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60仲山甫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18:40 1

摘要: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诗经260-1仲山甫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2.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3.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發。

4.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5.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6.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7.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8.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i+o

□□□□■,□□□■。□□□■,□□□■。□□□■,□□□■。□□□●,□□□●。i+o

□□□□□,□□□□,□□□●,□□□●。□□□□,□□□●。□□□□,□□□●。o

□□□□,□□□◆□。□□□□,□□□◆□。□□□□,□□□◆。□□□□,□□□◆。ng

□□□□,□□●□,□□●□。□□□●,□□□●,□□□●。□□□●,□□□●。u

□□□□,□□□●,□□□●□。□□●□,□□□□●□。□□●□,□□□●,□□□□●□。u

□□□□●,□□□●。□□□■,□□□■。□□□◆,□□□◆。□□□□□,□□□◆。ng+i+o

□□□■,□□□■。□□□□■,□□□■。□□□◆,□□□◆。□□□□□,□□□◆。i+ng

附注:已修改部分标点。

1、本诗押韵不太规则,主体是偶数句押韵,也即,ABCB。

2、少数前后句押韵,也即,AA。

3、第三阕押韵特别,偶数句辟不是韵脚。

4、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第三阕:外-發,押韵i。现在看来,外-發均具备i o二象性,押韵ui、oi。

5、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第七阕:业-捷-及,押韵i。现在看来,业(業)从菐,为u韵。祖-業押韵u。

6、在编写《周音》时,我没有意识到第四阕存在倒数第二字押韵,而全识别为末字押韵。

并且当时我认为:哲-解押韵i。现在我认为,解从角,为o韵;哲从折,折从斤,存在i o二象性,两者押韵o,而非i。但可以不作为韵脚处理。

7、本诗原标题《烝民》取自首句,我认为本诗主人公是:仲山甫,因此修改标题为《仲山甫》。

诗经260-2仲山甫注释1

附注:

1、仲山:=中山。通假字。周朝有中山国,位于今河北省。相传也是西戎迁入中原,这符合后文: 缵戎祖考=戎祖考=延续西戎的先祖。

不过,史书中,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较少,其立国较晚,在诗经年代应该自称:鲜虞。但是从下文仲山甫出使齐国,督促齐国归顺这件事看,仲山甫也是姜姓,与齐国姜姓应该同源,这就再度验证了仲山=中山。

但有史料称,仲山甫为姬姓,中山国为姬姓,并且说仲山甫是古公亶父的孙子的后人,姬姓。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姬姓与姜姓渊源很深,周朝与西戎历来通婚。

2、昭假:册封+代理。诗经中多见,不赘述。昭=正式册封诸侯,假=临时代理、或自封。

3、若:=诺。通假字。信诺,服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形成类比,应为相同结构。

A是B,其中,B是谓语动词,A是宾语。这是动宾倒装,诗经中常见。

古训是式=式古训=按照古训的样子办。

威仪是力=力威仪=力行庄严的外表。

天子是若=天子=服从周天子,对周天子唯唯诺诺。

4、辟:新封。百辟=众多新封的诸侯。百为概数,辟动词名词化。

式是百辟=式百辟=为这些新封的诸侯做榜样。可见,周天子命令仲山甫整治新封的各路诸侯,因为这些新封的诸侯不太老实。

这里,式作为动词,后面跟的宾语,A式B=A作为B的榜样。与上文第3条中所述的式(动词)方向不同。式百辟=为百辟做榜样。古训是式=式古训=把古训当作榜样。具体怎么分析,需要不同的宾语带入情境分析确定,而非依照语法判定,因为式古训≠为古训做榜样。。。

5、茹:吃、大口吞咽。诗经中常见,现代仍存有此义,例如,茹毛饮血。

茹柔吐刚:在本诗中有欺软怕硬之义,意思是挑软柿子捏。

诗人夸奖仲山甫不挑软柿子捏,敢于硬刚刺儿头。反衬当时的齐国很不老实,势力很大,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在历史上,周夷王烹杀了齐侯,所以本诗应发生更早,齐国在周朝建立之初已经封国,所以本诗应该是周初创作,而非前贤所说的西周晚期的宣王时代。

6、輶:一种轻车,引申为轻便。 輶如毛=轻如毛。

轻晚于輶,两者同义,且均从车。可见造字本义相同。我怀疑,轻是輶的讹字,演变路径如下:

