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实景演艺体验、红色剧本杀、沉浸式红色研学……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到红色旅游景区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本次假期出游的亮点。今年清明假期,我省红色旅游以“红色+”多元融合新业态破圈,用年轻化、场景化、故事化表达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红色实景演艺体验、红色剧本杀、沉浸式红色研学……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到红色旅游景区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本次假期出游的亮点。今年清明假期,我省红色旅游以“红色+”多元融合新业态破圈,用年轻化、场景化、故事化表达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沉浸体验+新业态,红色旅游花样多
4月4日,在蒙阴县孟良崮景区,上演了一场“重走孟良崮胜利路”的红色体验活动。由游客组成的战斗组手持武器道具向山门方向冲锋,支前组推小车紧随其后,为战斗组提供物资支持。“这次清明节带着孩子来感受红色文化,听完了讲解员对孟良崮战役的介绍,再参与这种模拟战斗的场景,更能体会革命的艰辛伟大。”来自济南的游客郑先生说。
“孟良崮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现在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注重让游客在沉浸式参与中加深感悟和体会,所以我们就策划了这种体验活动。” 孟良崮景区总经理刘玉顺告诉记者,“另外我们还组织了涵盖红色历史、孟良崮战役知识、党史、传统文化等内容的猜谜会,丰富游客游览体验。清明期间景区的日客流量超万人次。”
临沭县朱村旅游区,《第一碗饺子》红色旅游演艺正在上演
在山东,不少景区在红色文化的多元化体验上下功夫,创新了一系列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今天这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就敬为救咱朱村牺牲的战士们……”4月5日,在临沭县朱村旅游区,《第一碗饺子》红色旅游演艺正在上演。舞台上,“老支书”郑重地端着一碗水饺带领众人祭英烈,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让台下观演的游客们为之动容。
这个清明假期,朱村旅游区人潮涌动,日均客流量达到2000人次。游客们观看红色演艺剧目,参观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感悟家国情怀。
临沭县朱村旅游区好运角,游客露营踏青
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景区不断强化红色资源与自然风光、风土乡情、民俗文化、休闲康养等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微度假”创新模式,延长红色旅游发展产业链条。“除了红色文化,游客还能在非遗文化馆体验柳编制作;在‘好运角’露营烧烤,和孩子一起参与儿童乐园的项目,享受亲子休闲时光。”朱村旅游区开发运营方、临沭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崧滔介绍。
“红色剧本杀”沉浸式体验峥嵘岁月
“1937年9月,日军吞并中华的狼子野心已经显露无遗,继侵占东北之后,又悍然入侵华北。北平、天津等城市相继落入日军之手……”在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商贸园一家剧本杀店里,主持人正引导玩家共同演绎《兵临城下》剧本。
“虽然只是一次游戏,但剧本太真实了。”玩家姜士奇的角色是一名红色情报员,在角色扮演和争分夺秒的推理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投入到革命年代的社会风貌、人物关系和思想斗争中,汲取先辈力量,体会家国情怀。
从一开始的陌生与拘谨,到彻底沉浸式地与角色“融为一体”,青年玩家在扮演中不仅体验了一把“演员”的乐趣,还了解了一段抗战历史,增强了爱国情怀。
东营市东营区商贸园剧本杀店,青年玩家体验“红色剧本杀”
“附近居住青年人多,我们希望借助当下年轻人热衷的‘剧本杀’形式,完成一场当代青年与革命先辈的‘隔空对话’。”店主王枭说,这几天,来店里的玩家更多地选择“红色剧本杀”。通过亲身演绎感动人心、激人奋进的沉浸式剧本,可以更好地引导青年了解中国红色文化。记者了解到,该店目前已有8本红色剧本,在年轻玩家中很受欢迎。
“我们将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底蕴,探索红色元素与现代商业理念融合发展新模式,开发更多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东营商贸园管理委员会党建办负责人卢伟玲说,红色剧本杀作为沉浸式学习党史的新模式之一,拉近了红色文化与青年群众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大家学习红色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据了解,东营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通过创意营销、故事化传播、情感化传播等手段,丰富红色文化体验形式和提升体验质量,如主题展览、演出、讲座、比赛等,广泛吸引公众参与,让红色文化更好地与大家建立情感共鸣,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沉浸式红色研学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上午参观红色纪念馆、观看红色沉浸式情景剧演出,下午进行了推小车送军粮、磨豆腐体验……清明节当天,来自临沂市费县的七年级学生王佳军在沂南县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的红色研学活动非常充实。“这个清明节过得很有意义,研学过程非常快乐,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今年12岁的王佳军说。
“这段时间来研学的学生很多,近一周时间来了两万多人,清明假期来的游客更多。”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营销部工作人员秦宁说。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的日子,来自省内外的中小学生纷纷来到“红嫂家乡”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文化。
研学的学生和游客在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沂蒙四季》山村剧场观看红色沉浸式情景剧演出。(郑树平摄)
该景区创新性地把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活化,转化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研学优势,打造了红色纪念馆+《沂蒙四季》山村剧场+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行进式影视体验节目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开展红色研学的理想场所。在《沂蒙四季》山村剧场,学生们观看了红色沉浸式情景剧演出。济南一中学生黄培峰说:“演出形式很新颖,我第一次看这样的演出,很受教育,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沂南县是“沂蒙精神”主要发源地,该县统筹县内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化红色旅游线路,按照“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连线扩面、集中连片”的思路,推出了多条红色旅游和教育培训研学精品线路,并通过完善红色研学空间布局,对研学产品进行了高效组合,给研学的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