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论语·为政篇》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在《论语·为政篇》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十岁被视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常与“知天命”的智慧或身体变化息息相关。
五十岁的人已经历尽千帆,通晓了人生规律,感受了命运的铺排,心境越来越趋于豁达。
是时候为晚年生活做些准备了,不然日后遇到未知的难题、陷入困境,就会慌乱,就会茫然无措。
人生下半场,我们一定要为自己准备好这4张“存折”,才能从容前行稳健致远。
01 健康存折:存储有质量的未来,身体是本钱
在社交中,大家往往会“谈老色变”,可能很多人都没意识到,真正令我们害怕的不是“老”,而是“病”。
有些上了年纪的人,总爱说自己哪哪都疼,身上一堆病,腿脚也不好使,就活一口气了。
看到这样毫无质量的老年生活,任何人都会忍不住为自己的将来担忧。
小米的爷爷平时不爱吃蔬菜,也不爱锻炼,50岁不到就得了糖尿病。
于是,他每天吃饭的禁忌增加了很多,老伴就单独做他的饭。
不曾想,没过多久,再次体检时又发现了新的病症。原因是,太多被屏蔽的食物里,有着身体需要的其他营养元素。
之后,小米爷爷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增加饮食的多样性并且开始系统健身,现在他已经78岁了,病情稳定。
与小米爷爷截然不同的是我从前的单位领导王总。
他的气质温文尔雅,身姿挺拔,每次来入职的新同事总误会他才40岁,其实他已经58岁了。
大家忍不住好奇王总的养生之道,他也乐于分享。
他说:“五十岁之后每年都要定期体检,杜绝大病突发的可能;然后要接种中老年易感疾病疫苗,如带状疱疹、流感等;还要根据自身需要合理补充维生素、多晒太阳;最后就是要坚持运动,每周最少3小时。”
事实证明,改变观念是基础,积极锻炼是方法,这样有滋有味的晚年生活才是我们最想要的。
唯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我们才有资本面对未知的人生,才能充满勇气面对岁月的考验。
02 社交存折:存储精力,给关系做“断舍离”
民间俗话说得好:“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十岁后,人的精力有限,要避免钱财纠纷,六十岁后需要养心,要少与人争论。
邻居张阿姨55岁,刚退休时,热心过了头,但凡瞧见事儿,都忍不住插手。
可时间一长,她发现自己精力有限,能力也跟不上,不仅事情没办好,还总落埋怨。她自己也陷入内耗,每天愁眉苦脸。
后来,张阿姨想到用“三圈法则”重构社交:“核心圈”有子女、老友和医生;“价值圈”有兴趣社群、可以技能交换的朋友;“观察圈”就是朋友圈点赞之交的人。
再把社交账号里的人进行标签分组,每月清理10%的低效联系人,减少精力损耗。
理清思路后,张阿姨像是变了个人,一扫往日愁容,每天不再“管闲事”,而是乐呵呵地去街道组织的国画班学习。
异曲同工的还有乔乔的二叔。
他察觉到,老朋友们一见面总是攀比孩子,要么就是大肆贩卖焦虑,让原本轻松欢愉的氛围消失殆尽。
于是,二叔果断减少与这些人的线下往来,仅通过朋友圈默默关注他们的动态。
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攀比日常,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将这些事写成段子投稿,赚取“零花钱”的同时,也找到了自我价值。
精简社交关系能帮助我们节省精力,减轻心力负担。
无力之事,不纠缠;无缘之人,不贪恋;无心之失,不挂怀。
03 退路存折:存储财力,拥有选择权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养老问题上,这一道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事李姐颇具前瞻性,每月雷打不动定投2000元商业养老保险。
凭借着这份坚持,退休后,加上交了几十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她每月能领取7000元养老金,生活质量和退休前相比有增无减。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李姐的妹妹,她把自己全部积蓄都投入到子女的创业项目中。
然而,创业之路布满荆棘,项目最终失败,李姐的妹妹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保障,如今只能靠低保来维持生计。
我同学的舅舅刘先生,以另一种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优秀的“养老规划范本”。
刘先生考虑十分周全,早在50岁时,便开启了退休生活计划。
为了找到理想的安养之所,他花费10年时间,实地考察了5家养老社区。
经过多番对比,再结合自身健康和经济状况,最后他选定了一家 “医养结合” 型养老社区,为退休生活做好了妥善的备案。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养老这件事,更是如此。
有人早早规划,生活顺遂;有人毫无准备,晚景堪忧。
04 快乐存折:存储兴趣爱好,战胜退休恐惧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朋友的父亲陈叔,53岁时因病提前告别了工作岗位。
闲下来的他,一头扎进咖啡拉花的世界,通过阅读书籍自学拉花技巧。
随后,陈叔把书房精心改造成咖啡吧,用淘来的二手咖啡机,制作出一杯杯创意饮品。
在咖啡的香气氤氲中,他尽情享受着“一人咖啡馆”带来的独特仪式感。
陈叔的这份热爱,将因病早退的生活装点得热气腾腾,让生活焕发了新的可能。
无独有偶,我的小姨在告别忙碌职场后,也在兴趣爱好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繁花盛景。
51岁的小姨卸下工作重担没多久,就迅速在老年大学的花卉种植课堂找到了新的方向。
学成归来,她在自家的院子里尝试播种各类花卉。虽然初期缺乏经验,种子发芽率低,但她不气馁,积极向老师请教,不断地反复摸索。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院的四季逐渐被繁花簇拥。
那一刻,她真切感受到,这种在培育过程中收获的延迟满足,带来的成就感远远超过了即时的快乐。
陈叔和小姨没有因为失去工作而黯然神伤,反而在新的爱好里遇见了生活的“繁星”。
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它的谢幕反而让我们有时间,或弥补从前的遗憾,或尝试新的挑战,在不同的领域收获快乐与成就。
梭罗曾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五十岁是开启人生下半场的起始。
在50至59岁这10年间,只有为自己存储健康、存储精力、存储财力、存储快乐,我们才能在未来享受现在未雨绸缪的丰厚回馈。
对待养老生活,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结局。
把握好人生转折点,我们才能底气充足,无惧岁月变迁,从容漫步于人生的新旅程。
-END-
作者简介:月落,一位于时光缝隙间捕捉灵感,借文字之力传递星火的中年少女。笔下故事,如春风化雨,直抵人心,为心灵荒芜之地带来润泽,引领读者在文字里寻得温暖的力量。
平台简介:
顾一宸,青年作家,专注于情感治愈和励志分享,写暖床故事,泼酸辣鸡汤。
著有《如果觉得委屈就成为你想要的光》《我与你的惊喜是刚刚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没有回报,拼过才是人生》《写作变现:新媒体爆款高效进阶》等书。
关于文章讲到的观点,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来源:顾一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