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使珍珠港被鬼子偷袭以后,对于战争的尺度,美国国内依然还有争议。很多人认为仇报仇来怨报怨,我们可以在亚洲怼死日本鬼子,但小胡子让苏联和英国跟他们耗去,带英死不死跟咱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反正他们也不是啥好饼(确实)。直到1942年,有这种想法的人依然不少,比如我
在跟达尔的多次交谈中,哈罗德少校发现,这小伙子是个人才呀!身高高长得帅说话又好听,得重用鸭!
于是,在达尔多次请求回到前线后,哈罗德果断的把他调到了英国驻美国大使馆做助理武官。
达尔被彻底搞蒙了,我好不容易战斗一次,你却让我输的这么彻底,焯!
达尔表示,我申请去前线耍大刀,你怎么让我去后方搞外交?我也没干过这个呀!
遗憾的是,上级完全不管达尔的请求,很快就下发了任命书,于1942年4月,达尔一脸懵逼的到了华盛顿。
在当时,英国驻美使馆的任务只有一个,想尽办法让美国的孤立主义者闭嘴。
其实很多人对二战都有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珍珠港日本发动偷袭以后,美国对二战就All in了,实际上不是的。
事实上,孤立主义在美国一直很有市场,很多美国人都认为你们欧洲亚洲随便打,美国两头吃照样赢麻,根本不需要参与战争。
即使珍珠港被鬼子偷袭以后,对于战争的尺度,美国国内依然还有争议。很多人认为仇报仇来怨报怨,我们可以在亚洲怼死日本鬼子,但小胡子让苏联和英国跟他们耗去,带英死不死跟咱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反正他们也不是啥好饼(确实)。直到1942年,有这种想法的人依然不少,比如我们之前在桑基那篇里讲过的丢孩子的林德伯格,他就是纳粹的同情者,这群社会名流动用自己的能量狂喷罗斯福,顺便也给了带英不少问候。
此时的英国全靠美国大腿苟延残喘,自然要极力避免这种舆论持续。但他们对这些人又没啥办法,只能采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顾一切的上去硬舔,争取把孤立派大佬们舔舒服后让人家改主意。但这件事就像是小约翰追那个女人——有点难度。
颜值高峰期
作为一个在前线玩过命的战士,达尔对这项工作非常不满,认为这是这项工作毫无意义而且简直就是对战友的背叛。他对工作非常消极,穷极无聊之下,他开始通过内部渠道给伦敦的国王乔治六世(女王的父亲)写信,在心里,达尔充分表达了对王后的仰慕之情,并遗憾于国王陛下只能在王后的床前脱裤子,诚挚的建议国王陛下尝试着在泰晤士大桥上脱一回裤子。
看到这,你可能会惊讶于达尔为什么会想出这样有趣的投胎小技巧。但最有趣的地方是,他每次写完这种信后,落款写的都是英国驻美大使的名字!
伦敦的王室秘书看到来信后大怒,由于难以查清作者是谁,伦敦直接把驻美使馆给大骂了一顿。大使馆也隐约猜到了这可能是达尔的手笔,加上他本来对工作也比较消极,因此,上级决定尽量少带他参加正式外交活动,把一些私人性质的聚会交给他去当气氛组。
然后意外的收获就来了。
我们前面说过,达尔这厮身材高大,长得也比较老少咸宜,而大部分非正式聚中,通常都会有女宾出席,版正条顺的达尔迅速成为了华盛顿的妇女之友。每次聚会后,收到的小礼物衣兜都装不下了。所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不管他在哪,富婆滚滚来。
有这样的条件,达尔也开始逐渐放纵自己,很快成为了华盛顿著名海王,在富婆的团宠生活中找到了新的快乐,正当他万花丛中过时,带英又找过来了。
达尔的海王生涯启迪了英国使馆,他们立刻跟达尔下达了新任务,去接近那些孤立派的女贵妇,用物理的攻势扭转精神的意志!
