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26日,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个大日子——成飞和沈飞这两大巨头同时试飞了各自的第六代战斗机。这一消息瞬间刷爆了全球军事圈,也让不少人开始讨论中国在航空领域的最新进展。
2024年12月26日,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个大日子——成飞和沈飞这两大巨头同时试飞了各自的第六代战斗机。这一消息瞬间刷爆了全球军事圈,也让不少人开始讨论中国在航空领域的最新进展。
不过,日本专家却泼了盆冷水,直言中国六代机“惹人发笑”,还说这玩意儿就是想“吓唬敌人举手投降”。这话听着挺刺耳,但也挺有意思。
21世纪初,全球航空技术还扎堆在第五代战斗机上,像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都是那时候的明星。中国这边,歼-20在2011年首飞,2017年服役,算是站稳了五代机的脚跟。但中国没停下脚步,早就瞄上了更远的六代机。
大概在2010年代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AVIC)牵头,联合成飞和沈飞,开始搞六代机的研发。成飞的项目外界猜是“歼-36”,沈飞也有自己的型号,两家并行推进。
这节奏挺快,毕竟歼-20刚服役没多久,就开始搞下一代了。背后原因其实不难猜:一是技术积累到了一定水平,二是国际竞争压力大,美国、俄罗斯都在琢磨六代机,中国不想落人后。
2024年12月26日的试飞,可以说是中国六代机研发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天,成飞和沈飞的六代机同时亮相,算是给外界一个信号:中国不光会跟跑,还想领跑。
成飞的“歼-36”用了三台WS-15发动机,这可是个大亮点。WS-15是歼-20的升级版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8.5吨,三台加起来55吨。
这啥概念?F-22的双发F119发动机总推力才35吨,歼-20的双发版WS-15也就37吨左右。55吨的推力,意味着六代机在速度、爬升率、超巡能力上都能压五代机一头。
为啥用三台?一是推力需求大,六代机可能体型更大、武器更多,二是冗余设计,发动机多点,万一挂一台还能飞回去。
六代机用了飞翼布局,就是那种没尾翼、像个大三角的造型。这设计最早见于美国的B-2轰炸机,优点是隐身好,雷达反射截面小得可怜。
中国还搞了新型隐身材料,具体啥材料不清楚,但肯定比五代机的涂层更先进。飞翼加新材料,估计雷达想锁住它比登天还难。
六代机的航电系统也很猛,装了大口径有源相控阵雷达,能看得更远,分辨率更高。更牛的是加了人工智能辅助,能帮飞行员处理海量信息,自动识别目标,决策速度快得飞起。这在未来空战里可是大杀器。
六代机的弹仓设计主弹仓长7.3米,宽1.6米,侧弹仓也有5米多长,能塞下远程空空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甚至可能有高超音速武器。这容量比F-22和歼-20都大,火力不是一般的猛。
六代机还有个杀手锏,能指挥无人机群作战。想象一下,一架六代机带几架无人机,侦察、干扰、打击一条龙,战斗力直接翻倍。这技术美国也在搞,但中国这次亮相,证明自己没落下。
中国六代机在推力、隐身、智能、火力上都下了血本,技术指标看着挺唬人。那日本专家为啥还笑话它呢?
日本专家对中国六代机的评价挺狠,主要挑了几个刺:
三台发动机太扯:他们觉得三台发动机设计“荒谬”,重量大、结构复杂,飞起来不灵活,还容易出故障。
飞翼不靠谱:飞翼隐身是好,但高速飞行和狗斗(近距离空战)时,稳定性可能不够。
进气口设计可笑:六代机的背部进气口被喷得不行,说超音速时会出湍流,发动机效率拉胯。
宣传大于实际:专家认为,这六代机就是中国拿来唬人的,造个大新闻吓唬敌人,想让对手举手投降,实际能力存疑。
这几条听着挺有道理,但也像是故意找茬。咱得分析分析,这些说法站不站得住脚。
三台发动机确实比双发复杂,重量也增加不少,但推力摆在那儿,55吨不是盖的。现代空战,超音速巡航和垂直爬升能力越来越重要,三台发动机能让六代机在起飞、超巡、机动上占优势。
而且,WS-15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歼-20用了这么多年,没听说发动机老掉链子。三台还有个好处,冗余性高,打仗时结实。所以,这设计不一定“荒谬”,而是看重实战需求。
飞翼设计确实有短板,早期B-2刚出来时,稳定性也被人诟病。但现在飞控技术进步了,计算机能实时调整姿态,美国的X-47B无人机不也飞得好好的?
