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异形》还刺激的暗黑料理卡苏·马祖奶酪,有着如同传奇一般的命运。这款被称作“蛆虫奶酪”的暗黑料理,因一段蛆虫喷涌的短视频,瞬间引爆了全球网络。视频中牧民一刀切开奶酪,蛆虫如微型烟花般弹射出来,而且这种场景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
比《异形》还刺激的暗黑料理卡苏·马祖奶酪,有着如同传奇一般的命运。这款被称作“蛆虫奶酪”的暗黑料理,因一段蛆虫喷涌的短视频,瞬间引爆了全球网络。视频中牧民一刀切开奶酪,蛆虫如微型烟花般弹射出来,而且这种场景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
其实这种,看起来比较稀奇的奶酪,实际上是撒丁岛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生存智慧——牧民借助酪蝇幼虫的消化酶,将其发酵从而产生出辛辣的风味。这种奶酪,在当地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就好像是一个,被时间所遗忘的独特标志。即便现在,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它依然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尽管被欧盟以“卫生风险”列为禁品,黑市价格却飙至200欧元公斤。当现代食品安全标准跟古老饮食传统直接碰到一起的时候,人们到底该,借助显微镜去衡量文明呢,还是凭借舌尖去回忆历史呢?
在撒丁岛,那崎岖的山地牧场上,每年6月的时候,空气之中,飘荡着发酵所带来的那种辛辣,以及羊奶所散发出来的腥膻。牧民遵循着青铜时代传承下来的秘方:将佩科里诺羊奶酪,轻轻地切开外皮,接下来静静地静待,酪蝇竟然会产下数百颗虫卵。
三周后数万条半透明蛆虫破卵而出,分泌酸性消化酶分解乳脂。幼虫蠕动的时候,奶酪渐渐地软化了,接下来渗出了琥珀色的“泪滴”。78岁的老牧民吉安尼讲道:“蛆虫跳得更高,而且实际上奶酪也就更新鲜!”这种“以虫代工”的发酵法,最初源于物资匮乏的年代,穷人舍不得丢弃腐坏的奶酪,不过却意外地发现,蛆虫居然能赋予其独特的风味。
撒丁岛的婚礼上,卡苏·马祖是压轴硬菜。宾客们蜂拥抢夺着抹着蛆虫的奶酪做成的脆饼,接下来搭配红酒豪饮,那喧闹声,居然震得橄榄树都沙沙作响了。
卡苏马苏奶酪上方一条一条的物体,就是酪蝇的幼虫
纪录片《味觉革命》曾记录过这般画面:新娘的父亲在切开奶酪之际,那蛆虫“砰”地一下跃到了神父的胡须之上;而且竟然惹得全场哄然大笑。这种豪放的饮食仪式,跟岛上勇猛的民风,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2023年,米其林三星餐厅Noma曾把它当作前菜呈上,主厨雷尼·雷德泽皮称:“这乃是人类与自然协作的极致艺术,每一口皆是鲜活的史诗。”
不过当短视频平台把那蛆虫乱舞的画面推向了全球,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便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欧盟食品安全局检测显示:酪蝇幼虫携带沙门氏菌风险超标的概率达32%,其代谢产生的尸胺浓度超标47倍。
更离奇的是,因为活蛆在受惊的时候,它会跳动;15厘米那么高,居然有日本游客被蛆虫蹦进了红酒杯里,进而被吓得报了警。撒丁青年卢卡在TikTok直播生吞蛆虫,收获百万点赞的同时,也收到死亡威胁私信,内容称其在传播中世纪瘟疫。
这场争议也催生出一系列的黑色产业链。牧民于白天,向当局展示合乎规定的佩科里诺奶酪;而到了深夜,却从地窖中搬出带有蛆虫的奶酪,接着通过加密聊天群,以每公斤200欧元的价格卖给巴黎的美食家。2024年,德国海关查获的走私奶酪里,幼虫被妥善地保存在恒温箱中——不少美食猎奇者居然把这当作“舌尖上的极限运动”。
更有戏剧性的是,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出了,模仿酪蝇幼虫的胶囊,试图想通过科技手段,还原传统风味。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举动引起了撒丁岛居民的强烈不满,他们把这称作“对祖先的冒犯”。
卡苏·马祖奶酪的魔幻漂流,其实就像一面能映照文明进程的三棱镜。这种奶酪在岁月长河里似乎经历了一段奇妙的历程,正如同那个能够折射出绚丽光芒的三棱镜一般,展现出文明发展中的各个侧面,与此同时还有些略微不完美地呈现着它的历史轨迹。
当欧盟的检测报告,以百万级的菌落数宣判它“死刑”之时撒丁岛民看到的是,祖辈在那贫瘠土地之上凿出的一条生存之路;当网红们把蛆虫奶酪当作获取流量的密码之际,老牧民守护的是,深深刻进DNA里的味觉记忆。
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曾经说过:“生食与熟食的界限,划定了文明的疆界。”但撒丁人用蛆虫奶酪证明——文明的韧性,往往藏在那些“不文明”的褶皱里,或许真正的危险,不在于蛆虫是否携带病菌,而在于我们用工业流水线的标尺,丈量千年文明时的傲慢。
来源:小王睁眼看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