輶→ 輏→車西→輕

因为,西古音ding,巠从壬,壬从十,古音ding。西-巠同音,而西-酉-酋形近,可能存在酋→酉→西的讹变。也即,可能存在一个讹字的中间体:車西。

7、克:战胜,引申为成功。克举=成功被举荐。

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老百姓轻如鸿毛,虽有才能,也很少能被举荐做官。

其中,德并非个人道德,而是家族影响力,是环境因素。这是古今义区别。

德轻,并非个人道德低下,而是其家族没有积德,没有帮助过别人,也很少获得别人的帮助。这种说法,在南阳农村仍然有一定市场。

8、仪:心仪、爱慕。诗经中多见。

图:图画、计划。仪图之=心仪这个人才,想为他做点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我心里喜欢一个人才,想为他做点事,但只有仲山甫举荐了这个人才。我喜欢一个人才,但不能帮助他,这时候只有仲山甫看到有肥缺,将人才提拔上去补缺。

诗人拿自己与仲山甫作对比,可见诗人也是大官,也有举荐人才的权力,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被仲山甫做了。也即,诗人感叹自己在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方面,没有仲山甫这么果断。

9、业业:=奕奕、丩丩(赳赳)。通假字,古音dui。業从大,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以前分析过,见: 诗经217-2颉弁注释2 ; 诗经258-1云汉押韵 ;

10、捷:快捷、敏捷。

每怀靡及:每每害怕赶不上。这是形容随从步行者,生怕赶不上马车。诗经中出现过多次,例如

诗经第163篇《皇皇者华》: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其中,征夫=脚夫,步行随从。与本诗的征夫相同。具体分析,见: 诗经163-2皇皇者华注释1 ;

11、喈喈:鸟鸣声。在本诗中形容銮铃声,有轻快之义,暗示这次出征很顺利。

12、诵:=颂。通假字。歌颂、颂歌。诗经中常见,不赘述。

13、永:=咏。通假字。歌咏、吟咏。诗经中常见,不赘述。

仲山甫永怀 = 仲山甫怀= 咏怀仲山甫。动宾倒装。 诗人倒装,可能是为了押韵i,怀- 骙-喈-齐-归,押韵i。但没有必要。

诗经260-2仲山甫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2.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3.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發。

4.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i+o

□□□□■,□□□■。□□□■,□□□■。□□□■,□□□■。□□□●,□□□●。i+o

□□□□□,□□□□,□□□●,□□□●。□□□□,□□□●。□□□□,□□□●。o

□□□□,□□□◆□。□□□□,□□□◆□。□□□□,□□□◆。□□□□,□□□◆。ng

附注:已删除后四阕。

上一节分析了本诗全文,尤其是后四阕,得知本诗为赞美诗。诗人作为仲山甫的同僚,赞颂仲山甫作为周天子(应为周成王)信赖的大臣,前往有二心的齐国等诸侯国,说服他们归顺朝廷,同时诗人赞扬仲山甫在平时就擅于发掘人才、提拔人才,为同僚所不及。

前贤根据《国语》、《竹书纪年》、《史记》等史料,多将仲山甫定为周宣王时代的大臣。我觉得略有不妥,因为诗中提到百辟、昭假,应为周初刚刚册封诸侯公卿之时,而非后代周天子。何况国语、竹书纪年都是战国之后创作,当时可能参照了经学家对诗经的注解,而注解有误,则以此为据的史料也有误。待考。

下面接着分析次要难点,尤其是前四阕:

1、烝:=众。通假字。但在诗经中,烝=蒸,=登/升,各种通假情况都有。在本诗中,烝民并无贬义,故而,烝=众。

2、物:=类。通假字。古音bui、bi。类从米,古音bi。

3、彝:鼎彝、礼器。引申为礼仪。秉彝=秉礼。可理解为,=礼。通假字。

4、懿:美。金文懿从壹、壶,古音cu。其音变轨迹与壹同,发生了i o二象性。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金文懿=壹(壶)+欠(饮),有的添加心,作为义符。最初应当指的是用青铜壶喝酒、喝水时畅快淋漓的感觉。最初可能是一饮而尽,动词,后来引申为一种心情:舒畅、通畅、畅快。

5、躬:自身、躬身。王躬是保=保王躬=保护周天子自身。

6、命-赋:形成类比,应为近义。其中,

①命:天子之命。天子下达的命令。

②赋:天子之赋。天下授予的权力。

同理,明-使形成类比,应为近义。明=阐明、明白。使=行使、施行。

赋政于外:获周天子授权,在外面施政。

7、纳:=入。通假字。出纳=出入。均为动词。

出纳王命=出入王命=替周天子颁布和签发命令。相当于周天子的秘书。

8、爰:副词,where、when,诗经中常见,在本诗中,=where,在那里。

赋政于外,四方爰發。 =仲山甫被周天子授权在外面施政,四方诸侯根据仲山甫的政令而施展国策。其中

發=出发、发展、行动。

9、肃肃:=萧萧。通假字。有肃杀之义。形容周天子的命令严酷,呼应下文:否。

10、若否:=匿否、慝否。通假字。其中,若=匿、慝=阴暗、邪恶。否=恶、不善。

若否=慝否=阴暗、邪恶。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 邦国否,仲山甫明之。=当国家幽暗邪恶时,仲山甫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家。

