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夹心国” 斯洛伐克,为何铁了心要抱紧中国大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6 16:46 1

摘要:根据斯洛伐克国防部2024年公布的数据,斯洛伐克对乌克兰的军援总额达到了3.2亿欧元,其中主要为苏制武器,并且在欧盟国家对乌军援的排名中位居第5位。这表明斯洛伐克在对乌问题上,并非单纯地持反对态度,而是有着自己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2024年中国—斯洛伐克经贸论坛上的一番表态,在欧盟内部激起层层涟漪。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中国—斯洛伐克经贸论坛上致辞

他公开表示,斯洛伐克将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这一言论不仅让以冯德莱恩为首的欧盟委员会反应强烈,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欧盟成员国且与匈牙利接壤的斯洛伐克,为何会做出这样引人瞩目的决策?

外界对于斯洛伐克的这一表态,最初不乏各种猜测。有一种观点认为,斯洛伐克可能是因为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从而转向与中国加强合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根据斯洛伐克国防部2024年公布的数据,斯洛伐克对乌克兰的军援总额达到了3.2亿欧元,其中主要为苏制武器,并且在欧盟国家对乌军援的排名中位居第5位。这表明斯洛伐克在对乌问题上,并非单纯地持反对态度,而是有着自己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

斯洛伐克的领导人曾明确表达过“不能拒绝商业行为”的观点。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斯洛伐克公开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这与其自身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斯洛伐克自身人均GDP在2024年约为2.2万欧元,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仅有几百万。

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克兰的加入可能会对斯洛伐克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拖累。此外,在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供应问题上,斯洛伐克也存在诸多不满。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斯洛伐克在对待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问题上持反对态度。但在与乌克兰的商业往来方面,斯洛伐克却没有丝毫懈怠,所有的支援都是有偿进行的,正如其所说“卖你东西就不错了”。

那么,抛开对乌克兰的态度因素,斯洛伐克急于向中国示好、谋求更亲近关系的关键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很明确,那就是利益的驱动。斯洛伐克此次外交转向的根源,在于其国内的产业结构。

汽车产业在斯洛伐克的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GDP的13%。然而,与邻国匈牙利成功引入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同,斯洛伐克的汽车产业目前仍主要依赖传统外资品牌,像大众、路虎等。

2024年的数据显示,在斯洛伐克的汽车出口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仅为18%,远远低于匈牙利的45%。这样的产业现状,让斯洛伐克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明显处于竞争劣势。为了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吸引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投资,对斯洛伐克来说变得尤为迫切。

自1993年起,斯洛伐克就一直依靠汽车产业拉动全国经济的增长,其人均GDP能达到2万欧元左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汽车产业的有力支撑。但斯洛伐克的汽车产业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缺乏本土知名的汽车品牌,整个汽车产业基本依赖外商投资。

不仅汽车产业如此,其电子产业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松下、三星等企业在当地设立工厂,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外资主导。在汽车产业的具体布局方面,大众、路虎等品牌在斯洛伐克进行配件生产、组装等业务,博世等全球知名的汽车配套企业也在此落户。

然而,匈牙利成功引入比亚迪这一事件,以及比亚迪在土耳其等国的布局,让斯洛伐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众多外部汽车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据点,斯洛伐克深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斯洛伐克清楚地认识到,谁的汽车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应该与谁展开合作。因此,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靠拢,成为了斯洛伐克基于实际利益考虑的必然选择。

在2024年11月,斯洛伐克与中国签署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备忘录》,根据这一备忘录,双方计划在布拉迪斯拉发建立中斯联合研发中心。这一举措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复制匈牙利的成功模式,通过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提升斯洛伐克本土汽车产业链的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在斯洛伐克的电子产业中,有60%的企业为中资控股,这一现状为中斯双方在汽车产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洛伐克的这一选择,充分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的复杂国际环境中,所展现出的生存智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大国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斯洛伐克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深知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斯洛伐克不仅能够获得产业升级所必需的技术和投资,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还能够在欧盟与中国这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之间,构建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利益始终是核心因素。斯洛伐克明白,所谓的意识形态等因素,在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面前,往往需要做出让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斯洛伐克希望能够重新巩固其在欧洲外商投资汽车产业中的关键地位。

无论是直接与中国政府进行接触合作,还是通过其他方式推动双方的合作项目,斯洛伐克的最终目标都是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斯洛伐克的这一外交转向,也反映了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这也对欧盟的整体战略和内部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欧盟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政策和发展方向,以适应这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斯洛伐克此次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其基于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这一决策不仅为斯洛伐克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中斯两国之间的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期待看到中斯双方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希望斯洛伐克能够在大国博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

来源:社会观察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