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硬做还是绕过去?面对陌生需求的正确姿势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6 20:27 3

摘要:那天,午后的阳光斜洒进会议室,空气中还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对面坐着一个30多岁的面试官,神情淡定,眼神却带着一丝“杀机”。我知道,大招来了。

那天,午后的阳光斜洒进会议室,空气中还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对面坐着一个30多岁的面试官,神情淡定,眼神却带着一丝“杀机”。我知道,大招来了。

我笑了笑,端起水杯,心中却飞快地翻阅着自己的项目经历,脑海里只蹦出四个字:

别慌,先听!

那年我还在一家To B SaaS公司做产品经理,主打是企业级ERP系统。一天早上,销售突然急匆匆地冲进会议室,说:

“小米,有个客户想在系统里加一个‘数字孪生模块’,我们能做吗?”

数字孪生?我当时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机械臂、仿真模型,甚至还有《黑客帝国》里那个子弹时间的场景。

而我们的系统,最多处理一些报表流程、库存管理、财务自动对账,和“孪生”八竿子打不着。

但客户是重点大客户,销售急,项目组更急。

于是,这个“奇怪的需求”就成了我的面试题——只是当时是在真实的战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客户说要“打通数据中台”,但你发现他连中台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客户说要上“AI识别”,但压根没数据源;或者,像我遇到的,要做“数字孪生”,却没讲清楚他想“孪生”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主题:

当客户提出一个你完全没听说过的需求时,怎么做?

在这类场景下,最忌讳的三个反应是:

直接说“不知道”,客户会觉得你能力不足;马上说“可以做”,万一根本做不了,直接掉坑;瞎解释一通,给客户一种“你在糊弄”的感觉。

这三种,都不是专业的产品经理该有的反应。

【PM五步法】:听、问、查、判、引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听清楚,别脑补

很多时候我们一听“陌生词”,下意识就会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进去。比如我听到“数字孪生”,马上联想到工业4.0,但客户可能只是想“可视化设备运行状态”而已。

所以第一步,一定是 听清楚客户的话,不加脑补。

示例说明:我通常会说:“您说的这个数字孪生,是希望系统具备哪些具体功能呢?能不能举个例子?”——让他用业务语言描述需求。

第二步:反复追问,挖掘真实动机

客户表达出来的“需求”,80%其实是“表象”,我们要找到背后的“动机”。

所以我会问:

“为什么想做这个?”“之前遇到什么痛点?”“如果这个功能做了,能帮您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参考的案例或者想象的效果?”

需求不是做出来的,是问出来的。

就像《增广贤文》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的“磨刀”,就是调研和理解。

第三步:立刻调研,快速建立知识地图

你不需要做成专家,但你需要比客户更懂一点点。

数字孪生 → 设备状态实时映射ERP系统 → 资产模块结合点 → 设备运行状态 → 生成可视化大屏 → 工单联动 → 提高运维效率

查完我才知道,客户是想借助我们ERP系统的数据,加一层“实时可视化监控”,看起来是“数字孪生”,但本质是“设备运维数字化”。

这时候,陌生需求就被“翻译”成了我能理解的产品语言。

不是客户想要,我们就一定要做。

是否能解决客户的核心问题?是否能复用到其他客户?是否值得投入资源?我们团队技术能力、时间窗口能不能支撑?

如果三者都YES,OK,进入产品评估阶段。

如果只有一个YES,可能需要延后或转为定制化项目。

如果三个都NO,那就要——委婉地拒绝。

第五步:引导客户,变“需求”为“方案”

产品经理不是听话的执行者,而是客户的引路人。

我当时给客户出了两个版本的方案:

版本A:低成本、快速上线的“实时看板+预警系统”版本B:中期规划的“孪生模型构建+资产联动系统”

我们还约了一场现场workshop,让客户参与头脑风暴,一起定义需求。

最后客户选了版本A,说:“其实我们只是想让管理层能看到设备实时状态就行,不用那么复杂。”

这一单项目,后来成为我们系统的明星功能,还推广到了其他客户身上。

如果你在面试中被问到:

“面对完全陌生的客户需求,你会怎么做?”

你可以这样回答:

“我会先通过提问引导客户表达清楚他的核心诉求,通过调研快速补齐知识盲区,再结合实际场景判断价值,最后通过产品语言将需求落地为可执行方案。陌生需求不是障碍,而是理解用户、提升产品的机会。”

是不是听起来很稳?这就是经验+方法论带来的底气。

这几年我看了上百场PM面试,也被问了无数次“奇怪的问题”,我想送你几个真心话:

1. 陌生需求不是你的“敌人”,是你进入新领域的钥匙

不要怕自己没听过,怕的是你不去了解。

2. 客户不需要你“全知道”,但你要“能搞懂”

关键是你有没有方法让自己快速搞懂。

3. 好的PM,不是说“我会做”,而是“我会找到怎么做”

客户最信任的,不是那个什么都说“Yes”的PM,而是那个能把“不知道”转化成“我查过了,这样更合理”的PM。

别怕陌生,只怕没有方法。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内容,欢迎点个“在看”,下次我们来聊聊:

来源:啊勤看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