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群聊门”:泄密不怨防长,怨记者?|循迹晓讲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6 21:35 1

摘要:川普这届班子上台后已经搞了不少大新闻,最近他们又搞了一个重量级幺蛾子,川普团 队里的国防部长 赫格塞思 拉个聊天群讨论怎么打击胡塞武装,一不小心拉错了人。这还不是一般人,是《大西洋月刊》 的主编,主编一开始以为是别人的恶作剧,直到他发现这群人说的有板有眼才知道

川普这届班子上台后已经搞了不少大新闻,最近他们又搞了一个重量级幺蛾子,川普团 队里的国防部长 赫格塞思 拉个聊天群讨论怎么打击胡塞武装,一不小心拉错了人。这还不是一般人,是《大西洋月刊》 的主编,主编一开始以为是别人的恶作剧,直到他发现这群人说的有板有眼才知道自己这是见证了一场战争的开始,这位主编是记者出身,接下来就是全世界民众都看到了这个草台班子的乐子。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说起来,记者这个职业天生就注定了他们是最能“泄露”信息的群体,中国晚清时期最大规模的政治更迭就是由记者一手促成的,1907年晚清政坛分为袁世凯、奕劻和岑春煊、瞿鸿禨两股势力,在一番争斗中后者略显颓势,岑春煊被外放到两广地区,瞿鸿禨赶紧跑到慈禧太后身前哭诉表忠心,老太后乐于看见下面的臣子们内斗,所以也和瞿鸿禨透露,军机大臣奕劻年事已高,也该歇歇了。

◇ 图为 瞿鸿禨(1850年8月2日—1918年4月25日) 湖南长沙人。字子玖,号止庵

此话一出瞿鸿禨大喜过望,他现在在军机处的资历仅次于奕劻,要是他走了,那军机大臣的位置铁定归自己,在兴奋之余他犯了得意忘形的错误,于是把这个机密消息透露给了自己的门生汪康年,汪康年也激动了,无意中又把这个消息透给了当时《泰晤士报》在中国的记者莫里逊。

◇ 图为 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1862年2月4日—1920年5月30日),是澳大利亚出生的苏格兰人,1897年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

记者的工作就是报道新闻,尤其是这种政坛变动的爆炸性新闻落到莫里逊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几天后《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就登出了关于大清高层的内部谈话和下一步官员人事变动的报道。由于这个消息慈禧只跟瞿鸿禨说过,这下瞿大人就有了和境外势力相勾结的嫌疑,如此一来罪名可就大了。好在是慈禧太后网开一面,没有对瞿鸿禨过深追究,着开缺原籍,颐养天年,自此瞿鸿禨算是彻底远离了政治,袁世凯一家独大,在清朝灭亡之际玩弄清廷于股掌之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图为袁世凯

在几年后又是这份《泰晤士报》,捅出来一个同样惊天动地的大事,1915年2月日本对北洋政府开出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价码,被统称为“二十一条”,其中尤为严重的是第五款,允许各部门用日本人做顾问,允许日本人在内地修铁路等等,基本就把中国变成了日本的傀儡。二十一条是以秘密文件的形式发给北洋政府,日本人希望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机会,自己独占中国的好处,北洋政府总统袁世凯自知无力与日本正面交锋,于是一边同日本人谈判拖时间,一边让外交部将消息捅给《泰晤士报》的驻华记者端纳。

◇ 图为日本要求中国二十一条原文

消息一经见报,立刻引发西方世界一片哗然。西方国家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利益,日本胆敢公然这么做,实际上就是侵害其他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这么难看的吃相引发了西方列强的强烈不满,日本政府顿时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赶紧推脱这些只是日本希望达成的目标,如果北洋政府不满意还可以再商量,并在后续的谈判中取消了最严重的第五款。

虽说最后北洋政府与日本人签署了同样屈辱的《民四条约》,但由于记者的帮忙,这民四条约的条件已经宽松很多,而且美国驻华公使瑞恩施还保证,如果条约违反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将率先不承认。这也为后来日美关系恶化,中美合作埋下了伏笔。

这种政治场合记者泄密尚属于少数,到了战争时期记者报道更是泄露军事情报的重灾区,由于战争期间部队是需要战地记者的报道来提升士气,而记者的军事素养水平可能有限,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下来,难免会走漏风声。