这是赞美仲山甫为浊世之清流,敢于对抗邪恶,照亮人间。

11、明哲保身:这里的其身=周天子的身≠仲山甫的身。

赞美仲山甫在浊世中,不仅为世人点明希望,还保护了周天子的安全,因为乱世之中,周天子本身也是处于危险之中。

后世多理解为:其=仲山甫。并据此认为仲山甫擅于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在官场中游刃有余。以至于现代成语:明哲保身,具有一定讽刺义。

我认为:其身=周天子之身,这也呼应后文:一人=周天子。也呼应前文: 保兹天子。

12、解:=懈。通假字。懈怠。也可以理解为:解衣、休息。夙夜不解=不论白天黑夜,不睡觉休息。但如此太勉强,不如释读为:=懈。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 夙夜不懈,以事一人。=仲山甫日夜不息,服务于周天子一个人。

这验证了上文11条的判断:其身=周天子之身。

13、将:靠近、扶助、帮助、辅佐。

这里体现了仲山甫的忠臣角色。虽然周天子刻薄寡恩,但仲山甫不离不弃,一直在周天子身旁。

诗经260-3仲山甫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ding ding dong bing, dui bui dui dui. bing di bing di, co di cu di. ding cong dui do, do cu cu do. bo di ding di, ding dong dong bo.

2.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dong dong bu di di, bo co dui dui. bing co cing di, do ding di di. cu dong di di, cu co di di. ding di di dui, bing bing di bu.

3.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發。

cong bing dong dong bu, di di bui bi, dong cong du co, cong cong di bo. du do cong bing, cong di doi do. bu ding cu bui, di bong cong bui.

4.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do do cong bing, dong dong bu dong di. bong cui dui bui, dong dong bu bing di. ci bing du dui, di bo ci ding. du dui bi co, di di ci cong.

5.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cong dui dui ding, bo dui cu di, cong dui du di. dui dong dong bu, bo dui bui cu, cong dui bui du. bui bui cong cu, bui cui cong du.

6.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cong dui dui ding, di do cu bo, bing dong ci du di. co cu du di, dui dong dong bu du di. ci bo du di, cong di dui co, dui dong dong bu bu di.

7.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dong dong bu du du, di bo dui dui. ding bu di di, bui dui bi di. di bo bong bong, bi dong dong dong. cong bing dong dong bu, ding bui dong bong.

8.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di bo cui cui, bi dong ci ci. dong dong bu du di, di dong ci bui. dui bu do dong, bo cu ding bong. dong dong bu cong dui, di co ci ding.

□□□□,□□□■。□□□■,□□□■。□□□□,□□□●。□□□□,□□□●。i+o

□□□□■,□□□■。□□□■,□□□■。□□□■,□□□■。□□□●,□□□●。i+o

□□□□□,□□□□,□□□●,□□□●。□□□□,□□□●。□□□□,□□□●。o

□□□□,□□□◆□。□□□□,□□□◆□。□□□□,□□□◆。□□□□,□□□◆。ng

□□□□,□□●□,□□●□。□□□●,□□□●,□□□●。□□□●,□□□●。u

□□□□,□□□●,□□□●□。□□●□,□□□□●□。□□●□,□□□●,□□□□●□。u

□□□□●,□□□●。□□□■,□□□■。□□□◆,□□□◆。□□□□□,□□□◆。ng+i+o

□□□■,□□□■。□□□□■,□□□■。□□□◆,□□□◆。□□□□□,□□□◆。i+ng

附注:

1、若从右,古音dui。若组字存在i o二象性,也可以倒推古音dui。以前分析过,见: 若掿匿惹慝本字考、音义考 ;

2、穆从白,似乎古音bui,但是甲骨文金文穆并不从白,因此不考虑i o二象性。

3、茹从如,如从女、从口,古音co、cu。

4、輶从酋,酋从酉,古音do。发生了d→辅音零化。

5、赋从武,武从戈,古音cu。但赋今音fu,可推定古音bu,可能戈的最初辅音为b,符合初音理论,b→c。但也有可能从贝,贝提供b辅音。

6、鸾从龻,龻从冬,古音dong。发生了d→l辅音边化。但龻组字蛮,今音man,可推定古音bong,属于b辅音。这符合初音理论。

7、哲从折,折从斤,存在i o二象性,鼻音二象性。可推定古音dui、doi。其中,o/u存在鼻化元音。

8、業从菐,从大,古音dui。大为声符。发生了d→辅音零化,u→ie元音裂化。

9、监从见,见从人,古音cong。

诗经260-4仲山甫今韵

1.天生民,有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有周,昭假于下。保天子,生仲山甫。

2.仲山甫之德,柔嘉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明命使赋。

3.王命仲山甫,式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發。

4.萧萧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非懈,以事一人。

5.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寡,不畏强御。

6.人亦有言,德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仲山甫补之。

7.仲山甫出祖,四牡赳赳。征夫捷捷,每怀及。四牡茫茫,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8.四牡魁魁,八鸾喈喈。仲山甫齐,式其归。吉,穆如清风。仲山甫怀,以慰其心。

