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前文中,我们探讨了在“寻找真正想做的事”过程中容易陷入的三种误区。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种找到最想做的事情的方法。日本作家八木仁平在其著作《如何找到最想做的事》中,提出了一个基于逻辑的理性思考框架——“自我认知法”。其框架的核心公式是:真正想做的事 = 重要的
图片来源:今日头体图库
你好!我是窗后的读书人思辨吴者,欢迎来到一窗一悟,让我们共同推开认知之窗!
在前文中,我们探讨了在“寻找真正想做的事”过程中容易陷入的三种误区。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种找到最想做的事情的方法。日本作家八木仁平在其著作《如何找到最想做的事》中,提出了一个基于逻辑的理性思考框架——“自我认知法”。其框架的核心公式是:真正想做的事 = 重要的是 × 擅长的事 × 喜欢的事。
这个思考框架的价值在于,它为“寻找真正想做的事”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模式。其中,“重要的事”代表我们的价值观,即我们为什么要去做某件事;“擅长的事”代表我们实现目标的能力和手段;“喜欢的事”则是我们的热情所在。公式中的乘法关系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这三个要素的交集,那里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所在。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框架,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在这个图形中,重要的事、擅长的事和喜欢的的交集就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所在的空间。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个思维框架。他认为,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追求热爱生活,对世界做出贡献。他擅长信息整合和传播,经常在博客上分享文章,这展现了他的才干。同时,他非常喜欢深入探索和理解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他的热情所在。在找到这三个要素的交集后,他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博客,将学习和探索中发现的有关人类内心的真相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找到各自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从而热爱生活。
那么,我们个人该如何运用这个思维框架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三个变量的优先级。作者建议,应该将“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我们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我们内驱力的来源。只有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我们才能保持持久的动力。接下来是“擅长的事”,这意味着我们要在能力圈内做事,找到那些我们无意识地、自然而然能做好的事情。最后是“喜欢的事”,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喜欢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更不应该是我们选择工作的唯一依据。
在找到“重要的事”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在找到“擅长的事”时,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来探索自己的能力和长处。例如,我们可以回顾自己过往的成功经历,思考在那些经历中我们展现出了哪些能力;我们也可以询问身边亲近的人,他们认为我们的长处是什么。在找到“喜欢的事”时,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做这件事,具体喜欢哪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让自己感到满足和热情的事情。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不容易,但只要我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思考,就一定能够找到那个让自己感到最好的方向。请记住,“不是成功让我们感觉良好,而是感觉良好会让我们成功。”让我们专注于那些让自己感受最好的方向,努力前行吧!
来源:三少君