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了,看来看去觉得还是得买这个。但是网上众说纷纭,说这车牺牲操控性,转向不如以前精准了,刹车好硬。再者说标续长续不知道怎么选。今天就主打转向、电门刹车深度解析,包括底盘三个视角。首先屏幕换挡对于大家都是初次体验,可能不太好使。但是别着急,快更新了,au
下一辆车,你还会选择特斯拉吗?
2025年了,看来看去觉得还是得买这个。但是网上众说纷纭,说这车牺牲操控性,转向不如以前精准了,刹车好硬。再者说标续长续不知道怎么选。今天就主打转向、电门刹车深度解析,包括底盘三个视角。首先屏幕换挡对于大家都是初次体验,可能不太好使。但是别着急,快更新了,auto shift。首先家里一出来就是一段搓板路,明显感觉到滤震水平提升40%,悬挂质感非常好,真的是非常的舒服。
首先先说转向手感,确实中心位没有以前那么紧绷了,原来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稍微动一点点它就跑,但它现在依旧是,只不过是中心位的强调变弱了。这样设定的好处是什么?开着不用那么的紧绷。
说实话,作为老款车主,我觉得老款的设定真的开久了会非常累,因为它太紧绷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新款的转向不精准,不精准和手感是完全两回事。现在一个非常小的转向输入,车头是跟着走的。
底盘最后讲一下电门,它响应依旧很快,放到标准模式,四代电机的声音和三代的电流声没有变得那么的尖锐,不错,更高级了。但我觉得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动能回收没有以前那么的唐突了,以前是非常需要精确的控制抬踏板的力度,不然就会晕车。它的电门的下去和抬上来比原来更顺滑了,这个是肯定做了优化的。
然后就是刹车,现在踩一脚刹车,觉得脚感还好,真的还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它现在新增了踩刹车动能回收,就是CRBS的功能。之前说特斯拉没有这个功能,很落后。
所以新款加上了,我觉得这个是正常逻辑,省电这件事情就要做的更极致一点。制动踏板有动能回收以后,可以大胆放心的去用柔和减速模式。很多人不喜欢动能回收拖拽感,希望有油车的那种滑行的感觉,就可以放心的用,因为现在踩刹车也可以,动能回收并不会影响电耗。
然后就说底盘,我们现在快速的劈一个弯,比较推,快速的并线,非常狰狞,我感觉屁股完全就是散开的,我觉得这画面没法播,就是我快速的并线,我甚至现在需要反打,能明显听到ESP的快速的介入。
我并不推荐大家都像我这样开,摆的很厉害,后边真的摆的很厉害。所以说,我觉得它现在底盘调校很好,就是以一个正常人的方式去开这辆车,它是非常OK的,我这么开是完全没有必要。
另外一个new的feature,新的功能就是牵引力控制模式,看自动湿滑路面,越野辅助,我的第一反应是它能关防滑了,我是不是能起漂了,事实证明不是,它控的会更死。越野辅助,允许初段一点点的滑动,带方向开油,看了吧能起一点,然后立刻就控住。
所以说这车,就是好好开就行了,天天在路上飞,Duang Duang飞那是不可能的。我觉得这个车就是,看过这种大的抛跳,现在这个底盘抑制的很好,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多问题。
OK那我们第二个话题就是,老车主有没有必要升级新的功能,我非常关注的是它这个顶,目前这个气候好像感觉不太出来,毕竟老车主也可以买遮阳帘,然后就是座椅通风,羡慕,这个确实不错。其他的,我真的挑不出来什么硬伤,它的转向灯,现在拨杆也有了,换挡可能过一阵就更新。
座椅通风好凉快,哇,我这座椅通风怎么那么凉快?然后就是隔音,我觉得好了15%,非常具象化的讲,确实是会更安静一些,外界的噪音会更小一点,但是座椅通风的噪音整的我很烦。
综合来说,这个车就是开着更顺,更放松一些,不会让你开着很累。以前是更暴徒,现在是牺牲一部分的底盘极致操控,换取日常代步的舒适性。但是这车现在太适合日常代步了。
我觉得modely现在完善到这个地步,这台车非常有可能会开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它真的没有什么短板了。
车身的颜色就按照喜好选,然后内饰的颜色,如果你想抗造,一定黑内,非常好打理,但是白内确实好看。非常非常建议的,就是大家把那个大轮毂选上,人气质就靠一双鞋,车气质就靠一套轮毂,上了大轮毂,那气质噔一下就上来了。那点电耗,别在乎,没有没有意义。
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就是能买长续航就买长续航,预算允许的话,该买买吧。 选择特斯拉焕新Model Y,既是政策与预算限制下的妥协,也是对品牌价值与产品力的认可。它或许不够完美,但在这个新能源百花齐放的时代,它用“均衡”二字征服了我。
来源:孙悟空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