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助力推动西安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6 09:12 1

摘要:2025年1月,《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为西安带来新机遇、开辟新路径、提出新要求,也为西安提升资源规划管理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一页。

2025年1月,《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为西安带来新机遇、开辟新路径、提出新要求,也为西安提升资源规划管理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一页。

西安是西部经济中心城市,肩负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展示国家形象的重任,也面临特大城市人口功能过度集聚、安全韧性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功能布局 服务国家战略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共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交汇处,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地位重要。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发展成效显著,进一步带动西安国际港,以及城市东部区域成为对外开放中心核心承载区。

西安是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从国家战略大后方到获批建设“双中心”,人才储备、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创新要素齐备。通过协同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我市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双一流”大学和高能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加快落地,一批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成型起势,正在形成以秦创原总窗口、丝路科学城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中心布局。

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地和闻名世界的东方古都,历版总体规划都强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责任。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塑造了西安城市空间格局、古今交融的风貌,更为老城市注入新活力,将成为古都核心区引人、留人的重要因素。

西安南依秦岭“中华祖脉”“中央水塔”和“生物基因库”,必须坚决当好秦岭卫士,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当前西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坚定实施“南控”,优化调整城市南部组团功能,最大程度保留秦岭自然开敞空间。

重塑规划体系 提升治理效能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政策和总纲,在全市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中发挥统领作用,要求西安走出规划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转型发展之路。

为扎实推进规划有效实施,西安市探索围绕核心功能理顺自上而下“一根线”,以功能体系强化城市核心功能传导,同时加快推进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实现对各项空间要素的有效传递,服务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

制度建设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保障。西安市试行了“两办法一方案”等政策文件,全面规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及审批、土地征收拆迁安置储备供应,并将建立总体规划长期维护机制,坚决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

除了“补短板”,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更要结合西安数字技术优势,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测绘遥感、城市运行管理等有关行业领域信息开放共享,推动城市信息模型应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高效配置资源 人民城市为人民

作为拥有1300万人口的超大特大城市,西安的城市品质和宜居度仍然存在短板,社区生活圈覆盖率不高,对新市民、“一老一小”的服务体系仍不健全,“保回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需加快推进,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增大,城市运行风险和灾害影响增大,暴露出人口密度高、安全风险高、应急保障水平低等问题,要求我们要走出增量结构调整与存量提质改造并重的转型发展之路。

西安紧抓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和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以西咸新区为纽带,主动构建枢纽型、网络型、组团化空间结构,重点打通大通道,畅通微循环,完善西咸一体的内外交通网络,强化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运行效率。

同时,西安以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示范城市为契机,全面摸查地上地下设施全要素底数,积极盘活低效闲置存量资源,坚持系统思维,坚持从问题出发,持续推动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养老托育卫生设施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龚伟芳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