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从“各自为战”到“三网互通”,运营商想通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6 12:16 1

摘要:最近,这三家“相爱相杀”的巨头突然携手搞了个大动作:基于GSMA OpenGateway国际统一接口标准,成功实现5G QoD(按需质量保障)三网能力的技术对接与平台互通。

在竞争一向激烈的通信江湖里,无论是传统通信市场,还是政企新兴赛道,移动、电信、联通这三大巨头向来是“各自为战”的老对手。

最近,这三家“相爱相杀”的巨头突然携手搞了个大动作:基于GSMA OpenGateway国际统一接口标准,成功实现5G QoD(按需质量保障)三网能力的技术对接与平台互通。

此次合作标志着我国通信行业首次以统一国际标准,实现跨运营商网络能力的深度协同,是5G网络开放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5G QoD(Quality on Demand)能力是网络差异化服务的关键技术,能通过定制化动态满足低空经济、元宇宙、车联网等创新场景的用户体验。

相比“一刀切、被动应对拥堵、按流量计费”的传统通信网络,5G QoD能按需分配网络资源,让不同应用获得最适合的网速、延迟和稳定性保障。

打个简单的比喻,比如宿舍共用WiFi时,有人打游戏、有人看直播、有人下电影,大家抢带宽,结果游戏卡成PPT,视频疯狂转圈。

5G QoD相当于给网络装上了智能系统,可以动态分配资源,给打游戏的同学优先开启“低延迟通道”,再给下载4K电影的同学上线“大带宽专线”,最后打开“专属通道”,给看直播的同学VIP级别的“零卡顿保障”。

总的来看,5G QoD一能感知需求,识别你是在打游戏(需要低延迟)还是传文件(需要高带宽);二是通过动态切片,把物理网络切成多个“虚拟专属通道”,类似把一条马路分成公交专用道、应急车道、普通车道;三是实时调度,通过AI算法自动把不同流量引导到合适的通道,就像导航实时分配路线避免堵车。

其实,5G QoD并不稀奇,罕见的是此次三大运营商以GSMA OpenGateway标准为基础,成功打破了传统网络能力壁垒,首次实现跨运营商5G QoD能力的端到端贯通,不仅实现技术互通,还有望共享5G网络能力。

比如企业客户只需调用一个统一接口,就能同时获取三大运营商网络的时延、可靠性等参数,自动选择最优路径,最终为行业客户提供“一点接入、三网实现”的智能化服务能力,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这场“破冰”背后,是新兴产业对网络服务的“苛刻要求”。以低空经济为例,2025年国内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预计将突破1.5万亿元,大量无人机配送、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需要“厘米级定位+毫秒级时延”的网络保障。

而元宇宙、车联网等场景,更是要求网络能根据实时需求动态调整,比如VR直播时突然卡顿,可能让用户“摔出”虚拟世界;自动驾驶汽车的控制指令延迟超过50毫秒,就可能引发事故。

单个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再强,也难免有“覆盖盲区”或“带宽瓶颈”,只有整合三家的网络能力,才能为新兴产业提供“全时域、全空域、全场景”的保障。

三大运营商这次打通的,正是QoD“跨网调度能力”。通过GSMA OpenGateway统一接口,企业可以根据实时需求“一键调用”三家的网络资源。

比如在上海陆家嘴,无人机配送可能用移动的低空基站;到了外滩,自动切换成电信的高带宽网络;在郊区,则启用联通的广覆盖信号,全程无缝衔接。

从“各自为战”到“三网互通”,这场看似“反常识”的合作,实则是中国通信业面对新机遇的“必然选择”。当低空经济、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新赛道崛起,单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早已不够,唯有“抱团取暖”才能突破瓶颈。

来源:通信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