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步回暖,冬小麦进入返青期,田间管理迎来了关键节点。近日,在泗村店镇太子务村,天津宣欣家庭农场的 “飞手”李云峰稳稳站在田埂之上,手指在操作屏幕上轻轻一点,一架满载着100斤有机肥的农业植保无人机瞬间腾空而起,好似一只训练有素的 “
速度设定为7米/每秒
飞行高度保持在5米
喷幅精准至5.5米
一切参数设定完毕
随着指令下达
“嗖” 地一下
无人机拔地而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步回暖,冬小麦进入返青期,田间管理迎来了关键节点。近日,在泗村店镇太子务村,天津宣欣家庭农场的 “飞手”李云峰稳稳站在田埂之上,手指在操作屏幕上轻轻一点,一架满载着100斤有机肥的农业植保无人机瞬间腾空而起,好似一只训练有素的 “钢铁飞鸟”,沿着预先规划好的航线,将肥料均匀地播撒在麦田里。
“今天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是大疆T60,单次能够载重100斤调配好的农药,一天最多可以喷洒300到400亩地。”李云峰介绍道,“用农业无人机替代人工劳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作业效率极高。”他拿施肥举例,一个人最多背着30斤肥料下田,依靠手摇施肥器施肥,四亩地至少得忙活半个小时,使用无人机,不到十分钟就能轻松搞定,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无人机轻盈起飞、高效作业、平稳落地的过程中,转瞬间,农户李世玉的4亩麦田就已完成了全部喷洒作业。“这也太快了!以前大半天才能干完的活儿,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省时又省力,效率简直太高了!看来,搞农业还真得依靠科技手段!” 今年73岁的李世玉满是感慨,“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老了还能用上这么厉害的高科技!”
迅速换上药桶,把无人机安置到车上,带上充电装备,李云峰马上赶往下一家农田,进行无人机农药喷洒作业。
“从现在一直到9月份,都是无人机作业的高峰期,基本上每天都得干活。我们的无人机不仅服务武清的农户,北辰、津南、蓟州等天津其他区域的农户也能享受到服务。农场目前一共购置了3台农业植保无人机,最新款的大疆T70也已经入手,基本能满足不同地块的作业需求。” 天津宣欣家庭农场工作人员韩红丽向记者透露,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用无人机单次作业的面积越来越大。自从2018年在南京博览会上接触到农业植保无人机后,她就深深被这种高科技农具吸引。如今,不仅自己能够熟练操控无人机,丈夫李云峰也成了一名出色的无人机机手,为有需求的种粮大户、合作社以及村民等提供播种、施肥、农药喷洒等托管服务。
随着低空经济驶入新赛道,农用无人机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施肥、农药喷洒,正向农情监测、农产品运输、养殖饲料投喂等多样化应用场景拓展创新。
“我正打算学习更多农用无人机应用技术,不断拓宽无人机的业务范围。同时,我还想多购置几架无人机,多培养几名机手。” 韩红丽满怀期待地说,无人机应用场景丰富了,农场的收益自然也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科技不仅彻底改变了田间劳作的传统模式,更如同神奇的魔法,催生了乡村发展的全新动能。“如今,农业无人机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得力‘神器’,也助力农民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 泗村店镇武装部长李凤利表示,当下,无人机助力春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既是帮助农民增收的 “金钥匙”,更是推动农业生产朝着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深度转型的核心动力,标志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迈入了全新阶段。
来源:美丽武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