□□□□,□□□■。□□□■,□□□■。□□□□,□□□●。□□□□,□□□●。i+o

□□□□■,□□□■。□□□■,□□□■。□□□■,□□□■。□□□●,□□□●。i+o

□□□□□,□□□□,□□□●,□□□●。□□□□,□□□●。□□□□,□□□●。o

□□□□,□□□◆□。□□□□,□□□◆□。□□□□,□□□◆。□□□□,□□□◆。ng

□□□□,□□●□,□□●□。□□□●,□□□●,□□□●。□□□●,□□□●。u

□□□□,□□□●,□□□●□。□□●□,□□□□●□。□□●□,□□□●,□□□□●□。u

□□□□●,□□□●。□□□■,□□□■。□□□◆,□□□◆。□□□□□,□□□◆。ng+i+o

□□□■,□□□■。□□□□■,□□□■。□□□◆,□□□◆。□□□□□,□□□◆。i+ng

附注:

1、烝→众。通假字。古音ding、dong。

2、物→类。通假字。古音bi、bui。物以类聚。

3、监→镜、鉴。通假字。古音cing、cong。天镜=周朝都城旁边的渭水、泾水等河流,暗喻周朝得上天保佑,统领天下,犹如上天的镜子一般,照临大地。

4、兹→此。通假字。

5、维→系、是。通假字。

6、若→诺。通假字。信诺、服从、孝敬,对……唯唯诺诺。

7、是→此。通假字。这,这些。

8、纳→入。古今字、通假字。录入、制订、颁佈。

9、肃肃→萧萧。通假字。冷冰冰、肃杀之义。

10、若→匿、慝。通假字。阴险。

11、匪→非。通假字。

12、解→懈。通假字。懈怠、休息。

13、矜→鳏。通假字。孤独,单身。

14、輶→轻。通假字、古今字、讹字。轻便。讹变流程:酋→酉→西→巠。西-巠古音ding,同音。

15、维→惟。通假字。惟一、只有。

16、阙→缺。通假字、古今字。空缺的职位。

17、业业→赳赳。通假字。古音dui。

18、靡→非。通假字。

19、骙骙→魁魁。通假字。魁梧、膘肥体壮。

20、徂→到。通假字。

21、遄→湍。通假字。快速,催促。形容词动词化。

22、诵→颂。通假字。歌颂、颂词。

23、永→咏。通假字。咏叹、歌咏、咏唱。

24、甫→薄。通假字。薄才。吉甫=吉=大才+小才。统称文武百官,谦辞。

25、彭彭→茫茫。近义。形容奔走纷乱,茫茫一片。但可以不改,因为彭彭=嘭嘭,拟声词,也有可能。

以上只考虑古今字、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26、第一阕:下→土。近义。人间。土-甫,现代押韵u。

27、第二阕:若→诺→服。近义。服从。服-赋,现代押韵u。

28、第三阕:發→作。近义。行动、发作。舌-作,现代押韵e,因为uo=ue。

29、第四阕:将→应。近义。接应。应-明,现代押韵ing。

30、第六阕:

①毛→羽。近义。羽毛。

②阙→缺→?很难找到替换词,罅从虎、乎,古音押韵,但今音xia,不押韵。漏今音lou,不太押韵。不如保留。

→需。近义。这样,羽-需-举-图-助-补,现代押韵u。

31、第七阕:业业→赳赳→奕奕。奕-及,现代押韵i。这样改动最少,否则,祖-赳(业)需要修改,捷-及需要修改。

32、第八阕:

①喈喈→脆脆。不同义。喈喈jie,属于拟声词,鸟儿清脆的叫声。脆有近义。脆-归,现代押韵ei、ui。

②心→情。近义。风-情,现代押韵eng,因为ing=yeng。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405下午18:25

1.天生民,有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有周,昭假于。保天子,生仲山甫。

2.仲山甫之德,柔嘉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明命使赋。

3.王命仲山甫,式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

4.萧萧王命,仲山甫之。邦国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非懈,以事一人。

6.人亦有言,德,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仲山甫补之。

7.仲山甫出祖,四牡奕奕。征夫捷捷,每怀及。四牡茫茫,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8.四牡魁魁,八鸾脆脆。仲山甫齐,式其归。吉,穆如清风。仲山甫怀,以慰其

来源:pluiepo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