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有个朋友去年在拼多多开服装店,一件50元的T恤平台抽成15%,再加上广告费、保证金,最后利润连一杯奶茶钱都不到。如今他仓库里还积压着3000多件T恤,降价亏本报销,不降价又无人问津,焦虑得夜不能寐。但国家真的能一关了之吗?得从更深层的逻辑说起。
泰国关闭电商后实体经济迎来复苏,这让不少人开始思考为何国内不采取类似措施,毕竟身边确实有不少商家被平台抽成压得喘不过气。
我有个朋友去年在拼多多开服装店,一件50元的T恤平台抽成15%,再加上广告费、保证金,最后利润连一杯奶茶钱都不到。如今他仓库里还积压着3000多件T恤,降价亏本报销,不降价又无人问津,焦虑得夜不能寐。但国家真的能一关了之吗?得从更深层的逻辑说起。
先看看商家面临的现实压力。以拼多多为例,看似基础抽成在2%-8%,但如果参与百亿补贴等活动,商家往往需要承担额外差价补贴。我朋友的T恤定价50元,平台抽成7.5元,加上推广费5元、物流费4元,成本直接占到售价的33%,利润仅3.5元。更别说平台还会通过流量倾斜倒逼商家降价,一旦拒绝曝光量就会暴跌。
这种低价内卷下中小商家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不少人被迫退出。但电商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商就业人员超过6000万,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商家和快递从业者。如果简单关闭电商,这些人将面临失业风险。
而且电商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更为深远,它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得以走向全国。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3万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平台抽成过高确实是行业痛点。有赞官网显示,抖音直播带货抽成最高达30%。拼多多虽然基础抽成低,但隐性成本不少。
不过国家已经在积极引导规范。2024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明确提出要降低平台商户成本,督促合理确定抽成比例。这释放出加强监管的信号,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调整策略,比如降低新商家入驻门槛,推出流量扶持计划,试图在盈利与商家生存之间找到平衡。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电商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电商领域的技术创新,如大数据精准营销、智能物流系统等,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消费效率,还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关闭电商意味着放弃这一优势,不利于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回到朋友的困境,其实反映的是行业转型期的阵痛。泰国关闭电商或许适合其国情,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需要更审慎的解决方案。既要整治平台不合理抽成、维护商家权益,也要看到电商在稳就业、促消费、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家不关闭电商,不是忽视商家的困难,而是在全局利益与个体诉求之间寻找平衡。随着监管趋严和行业自律加强,或许未来会有更公平的规则,让电商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助力而非压力。
你认为电商该如何改革才能兼顾各方利益?
来源:南方有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