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京忍无可忍,不打算再容忍乌克兰和欧洲的挑衅行为,要求100天内征兵16万!俄军打法变了:乌亚速旅受不了要降?
普京忍无可忍,不打算再容忍乌克兰和欧洲的挑衅行为,要求100天内征兵16万!俄军打法变了:乌亚速旅受不了要降?
据环球网报道,普京签署的2025春季征兵令:要求全国85个联邦主体在100天内至少输送16万新鲜血液进入军营。
这是自201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义务兵征召,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俄军现役士兵分两大阵营:底层是义务兵,也就是18到30岁青壮年必须服的"国民义务",服役期12个月,月薪折合人民币才一千出头。这些"菜鸟"按规定只能在境内执行任务,平时主要做些后勤保障工作。
而真正的战场主力是合同兵,这些职业军人拿着每月1.7-2.2万人民币的高薪,接受系统训练,是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中坚力量。
这就有一个问题:既然义务兵不能出国打仗,普京为何还要大张旗鼓征兵?
笔者浅析原因有三:
1.俄罗斯边境局势的恶化,急需增加驻防兵力。
去年8月爆发的库尔斯克战役堪称俄军防御体系的重大考验。乌军利用俄军南部战线兵力空虚的窗口期,在短短30天内突破边境纵深达40公里,控制包括苏贾天然气枢纽在内的2000平方公里区域。
当时克里姆林宫紧急召开的三次高层会议透露出莫斯科的震惊——据俄《消息报》报道,俄最高统帅部最初要求两个月内肃清境内敌军,但实际战线胶着持续了8个月。
这种时间落差不仅暴露俄军快速反应能力的短板,更在战略层面撕开了俄本土"不可侵犯"的心理防线。
就在俄国防部刚开完庆功会之际,边境线上的警报再次拉响:与库尔斯克毗邻的别尔哥罗德州又成新战场。
这次乌军的突击明显带有战略牵制性质。约两个机械化旅的兵力在无人机群掩护下,沿着森林地带实施多点突破。
虽然攻势规模只有去年库尔斯克战役的三分之一,但其政治杀伤力丝毫不减。毕竟谁也没想到,在俄军重兵云集的哈尔科夫方向,乌克兰还能腾出手在别尔哥罗德开辟第二战线。
俄军现在面临两难抉择:若从哈尔科夫前线抽兵回防,可能影响东线攻势节奏;若置之不理,边境州接连失守的政治代价又难以承受。
所以普京选择征兵,俄国防部计划在别尔哥罗德至库尔斯克一线组建新的义务兵驻防体系。
与合同制职业军人不同,这些由预备役人员组成的边防部队主要承担巡逻警戒任务,"以量补质"来缓解兵力不足。
除此之外乌东四州也需要派兵驻守。自乌东四州"公投入俄"后,俄法律已认定顿涅茨克等地属于本土,义务兵进驻这些地区完全合法。
更关键的是,随着战事进入第三个年头,合同兵招募开始捉襟见肘。俄国防部数据显示,2023年合同兵缺口达15%,这迫使莫斯科不得不把义务兵当作"预备役池",鼓励服役期满人员转签合同。
2.俄军前线打法变了,急需调换更多兵力。
乌军惊讶的发现,俄乌战场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乌亚速第三旅旅长比列茨基最近在社交媒体哀叹:"我们正在经历灾难性时刻,继续这样打下去只能投降。"
俄军干了什么会让乌军旅长发出这样的哀叹?难道亚速旅真的要投降了?
开战初期俄军设想的"闪电战"早已破产,经过两年多的拉锯,战场态势已从装甲洪流的快速突击,转变为残酷的消耗战。
现在的俄军不再执着于"一把定输赢",而是选择用"钝刀割肉"的方式持续给对手放血,着重打击乌军的再生力量。
于是,一套"钝刀子割肉"的消耗战术悄然成型。
他们先对目标城镇形成半包围,派小股部队佯攻吸引乌军注意力,当乌军用无人机24小时监控、远程火炮精准打击时,俄军看似在"送人头",实则暗度陈仓。
几个月后,你会突然发现俄军装甲集群已从两翼包抄,像铁钳般将目标城镇三面包围。
这时最致命的杀招才开始显露——俄军并不急于攻城,而是不慌不忙地派出苏-34战机投掷FAB-1500这类3吨重的"拆楼神器",把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其实这个时候,每座被围困的城市都成了乌军的"出血点",他们不得不源源不断的填人进去防守。
等乌军增援部队像蚂蚁搬家般不断填进这个血肉磨坊时,俄军的火箭炮和巡飞弹早已锁死所有补给线。
最后阶段,苏-34战斗轰炸机会把突围路线变成"24小时死亡公路",任何移动目标都难逃火网。
据北约情报显示,俄军目前每天消耗炮弹量是乌军的5倍,每月阵亡人数却控制在2500人左右(相当于乌军的1/3)。用俄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的话说:"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放血。"
但这种打法对兵力的需求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需要大量驻防部队维持包围圈,二是需要持续补充兵力弥补战损。义务兵正好能填补前者缺口,而后者则需要通过"义务转合同"的方式解决。
据了解,不少义务兵在服役期满后,会被高薪诱惑签下合同成为职业军人。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兵力补充策略,远比直接强征合同兵更隐蔽高效。
此外,一旦这16万义务兵全部投入战场,即便不能进入前线直接参战,也可以承担二线守备、后勤保障等重任。这种"车轮战"式的兵力轮换,正让俄军保持着每月推进2-3公里的"死亡节奏"。
3.气候变化,春季到来俄军要下一轮大规模进攻做准备。
乌克兰的黑土地每到春季就变成"泥潭地狱",重型装备寸步难行。但今年反常的暖冬让土地提前硬化,为机械化部队创造了难得的窗口期。
俄军此时扩军,显然是准备在夏季战役中加大攻势。卫星图像显示,别尔哥罗德方向的铁路枢纽正在扩建,疑似为夏季攻势囤积物资。
有意思的是,这份征兵令恰逢俄美秘密谈判的风口浪尖。美国《政治报》透露,双方正在就停火条件暗中角力。
这时候展示军事实力,既能为谈判争取筹码,又表明普京的态度:面对乌克兰和欧洲的挑衅行为,俄罗斯不在选择忍受了,这次要主动出击!
来源:兵器评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