中国六代机肯定也用了类似技术,稳定性问题没那么夸张。日本专家拿这个说事儿,可能有点老眼光看新东西。
背部进气口在超音速时可能有湍流,这不假,但中国设计师不是吃干饭的。进气道形状、位置肯定经过优化,美国F-117和B-2也有类似设计,没见谁笑话过。背部进气还有个好处,能藏在机身顶部,进一步减小雷达反射截面。日本专家说“可笑”,可能没看到全貌。
六代机亮相肯定有宣传成分,哪个国家不这样?美国F-35刚出来时也吹上天,后来问题一堆。但说中国六代机只是吓唬人,未免太武断。成飞和沈飞同时试飞,技术细节一点点曝光,说明这不是空壳子。日本专家这话,更像是心理战,想给中国泼冷水。
日本专家的态度背后,可能不光是技术问题。军事上,日本跟中国有竞争关系,尤其在东海、南海这些地方,双方都不对付。中国六代机一亮相,日本的压力肯定不小。
他们现在跟英国、意大利搞“全球空战计划”(GCAP),想在2035年弄出自己的六代机,但进度比中国慢。专家跳出来唱衰,可能有几分心理不平衡,想从舆论上压一压中国。
再说了,日本航空工业这些年没啥大突破,F-35还是买美国的,自己搞不出啥硬货。看到中国六代机这么高调,心里酸一把也正常。不过,酸归酸,技术分析得讲事实,不能光靠嘴炮。
中国六代机一亮相,全球都炸锅了。
试飞当天,美国国防部就发了报告,评估这玩意儿对美军的影响。报告里没细说,但提到了推力、隐身、AI这些点,语气挺严肃。
美国自己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已经搞了好几年,预计2020年代末出成果。中国这一步,直接给美国敲了警钟,NGAD的研发估计得再加速。
俄罗斯跟中国关系不错,但他们也在搞六代机,进度却慢得像蜗牛。主力还是苏-57,五代机都没完全铺开。中国六代机亮相,俄罗斯媒体挺低调,官方也没啥大反应。但私下肯定急了,研发得加把劲,不然差距越拉越大。
印度媒体对中国六代机的报道挺负面,说啥“威胁南亚平衡”之类的话。印度自己有五代机项目,叫AMCA(先进中型战斗机),但到现在连影子都没见着。跟中国六代机一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印度肯定急,但嘴上还得硬撑,毕竟面子不能丢。
欧洲国家反应比较冷静。英国、意大利、日本的GCAP项目在稳步推进,计划2035年服役。中国六代机出来,他们没公开表态,但心里估计有点波澜。欧洲航空技术不弱,但分散在几个国家,整合起来慢。中国的进度,可能会逼他们抱团更紧。
中国六代机让各国都绷紧了弦。有人急,有人看戏,但没人敢小瞧。
六代机亮相,等于给全球航空技术点了把火。
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谁都不想掉队。未来几年,各国在六代机上的投入肯定会猛涨,美国肯定会拉日本、澳大利亚这些盟友,搞联合研发或者部署。日本的GCAP项目,可能也会找更多伙伴。发动机、隐身、AI这些领域,可能会有新突破。
在台海、南海这些地方,六代机的威慑力不小。如果各国都拼了命搞六代机,军费飙升,武器堆积,最后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到时候,和平就悬了。这点,各国得悠着点。
来源:粤城旧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