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四川一位高中学生家长在网上公开表示:孩子正是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如果实行周末双休会对孩子学习有影响。3月10日,四川省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通过问政四川网络平台回复称,该市将落实教育厅的相关要求,提倡各高中学校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4月6
维扬书生
近期,四川一位高中学生家长在网上公开表示:孩子正是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如果实行周末双休会对孩子学习有影响。3月10日,四川省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通过问政四川网络平台回复称,该市将落实教育厅的相关要求,提倡各高中学校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4月6日澎湃新闻)
最近,“高中双休”话题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纳入刑法吧,不执行的学校判刑。”“能不能让学校取消自愿书?”“早就应该实行周末双休了,最好把高中早晚自习也取消。”
有人支持,当然就有人反对,而反对的主力军竟然是高中学生家长。除了新闻中提到的四川攀枝花,湖南长沙、浙江杭州等地都有家长在网络平台发声,极力反对高中双休政策,杭州甚至有家长甚至洋洋洒洒写下了4点理由和2点建议,投诉到了市民问政平台。
按理说,家长都心疼高中生起早贪黑太辛苦,高中周末推行双休制,家长应举双手赞成才是,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家长极力反对,要求恢复原来的做法,其原因有三:
一是担心造成教育不公。
原本孩子周末都到学校上课,家长会节约大量的补课费,推行周末双休后,经济宽裕的家长会给孩子报补习班或有偿家教,双休校外补课,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少地方培训机构单科辅导费已超每小时500元,有家长算账:“一年补课费抵得上半年工资”。而经济状况不行的家长,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去补课。有钱补课,没钱休息,势必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二是担心会影响成绩。
高考是决定孩子前途和命运的考试,在“一考定终生”的语境下,考试分数就是硬道理,为了提高各科成绩,加班加点、拼命刷题就成了高中生的生活常态,社会对名校学历的过度追捧,导致优质就业资源向“985”“211”毕业生倾斜的现状,迫使家长将“多学一小时”视为孩子未来的保险绳。一位家长在问政平台写道:“双休让自律的孩子更强,普通孩子更弱,这是变相扩大差距”。还有家长担心,周末双休会让紧绷的弦松下来,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了两天,周一回学校后还需要时间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这对提高学习成绩不利。
三是担心激化亲子关系。
高中阶段的孩子普遍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一般听不进家长的逆耳“忠言”,孩子双休在家,家长就得花时间陪伴督促,家长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对孩子“指手画脚”又招来孩子反感,很容易造成家长和孩子矛盾加剧,许多家长坦言,孩子在家“不是玩游戏就是刷短视频”,而自己因工作繁忙或缺乏有效管教方法,难以确保学习效率。一名高二家长抱怨:“学校有老师监督、同学带动,家里只剩亲子冲突”。在家长看来,双休日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最靠谱,老师的陪伴督促,效果肯定比家长好,周末孩子在学校,家长更放心。
笔者认为家长的担忧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中考时学生的竞争对手是同一个区县的考生,而高考的竞争对手在同一个省里,与其他省无关,不管是单独命题的上海、广东等,还是用全国统一试卷的其他省份,只要在同一省份所有高中都推行周末双休制度改革,就不会造成什么新的教育不公。高中教学任务重、课程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但全省考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试卷,难则都难,易则都易,有何不公?
再说,周末双休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相应作出调整,倒逼老师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教育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赛,而应成为点亮生命的火种。家长放心地让孩子在周末仰望星空,才能真正走出内卷的怪圈,找回教育最本真的意义——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非统一的“刷题机器”。
来源:若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