对于这项任务,达尔倒是没有抗拒,反正都是当海王,泡谁不是泡啊,为国做鸭,义不容辞。他开始接近使馆给出的目标,应该说,他的工作是非常有成效,比如媒体界大佬埃莉诺·帕特森夫人、著名女富豪伊瓦琳·麦克莱恩等富婆都成为了他的老宝贝,对英国的态度转变了许多。
然而,这种为国做鸭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42年末,夜路走多的达尔,终于遇到了鬼。
那只女鬼的名字叫克莱尔·布斯·卢斯,她让达尔的牛郎生涯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因为她这只女鬼,是个女色鬼。
作为华盛顿著名名媛,卢斯夫人以多才多艺著称,知识广播文笔犀利,在媒体圈很有地位。当然,她能成为名媛,也不仅是她本人比较厉害,主要是她有个老公,叫亨利·卢斯。
亨利·卢斯是个平平无奇的传教士之子,出生在中国山东,回美国后做点小买卖糊口,开了几家小报社,分别叫《时代周刊》、《财富》和《生活》,对整个美国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作为传媒大亨,卢斯夫妇都是孤立主义者,对罗斯福和带英都不友好。而英国大使馆给达尔的目标名单里,卢斯夫人是一项重要目标。
有人可能会好奇,英国大使馆这样勾搭人妻,不怕被亨利卢斯报复吗?实际上卢斯夫妇更加类似于纸牌屋里的underwood夫妇,属于权力夫妻,双方对私生活互不干涉。因此,带着组织的重托达尔开始接近这位年长他13岁的女士,很快就得到了富婆的欣赏,俩人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在达尔的攻势下,卢斯系的媒体很快就减少了对带英的攻击,放弃了宣扬孤立主义。
然而,没过多久,达尔就主动去大使馆申请放弃任务,甚至表示,如果使馆不同意,自己就辞职!
这倒不是因为卢斯夫人形象不行,实际上,不要以为傍富婆就一定是一件苦差事,作为著名名媛,卢斯夫人长这样:
卢斯夫人
按说面对这种美女,这种好事应该求之不得,可是达尔还是强烈要求撤退。具体的说,因为一些不能过审的原因,卢斯夫人对体魄的要求过分的高,一段时间下来达尔已经不堪重妇,所以强烈要求退出。
在大使馆里,达尔哭诉着自己的遭遇,那真是点不着的香烟松不开的手,忘不掉的某某某。英国使馆人员在羡慕的同时也表达了同情,然后断然拒绝了他的申请,兄弟,你知道在你之前执行这个任务的人是谁吗?他叫伦道夫丘吉尔!人家的阿玛都不用跟着别人,自己就能入关,人家都为国补肾了,你多个啥?继续努力吧!
身体不堪重负的达尔
无可奈何的达尔只能继续为国献身,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头发也越来越少,不知道背负了谁的债,看不清错过了谁的爱,一个好端端的硬朗帅哥就这样急剧向油腻男滑落,几年以后,他就油腻到美国人都想进攻他了。1953年,达尔迎娶了好莱坞明星帕德里夏妮尔,结婚后的他从此更加在形象上放飞自我了。
第一任妻子帕特丽夏.尼尔
就在达尔日渐熬干的时候,一件偶尔的事成为了他人生的专机。
1942年8月,英国信息部一个叫福雷斯特的人拜访了他,希望达尔拉兄弟一把。
所谓信息部,做的事其实跟大使馆差不多,都是忽悠美国人跟纳粹玩命,区别只在于有的人靠颜值有的人靠笔纸。但是,命题作文写多了是个人都崩溃,福雷斯特很快就拖更了。
没有灵感的福雷斯特辗转听到达尔在埃及那次坠机的经历,觉得是个不错的题材,他通过大使馆一个朋友找到达尔,希望他能把大致过程写下来,自己再根据内容编一篇小作文,为表诚意,自己愿意献上1000美元的润笔费。
顺便说一句,帮助福雷斯特和达尔之间搭桥的这个使馆工作人员也有点知名度,他叫做唐纳德麦克林,后来一般被人称为“剑桥五杰”。
听说有饭可恰,达尔求之不得,众所周知,资本家催更法在哪里都是有效的。达尔回到家后立刻就写了一篇文章交给了福雷斯特。收到稿件后,福雷斯特沉默半晌没说出话来。
沉默的原因是,他惊讶于达尔的文笔实在太好了!
