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宁市2025年春耕工作已全面启动,计划播种农作物12.4万公顷,目前已完成播种2542公顷。全市投入资金570万元用于提升粮油单产,推广“蚕豆+”生态种植模式133公顷,并推进1.5万公顷油菜绿色高产项目。农资储备充足,包括种子1176万公斤、化肥26.56
#西宁头条#一、春耕备耕全面展开
西宁市2025年春耕工作已全面启动,计划播种农作物12.4万公顷,目前已完成播种2542公顷。全市投入资金570万元用于提升粮油单产,推广“蚕豆+”生态种植模式133公顷,并推进1.5万公顷油菜绿色高产项目。农资储备充足,包括种子1176万公斤、化肥26.56万吨、农药940吨等,同时发放支农信贷3.92亿元。此外,全市投入农业机械19.37万台,检修农机具3.87万台,并完成春灌35万亩、渠道清淤470公里,保障春耕用水。
二、10大热门采摘基地开放
西宁市发布10处热门农业采摘基地,涵盖草莓、蓝莓、樱桃等时令产品,包括大通县、湟中区、城北区等地的设施农业基地。这些基地依托西宁冷凉气候优势,打造“中国气候好产品”品牌,并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证,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与旅游体验结合,吸引市民和游客参与田园活动。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加速推进
青海省加快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等9个园区被纳入重点改造范围。目前规划的180个重点项目中,72%已完工,完成投资240亿元。例如,南川工业园区已形成光伏、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其他园区在生物科技、金属合金等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改造,园区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污染物排放降低,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家门口”就业服务创新
西宁市人社局通过“大数据+线下摸排”模式,3月在各区举办多场特色招聘会。例如,城北区针对物业服务业提供160余岗位,城东区通过“微市集”覆盖1.5万户家庭,城中区实现“当日面试、次日上岗”的即时就业。全市累计提供岗位超1000个,达成就业意向近300人,并为求职者提供健康档案等配套服务,有效促进本地居民就近就业。
来源:北京小汤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