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鼓励建设基层共享中药房”,这是国办3月20日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的,出现在了《意见》的第十二条“加强中药配备使用”中。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家医和母婴健康 中医药信息学会
“鼓励建设基层共享中药房”,这是国办3月20日发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的,出现在了《意见》的第十二条“加强中药配备使用”中。
“鼓励建设基层共享中药房”这句话,省略掉的主语是国务院办公厅,“鼓励建设”是国办的态度,宾语是“基层共享中药房”。
而之所以说“再提”,是因为之前还有一份政策文件,即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六部门于2024年11月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
在这份文件中,“完善基层药品集中供应配送机制”部分明确提出“鼓励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中心药房(共享中药房),优化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和用药衔接渠道,优化偏远地区药品配送方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供应成本”。
“基层共享中药房”既为保供应也为保质量
之所以发展“基层共享中药房”,根本原因还是要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摆脱服务能力不足的困境。基层医疗机构常因中药饮片品种少、储存条件差、专业药师不足等问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另外,“共享中药房”可以提升用药安全与质量。通过专业药师审方、标准化煎药流程和全程质量监管,避免患者自行煎药不当导致的药效损失和安全隐患。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现场(刘健 摄)
在3月2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中医药局科技司(中药创新与发展司)司长陈榕虎谈及“共享中药房”时说,“在基层,我们可以通过建设一批共享中药房,进一步强化中药饮片的质量均一性和用药可及性,在不同地域,根据临床需要将依法依规有序地推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调剂,为人民群众就医用药提供更好保障”。
这实际上就点出了“共享中药房”至关重要的使命:既要在基层保供应,也要保质量。通过“共享中药房”集中配送,解决患者取药不便的问题,同时促进城乡中医药服务均质化。
“共享中药房”通过集中采购、统一调配和标准化煎煮,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弥补了基层在中药品种、人才和技术上的不足。
“基层共享中药房”在基层运行得怎么样?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3月14日上午,60岁的南通市民陈玉华在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验到了“共享中药房”带来的便利。中医师为她把脉、看舌苔、问症状,然后把症状输入在“智慧云中医”平台,中医药方“出炉”。随后由南通市中医院审方、调配、煎药,并于次日配送到该中心。“没想到家门口就能拿中药,还是名中医开的药方。”这是《扬子晚报》近日的报道。
据此报道,在南通市卫健委的推动下,市中医院与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了合作,目前已有14家“共享中药房”投入运营,提供中药饮片代配代煎服务累计超过450人次,大部分患者的订单免费配送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而据新华社报道,河北省深州市也于2024年9月成立了“共享中药房”管理系统,通过共享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乡镇卫生院问诊、互联网处方传送、智能煎药免费配送一体化,让城乡群众“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2月19日,工作人员在深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享中药房”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在河北省深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共享中药房”,储藏、准备、煎煮、包装等功能区域分明,浸泡后的中药材被送上自动化生产设备,最终形成一包包中药液,再由快递员配送到深州市各乡镇及村庄。
“基层共享中药房”也在河北张家口、福建安溪、辽宁等多地落地运行。
“基层共享中药房”落地运行还要注意点啥?
“基层共享中药房”的落地运行,带来的好处无疑是明显的:它实现了技术赋能,比如自动化煎药设备,尤其是智能审方系统、物流追踪平台的应用,提升效率与透明度。它实现了上下协同,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形成医联体,共享药师团队和中药资源,实现了“基层开方、上级配药”。
但“基层共享中药房”的实践,也可能会面临至少三个方面的困扰。
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投入门槛。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部分基层地区可能压力较大。
第二,工作协同机制尚待成熟。在跨机构协作中可能会面临利润分成等利益分配方面的困扰,以及处方权责划分等问题。
第三,基层的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在偏远地区的配送时效和费用问题就会更加突出,需政策加大支持。
“目前,我院每贴中药代煎费用为3.3元,住院患者可100%报销;门诊患者只需自付6元/次的配送费。”这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中医院院长李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的相关费用情况。
而据安溪县湖头医院院长王庆南透露,“县中医院将中药加成利润部分50%的收益分给委托代煎的联盟单位,激发了基层开展中医诊疗服务的积极性”。
来源:许晓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