实际上,达尔一生中始终保持着写作的习惯,最终,福雷斯特决定一个字都不改,把这篇稿件原封不动的发表,并且在圈子内极力推崇达尔,认为这人为国做鸭纯属浪费,他应该是我们文学界的瑰宝。
有了名气的达尔很快就迎来了新的约稿,只不过这次是一家小公司,名叫迪士尼,他们想找达尔写一篇动画电影的剧本。不过最后因为版权问题没有拍成,但迪士尼还是在1943年初把这个故事作为儿童小说出版,好歹能获得一点收益。
由于这本叫做《小精灵》的小说写的很精彩,有一位叫做埃莉诺的女士非常喜欢,她把这本书带回家给自己的孙子听,全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这位埃莉诺女士的丈夫也是在美国有一定地位的人,名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就这样,达尔成功跟第一家庭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他终于不用为国做鸭了,首相丘吉尔亲自来信指定了他的新工作,让他来观察罗斯福家族的情况,这份新工作达尔也慢慢的上手了,他对罗斯福的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了很多了解,帮助丘吉尔得到了不少信息,正当他的工作渐入佳境时,1945年4月,罗斯福死了。
罗斯福的去世让达尔的工作失去了根基,正当他等待丘吉尔的下一步安排时,1945年7月,丘吉尔让英国人给选下台了!
失去了依靠的达尔,又一次重新见证了带英的不做人。1946年8月,这位空军王牌飞行员、为国负伤的战士,为国做鸭的特工,前美国第一家庭座上宾,丘吉尔的重要线人以区区中尉军衔退役,而且退休金只有160英镑。
老年的罗尔德达尔
不过达尔此时已经没有抱怨了,多年来的波折让他已经习惯了。实际上,带英给他带来的这点伤害对于他的人生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他的长女在七岁时死于脑炎,儿子因车祸落下终身残疾,妻子因为难产几乎丧命,相比于家庭不幸给他带来的痛苦,事业上的波折简直不值一提。
1946年秋天,罗尔德达尔返回了母亲的农庄,在谷仓上搭了间临时书房,这位功勋战士,王牌飞行员坐在里面,拿起了他的钢笔。
当年福雷斯特的判断一点都没错,达尔真正的天赋确实在文学上,1946年当年,《传单和飞行的十个故事》出版,两年后《超人预言》出版,在之后,《詹姆斯与大仙桃》、《好心眼巨人》(圆梦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传世之作相继问世,一个世界级的童书大王诞生了。
他真的很喜欢孩子
也许是童年的记忆太过深刻,也许是成年的经历太过复杂,罗尔德达尔的童话故事与其他作家有着显著的区别。他的童话画风诡谲奇异,但又充满了童趣。虽然达尔的童话卖遍全球,但他并非只会写童书,他的成人作品同样优秀,很多电影公司重金找他合作,他也为不少电影编写过剧本,比如《007》
关于罗尔德达尔的作品争议,几十年来从未停止,也许是童年阴影太深,也许是成年经历太坑,但终究是因为作品影响力太大故事太火,达尔的小说总是会引起各种角度的指责。但这个经历了太多的男人早已经学会了与世界和解,面对着别人的指责,他很少辩解什么,他在书里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您的评论非常有价值,但我选择忽略。
在笔耕不辍中,达尔为全球的孩子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由于他的作品实在是太火,以至于让人忘却了他的一生也是如此的传奇。1990年11月23日,罗尔德.达尔病逝于英国牛津,儿女为他举行了一场维京式的葬礼,将他的球杆、巧克力、葡萄酒跟电锯等与他埋葬在了一起,在经历了跌宕起伏又饱经坎坷的一生后,罗尔德达尔选择了收起自己的痛苦,而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绚烂的童话王国。在他老迈的手指写下的每一个字母中,你依然能感受到,他一生所追求的,还是那种想要坐在自行车上大撒把的快乐。
达尔的墓地
来源:小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