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乙型肝炎是全球疾病负担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常见传染病防治体系中,乙肝防控至关重要。乙肝,医学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主要侵袭肝脏,造成肝脏炎症。不少患者会出现肝区不适、食欲减退、恶心、黄疸以及乏力等症
乙型肝炎是全球疾病负担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常见传染病防治体系中,乙肝防控至关重要。乙肝,医学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主要侵袭肝脏,造成肝脏炎症。不少患者会出现肝区不适、食欲减退、恶心、黄疸以及乏力等症状。一旦病情发展成慢性感染,极有可能引发肝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不仅严重威胁个人生命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 2.54 亿慢性 HBV 感染者,我国慢性 HBV 感染者数量约 7500 万。
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液传播: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在修足、纹身、穿耳洞时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进行不安全注射尤其是注射毒品等行为,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入侵。
母婴传播:这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是感染主因。不过,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广泛应用,母婴传播风险已显著降低。
性传播: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尤其是性伴侣较多时,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区疾控中心提醒,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像同处一间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共同居住、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卫生间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怎样判断是否感染乙肝
临床上,常用乙肝两对半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以及体内是否有乙肝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测涵盖 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eAg(乙肝 e 抗原)、HBeAb(乙肝 e 抗体 );HBcAg 本属于检测项目,但因其在血清中难以被检出,实际检测时,便形成了两对半检测组合,即检测两对抗原抗体和一个单独的乙肝核心抗体 HBcAb(乙肝核心抗体),俗称两对半。
如何预防乙肝
区疾控中心表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国家实施计划免疫,为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程序遵循 0 - 1 - 6 原则,也就是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第 1 个月和第 6 个月各接种一剂。需要强调的是,乙肝疫苗并非婴幼儿专属,只要体内没有乙肝抗体且符合接种条件,均可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
此外,性生活过程中,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生活,保持固定性伴侣,可有效预防性传播。进行美容、纹身、打耳洞等涉及血液接触的操作时,务必选择医疗卫生和操作标准规范的正规医疗机构,降低血液感染风险。
接种程序
产生不了抗体怎么办
更换疫苗种类:若接种某一种疫苗后无 / 低应答,可更换另一种疫苗。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 细胞)、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三种。
增加接种剂次:研究显示,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再接种 1 剂,约 15% - 25% 的人可产生保护性抗体;若再继续接种 3 剂,大部分人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但对于两次全程 6 剂接种后仍不产生抗体者,不建议再次接种。
增加接种剂量:对于 16 岁及以上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的易感者,可尝试接种 60μg 剂量的乙肝疫苗。
乙肝患者能生下健康的宝宝吗?区疾控中心表示,乙肝患者完全可以生下健康宝宝,只需做好以下几点: 备孕前,去正规医院做肝功能、乙肝五项、病毒载量(HBV-DNA)、AFP(甲胎蛋白)、肝胆脾彩超 等检查,根据结果判断现在是否适合怀孕。怀孕时,若HBV-DNA浓度处于高水平(一般为大三阳),要加强对病毒量、肝功能的监测,按医嘱选择药物治疗,降低病毒载量,进一步提高阻断效果。宝宝出生后,需尽快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联合免疫。
来源:番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