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城市竞相“上马”,图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6 07:33 2

摘要:国内举办过马拉松赛事的城市数量尚无官方统计发布,但仅在3月23日,就有 15座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同日鸣枪开跑,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2500多年前的雅典士兵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用生命丈量出的距离,会被后人反复提起。

马拉松,这项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正以全新的姿态在各个城市落地生根,吸引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甚至为当代城市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国内举办过马拉松赛事的城市数量尚无官方统计发布,但仅在3月23日,就有 15座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同日鸣枪开跑,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多地掀起“跑马”热 齐立广/摄

如今的马拉松,早已超越单纯运动范畴,成为展示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

马拉松究竟有何独特魅力,引得众多城市竞相“上马”?马拉松的跑道又是如何与城市发展的赛道逐渐相融的呢?

马拉松赛事是推动全民健身的“催化剂”。

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马拉松的参与门槛较低——运动装备“丰俭由人”,跑步场地“随处可得”。跑步作为一种高效的燃脂塑形方式,真正做到了“人人可为”。

城市马拉松带来的品牌效应,吸引众人为参赛积极备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跑友群体,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马拉松赛事是丰富城市居民生活的“万花筒”。

马拉松运动发展到今天,已演变出多种可适应不同人群的比赛形式。如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四分马拉松(10公里),以及微型/迷你马拉松(3-5公里)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从七旬老人到青少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此外,城市马拉松采用分组制,一同起跑的“对手”大概率水平相近,既保证了竞技性,又增添了趣味性。

在很多跑步爱好者看来,“打卡城市马拉松” 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即便运气不好未能中签,在比赛当天前往马拉松沿线观赛,为亲朋好友加油助威,同样能带来别样的乐趣。

打卡“城市马拉松” 魏培全/摄

以无锡市为例,2025年无锡马拉松赛事直接带动餐饮、住宿、旅游等周边产业效益高达5.05亿元。这种 “文体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实现了城市与居民的双赢。

马拉松赛事是展现城市魅力的“放大镜”。

与其他体育赛事不同,马拉松的比赛场地并不局限于一个狭小的“方块”或“圆圈”中。赛事主办方在规划比赛路线时,只需稍加设计,就能让路线经过城市的地标建筑、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这不仅能让参赛者在奔跑中领略城市的独特魅力,更能在转播镜头中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响“免费的广告”。

马拉松比赛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 徐昱/摄

例如,2025年北京半程马拉松的路线,途经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东四十条、雍和宫、国家体育场等著名建筑,几乎涵盖了北京城区的地标。成都举办的 “世遗马拉松”,参赛者不仅能穿越都江堰景区,还能品尝腊肉、猪蹄等极具地方特色的 “硬核补给”,充分展现了川蜀大地的独特魅力。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举办马拉松的行列,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这既包括交通疏导混乱、医疗保障不足、赛事沟通不畅等运营管理漏洞,也涉及参赛者作弊、观赛者扰乱秩序等行为乱象,对城市有序运行产生影响。

热潮之下,更需要赛事组委会、参赛者和居民保持冷静与理智。马拉松对于个人而言是一项极限运动,对于城市来说同样是一场“极限测试”。

一方面,城市马拉松比赛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聚集,考验着赛事举办方的管理、引导、组织能力,也对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和调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广大跑友热衷于“中签”的同时,也应合理评估自身运动能力,避免为了“打卡炫耀”而盲目参赛,须遵守赛事规则和秩序。

马拉松赛道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赛道,体现了体育产业的蓬勃活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借助马拉松赛事“各显其能”,助力全民健身和经济发展,无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事。

同时应清醒认识到,不能盲目跟风、为了“上马”而“上马”,更不能脱离实际、大操大办。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平衡参赛者体验和城市资源利用,才能让马拉松历久弥新、城市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