将面临刑事处罚。
针对钱币收藏爱好者而言,建议专注于流传下来的古钱币,安心地进行收藏活动。不过,在携带出境时务必事先申报,否则一旦被视为“非法出口文物”,将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来源:头号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