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轻骑兵”破解“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困——农行十堰分行流动服务网点解决偏远乡镇金融服务难题侧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6 23:42 1

摘要: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为提升偏远乡镇金融服务覆盖面,解决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难题,农行湖北十堰分行用创新织就普惠金融网络,用科技架设振兴桥梁,书写新时代金融为民壮丽篇章。

■本报记者 曹沛原

位于秦巴山脉腹地的湖北省十堰市,重峦叠嶂间藏着无数渴望发展的热土。

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为提升偏远乡镇金融服务覆盖面,解决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难题,农行湖北十堰分行用创新织就普惠金融网络,用科技架设振兴桥梁,书写新时代金融为民壮丽篇章。

金融服务穿透空间阻隔

在竹山县得胜镇,村民们每周二早上会准时聚集在村口老槐树下。当印有农行标识的流动服务车驶来时,晨曦中的欢声笑语与智能终端的蓝光共同奏出最温暖的晨曲。

这个曾经因山路崎岖而金融“失联”的山村,如今每周都能迎来移动金融服务站。智能终端前,老乡们戴着老花镜认真核对账户信息;平板电脑上,跳动的数字编织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支被誉为“挎包银行2.0”的流动服务队,正是农行人打造“1+3+N”金融服务矩阵的生动实践。流动服务队以县域支行为圆心,依托物理网点、惠农通服务点、流动网点构建三维服务网络,在惠农通服务点提供小额取现服务的基础上,叠加流动服务网点账户管理、支付结算、信贷支持、社保卡和养老金业务、预约上门、金融知识宣教等N项基础金融服务功能,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大山深处。

在竹溪县泉溪镇,68岁的张大爷拿着刚激活的社保卡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老了还能赶上这好事,办卡再不用翻几座山了。”

数据显示,农行十堰分行社保卡业务惠及全市近190万人。

该分行在金融知识普及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客户经理小陈经常带着反诈宣传手册走进田间地头,结合春耕诈骗案例,用通俗语言对村民们进行讲解,向偏远山村普及识诈防诈知识。从反诈知识宣传到手机银行使用技巧,农行人用最朴实的行动为村民搭建起了通往现代金融的桥梁。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特色产业

作为“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和湖北省茶叶产业核心产区,竹溪县培育出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深耕茶产业链68年,构建了“种植—加工—科研—文旅”四位一体全产业链布局,拥有4700亩欧盟双有机认证茶园、130余款“武当山茶”系列产品,年产值达2.4亿元。

近年来,受茶叶市场持续承压影响,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面临资金周转和发展模式转变双重压力。为解决该公司生态观光茶园建设资金难题,实现“茶旅融合+生态种植”双轮驱动,农行十堰分行首次以林权担保模式为其增量授信3000万元,并为其量身打造“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和“龙王垭旅游区”小程序,助力企业成功入选“全国最美三十座茶园”,并带动茶叶从业人员10万人。

在竹山双台乡茶园里,返乡青年王先生的有机茶园扩建计划曾因资金搁浅。农行十堰分行为其提供了20万元“富民贷”,不仅助其茶园扩建计划顺利实现,带动了周边100余户茶农致富,还让“双台翠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样的故事在十堰市经常上演。茶叶、绿松石、黄酒、中药材、油橄榄、天麻、柑橘、香菇、马头羊等众多特色产业项目在精准滴灌中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截至3月末,农行十堰分行已累计投放涉农贷款23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

数字桥梁架起城乡共富金纽带

竹山县得胜镇便民服务中心里,72岁的李奶奶正在暖心服务小分队的指导下操作乡村版手机银行;行动不便的张大爷正坐在轮椅上,通过农行客户经理携带的智能移动终端,完成养老金账户激活。

这都是农行“移动金融服务站”带来的改变,通过移动PAD和“掌上银行”组合拳,使得95%以上的基础金融服务在偏远行政村得到覆盖。这种“移动银行+”服务模式,让腿脚不便的群体能够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数字时代红利。

同时,农行十堰分行深化政银合作机制,联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整合各类涉农数据,建立了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白名单”,组建了24支党员先锋队,对涉农主体进行逐户联系走访。

竹山县官渡镇养猪大户刘先生近期通过掌银在线申请贷款,实现了当天申请、当天审批、当天放款。这种“数字普惠”模式,大大提升了贷款审批时效。

“金融服务不仅要‘铺网点’,更要‘暖人心’。”农行十堰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分行将持续加大惠农通服务点建设,持续深化流动服务机制,到2025年底,还将布设517个惠农通服务点,总数达到1164个;流动服务网点布设13个,总数达到15个,推动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田间地头。

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