◇ 图为抗日名将张发奎

在淞沪会战中抗战名将张发奎麾下有一支炮兵部队,他们埋伏在密林中仅凭借6门山炮与日军周旋,由于行动神出鬼没,日军始终拿它没办法,一次《申报》派出记者前去采访,这位记者在写报道时没有任何保密意识,把炮兵阵地、行动路线甚至炮兵设置的秘密观察哨全都抖搂一干净,这条消息见诸报端后,日军和张发奎几乎是同时行动,多亏了国军行动速度较早才避免吃更大的亏,张发奎惊魂未定之余转而火冒三丈,将炮兵队长送到军法处才算解气。

由此可见在战争期间,严格审查新闻报道除了有稳定军心民心的作用,还能最大限度保存己方实力。不过,由于在英美这些国家,新闻行业有着重要的舆论监督效果,被称为“第四权”,而这些国家对新闻报道审核就相对宽松很多, 因此记者泄密的事情更容易出现。

◇ 图为电影《决战中途岛》剧照

1942年,中途岛战役结束,日本联合舰队遭遇重创,四艘航空母舰全部沉没。就在美国国内刚刚开始庆祝胜利之时,《芝加哥论坛报》却大篇幅报道了美军在中途岛大胜日本舰队的消息,并将美国情报界事先对日方舰队和作战计划有所了解的情况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详细描述。不仅报道了美军在此前就了解了日军的实力,甚至还精准介绍了日军有多少军舰参战,并说出了舰船的名字和类型。如此详细的描述,简直是在向日本人明示,美军早就破译日军通讯密码,截获了日军情报。

按说美国截获日本情报的事应该完全保密,万一日本人意识到了问题,更换通讯密码,这会给美军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这一泄密事件让美国海军和总统小罗斯福极为愤怒,甚至小罗斯福恶狠狠的说打算派一支海军陆战队炸了《芝加哥论坛报》的大楼。

◇ 图为《芝加哥论坛报》大楼

总统当然是没权力炸掉报社大楼,但报社如此泄密行为也难辞其咎,1942年8月有关部门开始对这起泄密事件展开调查,陪审团在芝加哥听取了相关证词,但最终因缺少证据,没有人受到起诉,有关证词也被封存了70多年。 事后比较幸运的是,日军认为皇军的通讯密码绝对安全,质疑皇军密码安全性就是别有用心的“国贼”,因此这密码根本就不需要更换,如此才让《芝加哥论坛报》的泄密事件没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到了几十年后的马岛战争,英国人也吃了记者大嘴巴的亏,在马岛战争初期阿根廷飞机频频对皇家海军展开轰炸,但收效甚微。英军前线向后方告知了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因为阿根廷对英国舰船进行低空轰炸,由于飞机投弹高度太低,引信来不及引爆炸弹,所以皇家海军虽频频中弹,但损失不大,然而英国国防部在做出这些国防简报后,BBC的记者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并如实报道,如此一来收听敌台的阿根廷人迅速得到了这条消息并改进战术,给英国人带来不小的麻烦。

◇ 图为在马岛行军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

不久之后,英军第2伞兵营向马岛中的达尔文港进军。他们计划利用夜晚秘密接近达尔文港,于次日发起突然袭击。然而,就在该营刚刚进入攻击阵地时,BBC又一次犯了大嘴巴的毛病,向全世界发布新闻说:“第2伞兵营离达尔文港口只有几公里远了。”阿根廷军队听到这一新闻广播后,提前做好了防御准备,结果英军伞兵部队遭到阻击,伤亡惨重,营长琼斯中校阵亡,成为马岛战争中英军阵亡的最高军官。也是因为BBC的口无遮拦,让英国远征军司令伍德沃德海军少将愤愤不平,后来他在回忆录中特别强调,BBC至少要为英军一半的伤亡负责。

◇ 图为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接受BBC采访

其实大部分记者泄密都是当事人无意透露出部分信息,最后又记者顺藤摸瓜推理得出情报,然而放在川普团队这里,居然是主动拉记者进聊天群。可见专业的东西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去干,川普手下这群政治素人,水平确实差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来源:趣闻捕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