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 好处看得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6 23:32 3

摘要:“伏龙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田块又小又零散,自去年村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机耕道、防渗渠、涵洞都修到了田地里,小田变大田还连成片,真正实现种田机械化,省力又方便。”4月1日,看着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伏龙村老农粟代平笑逐颜开地说:“这基础设施改

纳溪区新乐镇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伏龙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田块又小又零散,自去年村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机耕道、防渗渠、涵洞都修到了田地里,小田变大田还连成片,真正实现种田机械化,省力又方便。”4月1日,看着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伏龙村老农粟代平笑逐颜开地说:“这基础设施改善了,种田更有盼头了。”

新乐镇伏龙村是典型的丘区村,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前,这里的田地高低不平、小田块多,机械作业帮不上忙,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种田成本高。2024年,伏龙村争取到了59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田地面积达1950亩,改造内容涵盖土壤改良、新建水池、整修山坪塘、地埋管道、排水沟硬化、疏浚渠道、新建机耕道和修复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林等多个方面。

在改造中,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要求,让一块块小田并成了大田,田坎全部硬化,3.5米宽的机耕道可以进出大型作业机械,而2米宽的生产便道也让村民省力不少,土地产出率和收益率明显提升,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彻底激发了出来。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伏龙村还打破了村、组及原有地埂界线,采取“二合一”或“三合一”的办法,变“皮条田”为“大块田”、变“坡地田”为“水平田”、变“无路田”为“农机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实现谷满囤、粮满仓,而且由于有了机械代劳,村民种地春播秋收也不再累得腰酸背痛了。”伏龙村党支部书记张义国掰着指头细数好处:一是种田更轻松,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二是田更好种,经过改造的高标准农田不但节肥省药,而且稻田的面积也增加了,一亩地经测算可以多收100斤稻谷。

据悉,伏龙村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使村里碎片化的耕地变为“一户一台地”,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彻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有效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铆足了后劲。

“今年高标准农田建成投用后,我们还要鼓励引导村民走‘稻鱼共生’‘稻(虾)蟹共生’的立体种养增收之路,让稻+鱼、稻+虾(蟹)成为伏龙村的优势特色产业,并通过举办‘捉鱼、捉虾’体验活动,提升鱼虾蟹的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力争粮食增产增收达4000元以上。”张义国自信满满。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